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度立体技术和结构光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合格率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72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92566.5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度立体技术和结构光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合格率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工业检测领域,包括结合光度立体系统和结构光系统,计算得出修正后物体表面法向量以及三维数据,对物体表面法向量进行修正,判断产品的优劣;所述的光度立体技术包括光源控制开关、照明光源、摄像机、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述的结构光系统包括面阵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长焦镜头、LED投影仪和计算机,所述的LED投影仪与所述计算机通过网络信号连接。本发明采用了光度立体技术和结构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光度立体和结构光在三维数据获取方面的优势,并通过优化修正,得到的物体表面三维数据更加精确,能够提高工业产品检测的效率。

    基于分区可控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24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87079.3

    申请日:2019-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区可控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系统包括用户接口单元、可调光灯组、位置识别单元、用户身份识别单元、调光变换单元和控制单元;灯组由各分区可独立调光的分区可控吸顶灯及工作台灯组成,基于各灯的照明分布及各用户在入睡、学习等作息模式时对光色参数的评价,控制单元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各分区/灯的出光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将寻优结果通过调光变换单元转换为驱动电流值分别发送给各灯驱动器执行调光,从而协调公共宿舍内不同用户、不同作息对光照的要求,实现公共宿舍的自动优化混合照明。本发明还通过用户接口单元的操作或与日光色的对比,能实现优化结果的调节,从而使照明效果更符合用户需求。

    基于混合照明的开放式办公室照明系统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557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82760.9

    申请日:2019-04-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混合照明的开放式办公室照明系统与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用户接口单元、光色传感单元、控制单元和顶灯与台灯组成的可调光灯组。离线建立调光照明分布模型、光色评分模型等评价标准,以及用户注册表;在线控制中当预设条件满足时,根据当前自然光条件和评价标准在进行照明优化时,先基于能耗、过道照度、照度均匀度及梯度等指标对可调光顶灯参数进行寻优,然后基于办公室在位用户的评分及能耗指标对可调光台灯参数进行寻优,寻优结果被发送给驱动器以调节灯组出光,实现开放式办公室的综合优化照明。本发明在考虑用户照明偏好的同时还能兼顾整体空间的舒适性,且能根据日光动态调整光照,为办公室营造舒适、节能、个性化的照明环境。

    可变光环境下学习注意力检测与预判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919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63070.9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变光环境下学习注意力检测与预判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光色传感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心率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用户接口单元;首先以工作面照度、色温、颜色的xyz色坐标值及持续学习时间共6个参数作为输入量,以经滤波、拟合、评估量化后的学习者眼睛开度、视线专注度度、心率、视线移动速率等参数的注意力因素值作为输出量,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其次,调节工作面区块范围到期望位置后,改变灯组电流,采集光色组合变化后的样本并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训练后的网络在新的光环境中用来对现场光照条件下学习者的注意力参数进行预测,从而向学习者进行光环境评价提示,并为潜在的高注意力光环境的推荐提供依据。

    基于SPR的探针式铜离子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850110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975911.X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SPR的探针式铜离子传感器,包括:多模光纤,其内径为105μm,外径为125μm;所述石英毛细管,其内径为30μm,外径为125μm,长度为2mm;所述石英毛细管的外表面镀有一层厚度为50nm的金膜;所述石英毛细管的端面镀有一层厚度为200nm的金膜,形成反射面;所述石英毛细管的外表面涂覆一层厚度为10μm的特异性水凝胶膜。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该传感器能够实现对铜离子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可达到3×10‑12mol/L,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基于SPR的探针式铜离子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铜离子,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的效果。

    一种重频可调光频梳波长标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03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61706.9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频可调光频梳波长标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频可调光频梳波长标定系统,包括光频梳锁定模块、激光光谱形状和光谱相位分析模块、频率分析模块、光路分析模块、光谱还原模块、波长定标噪声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通过利用光频梳进行波长标定,利用光频梳可输出稳定频率的特性,形成一种精确且稳定波长定标方法,光频梳锁定其中一根光频梳的梳齿位置,所有梳齿的位置都被稳定下来,一般选择锁定光频梳的第一根梳齿,即载波包络相位偏移频率,但第一根梳齿无法被直接测量;利用自参考测量方法测量飞秒脉冲,得到光学梳的重复频率和偏移频率。

    一种跨场景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光谱溯源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61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61747.8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和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场景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光谱溯源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在不同场景使用光谱仪收集气体光谱数据,并记录环境参数,再对光谱数据进行噪声去除和基线校正;S2:场景响应函数的建立与应用,分析环境参数对光谱数据的影响,建立动态场景响应函数,使用场景响应函数校正光谱数据;S3:偏频锁定波长的选择与应用;S4: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应用;S5:边缘计算与物联网集成;S6: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本发明提高了对气体的识别能力和检测精度,检测误差可控制在±0.1ppm,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处理和分析光谱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