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88841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411514.7
申请日:2012-10-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部螺纹五星形变截面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管桩包括两管节,第一节管节设有桩尖、大截面段、带肋段和顶部螺纹段,大截面段为锥台形,表面有螺纹,带肋段的横截面为五星形且大小相等,带肋段的表面有带肋;顶部螺纹段横截面为圆形;第二节管节为倒圆锥台形,锥台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下段设有内螺纹段,锥台表面有标尺线,锥台横截面为圆环形;通过顶部螺纹段旋入内螺纹段将两管节的连接成完整的预制管桩。本发明的管桩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管桩的施工方法,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管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好,适用于软土地区大型桩基础建设,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9380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8679.5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报警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公路滑坡智能预警装置;包括:支架;摄像部件,所述摄像部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摄像部件基于偏转信号启动进行摄像;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偏转,并将偏转信号传递给摄像部件和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将视频数据和偏转信号传输至云端数据库,并发出报警信号;和太阳能供电单元,所述太阳能供电单元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太阳能供电单元用于为摄像部件、检测部件和控制部件供电。本发明能够准确的获取现场情况,且摄像部件在收到偏转信号后才启动,减少摄像部件的启动时间,减少内存需求,减少其使用时间即减少了维修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9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08750.X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杆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锚杆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螺杆组件及卡接组件,螺杆组件包括螺杆、弹性塑料套筒、止浆件及螺母,螺杆开设有注浆孔,弹性塑料套筒套设于螺杆,并与螺杆螺纹连接,弹塑料套筒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弹塑料套筒具有弹性且能够与螺杆螺纹连接时直径被撑大,止浆件套设于弹性塑料套筒,螺母与塑料套筒螺纹连接;卡接组件包括涨紧头及封堵件,涨紧头可拆卸连接弹性塑料套筒,封堵件包括封堵块及弹性部,封堵块相对螺杆的开口端设置,弹性部连接螺杆及封堵件,用于提供封堵块封堵螺杆的开口端的弹力;通过螺杆、弹性塑料套筒、止浆件及螺母能够对岩土体进行锚固,并且螺杆等部件可以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98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111089.8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降雨‑库水联合下冻土滑坡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钢化玻璃箱,内设有冻土滑坡模型和库水,下方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流量计并连接有测量仪,冻土滑坡模型中设有示踪剂;温度控制系统设于钢化玻璃箱上,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恒温箱温控模块、坡体后缘水箱温控模块和空气循环温控模块,渗流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所述冻土滑坡模型的渗流,并在坡体前形成库水;降雨控制系统包括水管、流量控制器和喷头,喷头设于钢化玻璃箱内,位于冻土滑坡模型的上方,水管一端与喷头连接,另一端与水源连接,流量控制器设于水管与喷头的接口处;多场监测系统包括布设在冻土滑坡模型内的温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含水量计和光栅应变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5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92070.X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滑坡消落带多场集成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一个基准站、一个移动站、数个坡表多场集成感测单元、服务器;基准站用于提供固定的基准坐标,移动站发射多频电磁波信号给坡表多场集成感测单元,通过坡表多场集成感测单元的传感器测得的水深及位置信息,结合电磁波信号信息和传播的距离、时间进而得到坡表多场集成感测单元的位移信息。并将数据传送给移动站,通过移动站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完成对水库滑坡消落带的监测。本发明可以自动化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周期贯穿滑坡变形演化全阶段,可广泛应用于滑坡地表、消落带、水下的变形监测。无线多频电磁技术实现从空气到水的跨介质位移测量,不受反射、折射和散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29613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407620.7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库滑坡阵列式水下变形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锚碇埋设于滑体的水下监测点,漂浮壳体用于漂浮于水面上;GPS传感器用于收发GPS信号以获取漂浮壳体实时位置,利用水温传感器获得水温时间序列,利用重力测波仪获得水面波浪高度时间序列;拉绳上端通过位移补偿机构与漂浮壳体固定连接,下端与锚碇固定连接,位移补偿机构用于漂浮壳体随波漂动后进行位移补偿,编码式位移计用于测量其与锚碇之间的实时距离。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浮标式监测仪对水下监测点的实时三维坐标进行监测,可精确定位滑坡体水下三维空间坐标变化。实时记录相关环境因素,并将实时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传输等功能集成于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9316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68879.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岩土体温度‑渗流‑沉降可视化观测试验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恒温箱、渗流柱、冷浴液循环装置、渗流加载装置、集液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恒温箱内设有升降组件,恒温箱内壁上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多个摄像头;冷浴液循环装置与恒温箱相连通并构成循环回路;渗流加载装置的双泵循环柱塞泵的出口端通过进液管与渗流柱的进液口相连通;水箱内的渗透液采用染料或同位素材料进行标记;集液装置包括集液筒和电子称,集液筒通过渗流管与渗流柱的出液口相连通;渗流柱的进液口设置有压力计;数据采集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多个摄像头、电子称和压力计电连接。本发明实现岩土体多方位沉降变形、渗流路径和冰体消融可视化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2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02727.4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的岩体软弱夹层连续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包括:上剪切盒;下剪切盒;两注水部件,每一注水部件包括横向卡槽、横向活塞、竖向滑轨、横向挡板、竖向挡板和输水管,竖向挡板与横向挡板连接,横向活塞连接竖向滑轨,每一注水部件的横向挡板和横向卡槽其中之一与试样上盘封水连接、另一与试样下盘封水连接,使储水腔完全覆盖住位于试样中部的软弱夹层区域;以及侧向封水部件,其为乳胶带、横向橡胶头和调节螺栓的联合密封体系,用于封堵两注水部件及试样的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在维持注水部件储水腔均匀水压的同时随软弱夹层试样剪切过程进行切向和法向上的动态调整与协调变形,实现试样连续剪切过程中的有效封水。
-
公开(公告)号:CN11356688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762362.4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体钻孔外多传感器布设装置及布设方法,套管沿上下向延伸,相邻两个套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杆机构连接;连杆机构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形成铰接部,连杆机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套管通过第二销轴铰接,连杆机构上固定有传感器,连杆机构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初始状态、和铰接部向外顶伸位于套管外侧的顶伸状态;驱动机构驱动顶进部朝向连杆机构的方向移动,以将铰接部由初始状态顶入至顶伸状态;下压设备用于对位于最顶部的套管顶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使铰接部顶入钻孔侧壁内。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钻孔内的集成传感器布设工作转移到地面钻孔外,通过增加布设机械的选择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5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654858.X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库滑坡水下地表溢出渗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包括布设于水下滑体上的水下渗流监测仪;水下渗流监测仪包括承力外壳、导流管、排泥盖板和排泥机构,排泥机构驱动排泥盖板在封堵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切换,考虑了水下渗流监测的复杂环境因素,提供了一个嵌入在滑体上并环绕住水下滑坡渗流出口的多功能流量监测仪,通过在承力外壳上设有排泥孔,利用排泥机构驱动排泥盖板位于开启位置,承力外壳内的淤泥可从排泥孔排出,解决水下滑坡溢出渗流会产生的淤泥淤积问题,滑体溢出的渗流在流经汇流室和导流管内,流入沉泥腔内流速变换,有助于泥沙聚集,同时解决环境水冲击产生的监测稳定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水下渗流监测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