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9455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43974.4
申请日:2015-06-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感应熔覆梯度硬质复合材料涂层工艺,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在金属零件表面预涂硬质相与金属相复合的梯度涂层,该预涂层具有硬质相含量由内层到外层依次增加的成分梯度分布,硬质相体积百分比含量在0-90%范围变化,在保护气氛中感应加热重熔预涂层,通过各层之间互扩散形成与金属零件基体界面冶金结合、致密无裂纹的连续梯度硬质复合材料涂层。采用梯度硬质复合材料预涂层,解决了传统感应熔覆硬质涂层冶金结合造成的热应力过大,激光束、电子束和等离子体束流熔覆导致涂层集中冲击热应力,以及零件整体加热钎焊烧结涂层带来的基体组织劣化等问题;连续梯度硬质复合材料涂层满足零件耐磨抗蚀抗冲击等高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12306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400022.8
申请日:2012-10-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设备及工艺,属于材料表面工程领域。该设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充气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进行控制,高功率脉冲电源控制单元对自建立放电参数模型模块、自学习沉积速率模型模块、峰值电流PID自适应模块和沉积速率PID自适应模块进行控制,配置一体化显示器,将工艺参数通过显示器设定并显示。全套工艺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设备根据规定工艺参数范围自动获得放电参数数学模型,建立放电参数与沉积速率的关系;通过自学习沉积速率模型、自建立放电参数模型和PID自适应控制模块提供可控、稳定的溅射工艺参数控制沉积速率。有效提高工业化镀膜生产效率、工艺稳定性与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81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87543.9
申请日:2013-08-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电泵阀表面打磨光整加工方法,属于材料表面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采用钢丝轮对核电泵阀待加工表面进行粗磨;采用砂布轮对核电泵阀表面进行精磨;采用抛光轮对核电泵阀表面进行光整处理;采用喷淋方法对核电泵阀表面进行清洗;采用压缩空气对核电泵阀表面进行干燥。该方法成本低、耗时少,可显著提高核电泵阀表面加工效率,实现高效率大批量的生产加工。加工后的核电泵阀表面粗糙度精度高,无氧化物等污染物及异相组织残留,完全符合ASME和ASTM标准对于核电装备表面质量的规定,可保证核电泵阀长期正常使用不发生失效破坏。本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核电泵阀表面的五步,采用压缩空气对阀体表面进行吹扫,确保清洗后表面干燥洁净。
-
公开(公告)号:CN102279182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10122565.3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检测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甲基淀粉钠溶解在酒精中作为增稠剂,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甲基淀粉钠的添加量分别为每100ml显色溶液添加1~5g,所述酒精添加量为每100ml显色溶液添加3~20ml酒精;将显色溶液均匀混合于增稠剂中,制备成检测膜的前驱体,将前驱体铺展在光洁的玻璃板上,每100ml所述前驱体铺展面积为400~700cm2,经40℃烘干后获得检测膜。本发明的检测膜可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进行有效定位、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检测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616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193508.X
申请日:2010-05-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3C14/48
Abstract: 一种导体电爆炸等离子体基低能金属离子注入装置,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它取消了各种外界输入的金属等离子体源,通过在金属真空室内设置电爆炸阴极、电爆炸阳极,由送丝机构向两电极之间输送金属或合金导体丝,以快速脉冲放电使导体丝发生电爆炸在金属管件内腔形成金属等离子体,在低能离子注入电源施加于金属管件的直流脉冲负偏压作用下,金属离子向金属管件内壁注入,结合辅助加热源的同步加热作用,注入的金属离子向内扩散,实现等离子体基低能金属离子注入。优点:能实现金属管件内壁低能金属离子注入,注入离子的同步扩散增加了表面改性层深度,设备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36433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123285.4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分级的方法,其特征是配置铁污染测试溶液,然后用滤纸浸渍测试溶液后贴于样品表面,对样品进行显色检测;选取某编号的国际标准色卡作为基准,用色差计测量样品表面滤纸与基准色卡之间的色差值;将所测的da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da*值判别范围,确定待测样品铁污染等级;当测试溶液换为蓝点溶液时,将所测的db绝对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db*绝对值判别范围,确定样品铁污染等级。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奥氏体钢装备制造过程中的铁污染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700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79939.5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7/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的热障涂层热生长氧化层无损检测方法,属于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领域。该系统由阻抗分析仪、压电晶片、涂层试样、计算机等组成。首先利用强力胶将压电晶片固定到涂层试样待检测部位,焊接导线并校正阻抗分析仪。然后利用阻抗分析仪在兆赫级频带内,对压电晶片进行电阻抗模值信号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选取谐振峰分布集中的频带作为检测频段,确定采样点数和采样频率。在选定的检测频段内对氧化前后的涂层试样分别进行电阻抗模值信号测量。最后根据电阻抗信号测量结果,计算出氧化损伤识别指数RMSD,对形成热生长氧化层进行判定。本方法具有100%无损检测的优点,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实用化,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27918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22565.3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检测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甲基淀粉钠溶解在酒精中作为增稠剂,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甲基淀粉钠的添加量分别为每100ml显色溶液添加1~5g,所述酒精添加量为每100ml显色溶液添加3~20ml酒精;将显色溶液均匀混合于增稠剂中,制备成检测膜的前驱体,将前驱体铺展在光洁的玻璃板上,每100ml所述前驱体铺展面积为400~700cm2,经40℃烘干后获得检测膜。本发明的检测膜可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进行有效定位、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检测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5560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910309886.7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主要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属于核电领域。这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由加热模块、热套装模块和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加热炉内炉温的自动控制,将转子屏蔽套加热到热套装状态;由工控机经电缆线连接到热套装设备中的各传动机构,并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它们的行为,进而带动设备中各部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计算机编程控制使得热套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达到快速精准要求,可以保证转子屏蔽套的装配精度,而且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适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快速精准热套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61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93508.X
申请日:2010-05-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3C14/48
Abstract: 一种导体电爆炸等离子体基低能金属离子注入装置,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它取消了各种外界输入的金属等离子体源,通过在金属真空室内设置电爆炸阴极、电爆炸阳极,由送丝机构向两电极之间输送金属或合金导体丝,以快速脉冲放电使导体丝发生电爆炸在金属管件内腔形成金属等离子体,在低能离子注入电源施加于金属管件的直流脉冲负偏压作用下,金属离子向金属管件内壁注入,结合辅助加热源的同步加热作用,注入的金属离子向内扩散,实现等离子体基低能金属离子注入。优点:能实现金属管件内壁低能金属离子注入,注入离子的同步扩散增加了表面改性层深度,设备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