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次黄嘌呤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5607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10687117.X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次黄嘌呤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重组菌是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分别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转录阻遏蛋白基因purR、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基因edd、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purA和次黄苷酸脱氢酶基因guaB,并且过表达D128A突变的PRPP合成酶基因prs和K326Q、P410W双突变的PRPP转酰胺酶基因purF。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重组菌的制备方法及利用该重组菌的生产次黄嘌呤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工程大肠杆菌中次黄嘌呤的高效生物合成。该重组菌适用于发酵生产次黄嘌呤。

    一种生产黄嘌呤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5607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10687083.4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黄嘌呤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重组菌是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分别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转录阻遏蛋白基因purR、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基因pgi、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基因edd、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purA和GMP合成酶基因guaA,过表达D128A突变的PRPP合成酶基因prs和K326Q、P410W双突变的PRPP转酰胺酶purF。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重组菌的制备方法及利用该重组菌的生产黄嘌呤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实现了重组菌中黄嘌呤的高效生物合成。该重组菌适用于发酵生产黄嘌呤。

    一种轨道交通内饰用阻燃防污纤维素层压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344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720174.5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一种轨道交通内饰用阻燃防污纤维素层压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内饰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纤维素层压复合材料防火、防污性能不佳,无法满足轨道交通内饰材料应用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轨道交通内饰用阻燃防污纤维素层压复合板材由层叠设置的表层和芯层热压固化而成;所述表层为多层浸渍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纤维素纸,所述芯层由多层交替层叠的浸渍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芳纶纸和浸渍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纤维素纸复合而成。本发明的复合板材由浸渍了具有快速浸润和阻燃性能的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多种纤维素材料热压而成。极限氧指数达36.5;燃烧性能达A级;耐污染性能达5级,具有优异的防污阻燃性能。

    一种提高嘌呤操纵子pur基因表达量的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8075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1303220.0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一种提高嘌呤操纵子pur基因表达量的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针对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嘌呤操纵子pur的转录抑制以及嘌呤化合物难以积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嘌呤操纵子pur基因表达量的突变体,所述突变体是通过敲除大肠杆菌中的DNA结合转录二组分调控因子arcA(Genbank登录号为948874)构建获得的,本发明还利用上述突变体作为出发菌株,过表达突变的PRPP合成酶基因prs和突变的PRPP转酰胺酶基因purF,构建获得高产次黄嘌呤的重组菌。本发明首次实现了调控因子arcA在嘌呤操纵子pur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在嘌呤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一种烷基吡咯-磷钨酸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7323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1182889.9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一种烷基吡咯‑磷钨酸盐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烷基吡咯‑磷钨酸盐催化剂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利用生物基脂肪酸与醇在水相原位脱水制备脂肪酸酯手段匮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烷基吡咯‑磷钨酸盐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吡咯与水和甲苯混合,加热至50‑70℃,向其中加入溴代烷烃,冷凝回流,反应6‑12小时,获得烷基吡咯,将磷钨酸与烷基吡咯与水和四氢呋喃混合反应后再进行旋蒸干燥,得到烷基吡咯‑磷钨酸盐类催化剂。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在水相条件下烷基吡咯‑磷钨酸盐类催化剂高效催化转化生物基脂肪酸原位转化生物基脂肪酸酯,酯化率可高达为86.9%,优于现有水相酯化体系。

    一种胞外酶反应生成乙酰丙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1578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0464183.5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胞外酶反应生成乙酰丙酮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乙酰丙酮裂解酶突变体基因Dke1K15Q连接到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载体;2)将步骤1)所得重组载体转化宿主菌中,获得重组菌,重组菌发酵培养,获得培养液;3)将步骤2)所得培养液经过处理,获得酶液;4)将步骤3)所得酶液与反应底物混合后反应,制备得到乙酰丙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在体外利用酶反应将甲基乙二醛和乙酸铵转化为乙酰丙酮,产量达到388.9mg/L,对于解决全细胞合成体系中乙酰丙酮对于细胞的毒性抑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