-
公开(公告)号:CN106467176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810994.2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推进舱的温控方法,其基于推进系统安装在一个单独的推进舱,采用的设计方法为整个舱外表面包覆多层隔热组件;部分推力器在舱外需包覆多层隔热组件;设计补偿加热器保障电磁阀的温度水平;舱外管路和支架包覆多层隔热组件;推进舱内不作任何热控处理。在新型低温推进剂的基础上采用上述发明,可以解决卫星推进舱的温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42864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22628.7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50 , B64G1/10 , B64G1/1007 , B64G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高效热传输微泵驱动流体回路,集成安装板、一微泵控制器、两微泵、第一热枕、第二热枕、一储液器、两单向阀、不锈钢管及配套的三通焊接集成;两微泵和两单向阀为独立并联两路,互为备份;两微泵分别通过不锈钢管及配套的三通与第一热枕、第二热枕、两单项阀、储液器相连,两单向阀分别安装在两微泵与第一热枕、充液阀之间;储液器一端通过不锈钢管与充气阀相连,充气阀和充液阀分别通过卡套与不锈钢管相连,微泵控制器与两微泵相连,微泵控制器通过控制微泵的启停和转速,实现热开关及热量传输的控制。本发明采用微泵驱动工质水实现热沉之间热量的快速传递,具有快速平衡温差的功能,对轨道外热流和内功耗的变化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39493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47630.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水平微重力环境的返回式卫星,包括返回舱、制动舱、服务舱和密封舱,密封舱底部的下封顶为外凸的圆形曲面薄壳结构,下封顶圆周边缘设置有6个姿控推力器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的外缘焊接有姿控推力器安装支架,姿控推力器的推力不大于2N,每个安装支架的外缘均设置有约束阻尼层,所述约束阻尼层由约束层和阻尼层粘合在一起,约束层和阻尼层为尺寸相同的圆环;服务舱内设置有卫星上的微振动源,返回舱和密封舱内设置有微重力实验载荷,微振动源与微重力实验载荷之间设置不少于5个的螺栓连接,本发明着重解决姿控推力器和流体回路系统对返回式卫星微重力环节的扰动,使返回式卫星的瞬态微振动和微振动环境取得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163926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8403.1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亚琛工业大学
Inventor: 马丁艾南德·拉克斯曼 , 马克安德烈·艾朵迈特 , 帕特里克·斯菲尔德 , 维克多·莱墨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 , B64G1/10 , B64G1/646 , B64G2001/1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模块的阴阳耦接装置(10),特别是用于构造的模块化设计的航天器,其特征在于,为了连接所述模块,其中所述耦接装置并且具有多个耦接元件(30,32),从而耦接装置(10)能够耦接至具有相同结构的另外的阴阳耦接装置。耦接装置具有盖元件(18),盖元件以被动状态覆盖所述耦接元件(30,32),其中第一耦接元件(30)能够通过所述盖元件(18)向外移动,目的在于主动耦接至具有相同结构的另外的耦接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模块,特别是用于构造的模块化设计的航天器的模块,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耦接装置(10)。
-
公开(公告)号:CN106114909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65151.3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卫星变轨推进剂消耗量计算方法,方法涉及的推进剂贮箱具有中间底结构,卫星在变轨末期推进剂流过贮箱中间底进入下舱。方法通过下列方式实现:(1)从卫星变轨飞行贮箱遥测压力变化判断氧燃推进剂流过下舱时刻,得到氧燃推进剂过贮箱中间底重要时间特征参数to和tf,其中to为氧化剂进入下舱时刻与变轨结束时刻的时间差,tf为燃烧剂进入下舱时刻与变轨结束时刻的时间差;(2)根据时间特征参数to和tf,计算变轨过程中贮箱下舱氧化剂和燃烧剂的消耗量;(3)根据贮箱下舱装填量和变轨时下舱推进剂消耗量计算出变轨后氧燃剩余推进剂量;(4)根据推进剂加注量及变轨后剩余量确认该卫星变轨过程推进剂消耗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7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9292.9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气动加热防护的超低轨道卫星,包括星体,星体包括卫星头部、卫星底板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卫星侧面结构板分为卫星锥段和卫星柱段,还包括:星体内部且位于卫星头部与卫星锥段之间的隔热垫片;位于卫星头部和卫星锥段外表面的气凝胶;位于气凝胶及卫星柱段外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位于星体内部且覆盖卫星头部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内侧的第二隔热层。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卫星在低轨高速运行时,因气动加热而引起的卫星头部及侧边的高温问题,能够使卫星内部的单机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填补了航天领域中超低轨道区域长时间运行的卫星的热防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6664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23343.8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10 , B64G1/222 , B64G2001/1092
Abstract: 一种可重复变构型桁架式航天器结构,它涉及一种航天器。现有航天器存在结构固定封闭且冗余复杂,难以实现航天器故障的在轨维修与设备升级维护的问题。本发明中对接环设在底板的底部,系统驱动机构和支撑框架均设置在底板的顶部,传动机构的底部设在系统驱动机构上,传动机构的顶部设置在支撑框架上,两个固定支撑板均竖直并列设在支撑框架上且二者相对设置,N‑2个展开板的底部依次铰接在底板的边缘处,每个展开板对应设置有一个锁紧机构,每两个相邻的展开板通过对应的一套桁架变构型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接,N‑2个展开板在N‑4套桁架变构型机构以及传动机构的控制下同步作出展开和收拢动作。本发明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88300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85228.6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单元立方体卫星平台,其包括主承力机构、迎风面电池阵、背风面电池阵、对天面电池阵、对地面电池阵、第一展开电池阵和第二展开电池阵和电路模块组,沿立方体卫星飞行方向,迎风面电池阵设置在主承力机构的迎风面上,背风面电池阵设置在主承力机构的背风面上,对天面电池阵设置在主承力机构的对天面上,对地面电池阵设置在主承力机构的对地面上,第一展开电池阵和第二展开电池阵分别设置在主承力机构的另外两个面上,电路模块组固定在主承力机构内。本发明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功能密度高、应用广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88300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73310.X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包括箱体、支角、第一固定框架、第二固定框架、螺柱和金属盖板,四根螺柱呈梯形分布,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框架,中间设有第二固定框架,四根螺柱、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共同构成承重框架,箱体为一侧无盖箱体,所述承重框架设置在箱体内,金属盖板设置在箱体的无盖端,箱体顶部和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支角。本发明在轻量化立方星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与刚度并解决热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67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21965.5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峰
Abstract: 一种卫星撑杆结构,设计卫星撑杆设计领域,包括撑杆、垫片、角片、橡胶减震垫、螺钉、连杆和连杆连接片;多个撑杆垂直平行放置,撑杆的上下两端侧面安装有角片;垫片和橡胶减震垫设置在撑杆的端面上,角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撑杆和垫片固定连接;垫片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撑杆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杆,连杆与撑杆通过连杆连接片固定连接;撑杆的两端通过橡胶减震垫与外部结构板固定连接;主要解决了原来常规方法中的设计单一(只能采用铝蒙皮蜂窝板)、占用空间大、生产条件严格、使用受限的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小卫星结构加强的设计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