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立式高精度珩磨机
    9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4167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24025.6

    申请日:2005-02-24

    Abstract: 一种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的数控立式高精度珩磨机,本发明包括:立式珩磨头的主轴传动机构、珩磨条径向微进给机构、珩磨头高速平稳往复运动机构、数字控制系统,其连接方式为:立式珩磨头主轴传动机构和珩磨条径向微进给机构都空间垂直设置在珩磨机床身上,立式珩磨头的主轴传动机构和珩磨条径向微进给机构通过进给套连接在一起,珩磨头高速平稳往复运动机构通过轴承和立式珩磨头主轴传动机构、珩磨条径向微进给机构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加工精度高,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成本低,可以实现内孔径φ10mm到φ50mm零件的数控精密粗珩磨和精珩磨的两工位自动加工。

    一种化学品发育毒性检测方法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301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89341.3

    申请日:2023-09-15

    Inventor: 程薇 王艳 周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品发育毒性检测方法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利用人多能干细胞系hPSC或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三维体外心脏模型,同时构建涵盖多种发育毒性机制、明确具有或不具有发育毒性的模式化合物库,以2项检测指标化学品的细胞毒性指标IC50和及分化抑制指标ID50,判断待测化学品的发育毒性。本发明极大程度模拟了人类胚胎早期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除了为化合物提供发育毒性信息外,还可联合细胞信号通路、转录调控、特异靶点等,为更深入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

    一种具有定向输运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52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79860.4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定向输运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包括:上壳板,其具有凹槽;下壳板,其具有凹槽,其中所述下壳板与所述上壳板固定连接,且下壳板的凹槽和上壳板的凹槽组合形成蒸汽腔;工作介质,其位于所述蒸汽腔内;以及吸液芯通道,其位于所述下壳板的凹槽的底部,且被配置为将工作介质从相变传热器件的冷凝端定向运输至蒸发端。通过设计终端势阱和周期性的Janus梯度结构组成的吸液芯通道,克服了超薄相变传热器件的蒸汽腔内输运系统中工质定向输运驱动力的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兼具快速和远距离的高性能液滴定向输运。

    一种化学品肝脏毒性检测方法、评估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045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11223.2

    申请日:2023-07-24

    Inventor: 程薇 王艳 周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品肝脏毒性检测方法、评估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体外肝模型,同时构建涵盖多种肝脏毒性机制、明确具有或不具有肝脏毒性的模式化合物库,以4项分泌型毒性效应检测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细胞色素C(Cyto C)、乳酸脱氢酶(LDH)和微小RNA 122(miR‑122),判断待测化学品的肝脏毒性。本发明首次将数学建模与模式化合物库结合,建立肝脏毒性分类方法表征化学品是否会诱发肝脏毒性的信息,并建立标准明确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化学品的肝脏毒性及其分类预测,提示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风险。

    化合物神经毒性预测模型构建及毒性预测方法、系统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86361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537185.1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化合物神经毒性预测模型构建及毒性预测方法、系统和介质,本发明建立了可用于快速检测化合物是否具有可引起人类的神经毒性潜力的新型检测方法;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外源性或者新型化学物质的快速神经毒性预测,提示健康风险;本发明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方法,可进行商品化的毒性预测系统或试剂盒类的开发,方便实用;本发明具备常规细胞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如仅需非常少量的测试化合物,较动物实验更节省时间,节约测试费用,在使用相对较少的人力情况下也可高通量评价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健康风险;本发明除了为化合物提供神经毒性信息外,还可联合细胞信号通路、转录调控、特异靶点等,为更深入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

    一种堆叠型微通道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166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273193.7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堆叠型微通道散热装置,包括:入口卡槽,所述入口卡槽包含工质入口、第一空腔和第一凹槽结构;出口卡槽,所述出口卡槽包含工质出口、第二空腔和第二凹槽结构;以及堆叠型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堆叠微通道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入口卡槽和所述出口卡槽之间;所述入口卡槽的工质入口、第一空腔、堆叠型微通道散热器、第二空腔和工质出口连通构成流体通道;所述堆叠微通道散热器包括第一盖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的第一通道层、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层下方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下方的第二通道层和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层下方的第二盖板。

    一种步进吸合静电锁定的微机械惯性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6971915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133095.8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步进吸合静电锁定的微机械惯性开关,其中:阵列式固定电极为阵列式分布并通过布局连线构成,与吸合电极通过空气间隙相互绝缘并位于绝缘衬底上;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与连体蛇形弹簧相连,通过弹簧固定支座形成悬空可动结构,反向限位阻挡结构悬空位于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上方。本发明平面内阵列式布局大大增加固定电极与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接触可能性;吸合电极与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之间静电吸合作用能够任意延长固定电极与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之间接触时间,提升接触性能;反向阻挡限位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柔性连接多平面式移动电极在非敏感方向的大幅度变形,提升器件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