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299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488576.1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模块中采集的踏步信号传输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接收所述踏步信号,构建所述踏步信号所对应的脉冲指纹特征向量,并将构建出的脉冲指纹特征向量与预先建立的脉冲指纹特征数据库中保存的指纹特征向量相匹配,利用WKNN算法实现用户位置定位。本发明仿生蝎子的振源定位机理,将脉冲数作为指纹特征,由于该指纹特征是将位置信息经过仿蝎子神经系统处理后得到,是比RSS能以更细粒度表征信号特性的一种指标,所以更能清晰地描述目标位置的信息,实现更准确的用户位置定位。

    一种金属基宽带减反射自清洁仿生复合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3376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476951.9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基宽带减反射自清洁仿生复合膜及其制备与应用,制备包括步骤:A、将第一胶黏剂、第一固化剂溶于第一溶剂中配置底层膜溶液;将疏水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低表面能材料、多壁碳纳米管、第二胶黏剂、第二固化剂溶于第二溶剂中配置表层膜溶液;B、在金属基底上涂覆m次底层膜溶液,干燥,形成底层膜;在底层膜表面涂覆n次表层膜溶液,干燥,形成表层膜;m、n独立地选自大于0且小于10的自然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操作,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大面积制备;制得的复合膜在协同实现宽带减反射和自清洁特性的同时,又表现出极高的机械强度,增加了金属基表面的耐磨性,也提高了金属表面的粗糙度。

    一种超疏水纸基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93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06783.7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疏水纸基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疏水纸基应变传感器包括纸基底、凹设于所述纸基底的具有规则形状的沟槽阵列,覆盖所述沟槽阵列和所述纸基底的金属导电层,设于所述金属导电层两端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导电层的超疏水导电层;所述超疏水导电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导电材料。本发明通过采用纸基底设置应变传感器,并在应变传感器的表面用二氧化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导电材料形成超疏水导电层,获得的超疏水纸基应变传感器在保持柔性、灵敏度高的同时,具有环保、超疏水和价格低廉的特点。

    一种基于4D打印的三维仿生弹簧

    公开(公告)号:CN11105918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33429.4

    申请日:2019-12-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4D打印的三维仿生弹簧。包括多条沿X轴呈阵列排布的X单元弹簧、多条沿Y轴呈阵列排布的Y单元弹簧以及多条沿Z轴呈阵列排布的Z单元弹簧,X单元弹簧、Y单元弹簧以及Z单元弹簧均为相同形状的正弦波,且均为用镍钛合金采用4D打印方法一体打印而成;X单元弹簧与Y单元弹簧、Y单元弹簧与Z单元弹簧以及X单元弹簧与Z单元弹簧的连接处均位于正弦波的波谷或者波峰;在外力的作用下压缩或者拉伸,由于镍钛合金的超弹作用,可实现三维仿生弹簧在三个维度上均能够进行拉伸或压缩,并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可恢复还原。本发明三维仿生弹簧具有强度大、弹性好、三维可变形以及适应强等特点。

    一种基于蝎子微振动定位机理的活动轨迹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97171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532786.4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蝎子微振动定位机理的活动轨迹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仿蝎子感觉神经元的一级神经元模型,将传感器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建立仿蝎子突触的可塑性突触模型,根据脉冲信号得到突触电导;建立二级神经元模型,根据突触电导发射二级神经元脉冲估计振源方位。本发明模仿蝎子精准定位猎物,这一生物功能的定位技术。利用脉冲神经网络将到达不同接收器的振动信号进行联合编码,通过建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得到振源信号的方位信息。

    一种仿生微悬臂梁结构、其制造方法及压阻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9618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643516.2

    申请日:2018-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微悬臂梁结构、其制造方法及压阻传感器,所述微悬臂结构包括:呈悬臂梁结构的硅衬底、设置在所述硅衬底中的仿生孔缝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硅衬底上表面的梁上压敏电阻、衬底压敏电阻和电极引线;两个所述仿生孔缝组呈对称排列在所述硅衬底中心轴左右两侧;所述仿生孔缝组包括至少一条仿生缝;仿生缝为基于蝎子缝感受器仿生而成;所述梁上压敏电阻与衬底压敏电阻之间通过电极引线构成惠斯通电桥。本发明基于彼得异蝎跗骨关节处缝感受器应力放大的机理,同时应用微纳制造技术设计出一种超敏感知微信息的微悬臂梁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微悬臂梁结构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精度高、易于批量生产等特征。

    一种便携式单模柔性成形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877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63521.5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模柔性成形设备,由单模柔性模具、定位装置、组合式压边装置和真空腔组成。本发明通过完全机械驱动的定位装置解决传统电机调形的柔性模具存在的在加温条件下容易丢磁、损坏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组合式压边装置,使板料层间的滑移降低到2%以下,解决板料层间固定问题;通过单模柔性模具解决传统柔性模具因冲头较大存在型面曲率小的问题,并设置真空腔且采用抽真空工艺,实现板料真空加压,二者结合提高复合材料板料的成形精度和质量;通过减少电机的使用,较传统的柔性成形设备降重80%以上并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本发明有效提高成形零件的型面精度、加强板料层间固定并改善成形加压工艺,实现设备低成本与轻量化的要求。

    一种仿生复合材料碟簧零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6393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0525246.9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复合材料碟簧零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碟簧零件由纤维增强体层结构经树脂充分浸润固化而成;所述纤维增强体层结构由多个单层纤维增强体叠加铺排组成,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层,可以通过树脂在线浸润完成固化,也可以通过树脂离线浸润制成纤维增强体预浸料,之后通过特殊结构的模具加热完成固化。所述制备方法创造性地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和热压工艺,制成轻量化复合材料碟簧零件。本发明满足了航空航天、核电、海洋工程、重型机械、汽车、装甲车、大炮等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碟簧零件的迫切需求,解决了相关领域现普遍使用的金属碟簧零件存在的质量大、不耐腐蚀、疲劳特性差等问题。

    基于动态概率驾驶地图的驾驶辅助信息显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6254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509650.1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基于动态概率驾驶地图的驾驶辅助信息显示方法,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环境可行驶区域模型的生成方法,解决现有道路检测的自动驾驶决策无法处理驾驶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导致易出现交通状况等问题,本发明通过结合先验知识与车载传感器获取的行驶状态信息,建立了当前车辆周围环境的紧凑表达模型,同时增强了智能车行驶的安全性。本发明通过生成动态概率驾驶地图,实现了智能车环境紧凑表达的关键技术手段,将车辆道路环境分为四层,包括本车运动信息、车道环境信息、道路车辆信息、道路车辆预测信息。利用车辆行为识别与预测方法,增强DPDM对于道路车辆的理解能力,有效增强其环境应变能力,当道路车辆准备进行换道时,可提前预知,有效避让。

    一种基于视线追踪的履带车枪械瞄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5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38823.X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线追踪的履带车枪械瞄准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适用性不高、精度较低与实时性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该方法步骤:1)获取人眼图像:正确佩戴视线追踪器后,调节人眼CCD摄像头至双眼居中的位置,且面向正前方,以确保视线追踪器能够准确的完成对射手眼部图像的采集;2)瞳孔检测:(1)眼部图像预处理;(2)瞳孔中心定位;(3)瞳孔跟踪;(4)普尔钦光斑中心定位;(5)获得P-CR向量;3)定点标定;4)视线追踪:得到P-CR向量与场景图像视线落点坐标的映射关系后,进一步获取新的人眼图像的眼动参数,然后借助已经确定的映射关系完成视点在场景图像中位置的估计,完成最终的视线追踪;5)执行控制指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