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41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811263.6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 无锡磊玥光电有限公司
IPC: H05B41/288 , H05B41/292 , H05B4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恒功率的电子镇流器及数字控制方法,涉及数字开关变换器领域。其中,恒功率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包括输入滤波模块、Buck变换器模块、采样转换模块、数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提出的数字控制方法,采用双环模糊控制方法,包括电流内环与功率外环,功率外环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电流内环采用PID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功率调制及输出功率稳定功能,提高系统动态响应,减小输入电压突变、输出负载突变等扰动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避免声共振问题的可靠性高的恒功率控制电路及数字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8759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443801.0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毫米波雷达的低相噪微带振荡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振荡器包括一个五阶发夹型微带线耦合谐振器、一个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相移线、漏极相移线、漏极偏置电路、栅极偏置电路、输出网络和两个扇形微带短路枝节。所述五阶发夹型微带线耦合谐振器属于平面微带结构,易于加工和电路集成;同时,所述五阶发夹型微带线耦合谐振器属于交叉耦合谐振器,能够在通带附近的有限频率处产生传输零点,具有很强的带外抑制能力和较高的Q值,有效改善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和谐波抑制,同时提高了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5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5276.5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混沌麻雀搜索算法的圆柱形阵列天线优化方法,包括:(1)建立稀布圆柱阵列模型;(2)构建适应度函数;(3)采用Tent混沌序列,初始化种群;(4)计算初始种群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并记录最优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及其对应的位置;(5)将种群中的个体根据适应度函数值排序,采用混沌麻雀搜索算法的更新策略优化个体的位置;(6)在算法更新个体位置的过程中比较和更新适应度函数值,完成一次迭代后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否,则返回步骤(5);若是,则输出一组稀布圆柱阵列的最佳布阵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圆柱阵列天线数量,降低峰值旁瓣电平,并对稀布共形阵列在天线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97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61256.5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制式基站的多频天线阵列,属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该天线阵列包括由两个低频辐射单元构成的低频天线阵列、由两列四个中频辐射单元构成的中频天线阵列、由五个高频辐射单元构成的高频天线阵列、大反射板、小反射板、高频隔离墙和中频隔离墙;低频天线阵列和高频天线阵列采用共轴嵌套的方式放置在大反射板的轴线上;高频辐射单元按照“一加三加一”原则,通过非均匀分布的方式放置在低频辐射单元内部和两个低频辐射单元之间,同时位于低频辐射单元内部的偶极子通过小反射板将高频辐射单元抬升一定高度。本发明改善了低频对高频辐射单元的干扰以及低频和高频阵列对中频阵列的干扰,并保证天线阵列辐射性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5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29660.5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波束反射编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工作频点相位响应由高到低依次相差接近45°的八种超表面单元,所述八种超表面单元按照一定的编码序列排列,用于实现在入射波垂直入射时,反射波束有两束,其方位角分别为 和 每种超表面均包括三层结构,从上至下为上层金属图案、中间介质层和下层金属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厚度较薄、设计巧妙灵活、制作成本低、加工简单等特点。其在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978858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1182919.7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于60GHz频段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介质基板(10)、第二层介质基板(20)、第三层介质基板(30)和第四层介质基板(40);第一层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为金属接地层(11),上表面为蚀刻有一缝隙(12)且缝隙(12)的周围蚀刻有一排腔体(13),腔体(13)将缝隙(12)的四周完全包围;第二层介质基板(20)的上表面设置有馈电结构;第三层介质基板(30)上表面设置一耦合贴片(31);第四层介质基板(40)的上表面设置有寄生贴片(41),寄生贴片(41)四周设置有一圈盲孔(42)。与传统的相控阵天线相比,本发明成本更低更易于加工,更符合5G通信的市场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1903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46179.3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Q1/38 , H01Q1/50 , H01Q5/10 , H01Q5/20 , H01Q5/307 , H01Q9/04 , H01Q9/28 , H01Q19/10 , H01Q2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4G/5G微基站的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单元,属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包括圆形寄生贴片、塑料柱、“Γ”形交叉馈线、同轴线、辐射结构和盒状金属反射板;同轴线穿过盒状金属反射板,“Γ”形交叉馈线包括+45°“Γ”形馈线和-45°“Γ”形馈线,二者交错垂直放置在盒状金属反射板上方,分别与两根同轴线内芯相连,构成馈电部分;辐射结构包括+45°辐射振子和-45°辐射振子,两辐射振子相互正交摆放在盒状金属反射板上,分别与+45°“Γ”形馈线和-45°“Γ”形馈线按同一方向摆放,构成±45°双极化天线;圆形寄生贴片位于所述±45°双极化天线正上方,利用两个固定在盒状金属反射板的塑料柱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13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40346.7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8 , H01Q1/50 , H01Q19/106 , H01Q21/065 , H01Q21/24 , H01Q21/2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4G/5G移动通信的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单元,属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领域。该天线单元自上而下共分为八个部分:“L”形寄生贴片、“T”形交叉微带线、介质板、环形辐射结构、金属柱、同轴线、塑料支撑柱和盒装金属反射板。所述同轴线与“T”形交叉微带线共同构成馈电结构部分,通过同轴线直接激励和“T”形微带线耦合的方式形成±45°双极化辐射,并且与“L”形寄生贴片和环形辐射结构按照±45°方向放置在介质板的上下两侧;所述金属柱焊接在环形辐射结构下表面,四根塑料柱固定在盒装反射板上用于支撑上述天线结构。该天线单元具有宽频带、高隔离度、低交叉极化、结构紧凑和低成本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72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59456.6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5G低频段全频段的非对称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放大器由功分器、主功放支路、辅功放支路和功率合成网络组成,其中主、辅功放支路各自包括输入与输出偏移线、栅极及漏极偏置网络、输入与输出匹配网络;通过减小功率合成网络中四分之一波长阻抗调节线与阻抗变换线的阻抗变换比从而拓展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采用低通滤波器原型的宽带阻抗变换网络设计所需的宽带匹配网络,采用前移主、辅功放的栅极偏置网络减少对输入匹配网络的影响。本发明能够拓展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876226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96257.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势场与滚动窗口的机器人的动态避障方法,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设置机器人运动时与障碍物的绝对安全距离D以及目的地的位置坐标信息X(x,y);S2:通过机器人的历史里程计数据与当前环境信息E0i来判定当前机器人在全局坐标系中的位姿S3:利用A星寻路算法初步规划出当前视窗下的一条最优路线Sfirst并且开始执行;S4:利用滚动窗口法,时刻扫描并更新当前窗口下的实时环境信息E1i,计算出Δt时间窗口内的环境中是否有障碍物的存在;S5: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是否在设置的绝对安全距离以内;S6:判断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坐标位置X(x,y),若到达则结束导航。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动态中全局路径规划最优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