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深化图纸视图智能布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22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79488.0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深化图纸视图智能布局方法,先输入设计图纸,通过提取各个视图的轮廓和语义信息,分类得到各个功能模块图;接着根据设计规范和阅读习惯确定各个功能模块图的排列结构以及内部视图间的间距;然后建立不同类别的智能体以及设计图纸可读性评价指标;然后根据智能体类别和可读性评价指标建立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接着利用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并获得各个功能模块图的参考坐标位置;最后自动生成布局后的设计图纸。本发明实现了从图纸输入到视图轮廓和语义信息自动提取,利用建立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实现设计图纸视图智能布局。

    一种隧道施工用裂缝检测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30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66324.2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隧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裂缝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液压升降杆连接有安装板,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中安装有伸缩组件,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伸缩组件连接;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块和限位块,所述安装块中滑动安装有限位插杆,且所述限位插杆通过复位弹簧与安装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还安装有限位推杆;以及用于检测隧道中的裂缝的检测部。该装置可对隧道的整个弧顶进行检测,且检测面积大,无需人工操作,检测效率高。

    一种海洋水合物储层堵漏钻井液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5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54977.7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水合物储层堵漏钻井液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水合物储层模拟单元、钻井液注入单元和漏失量计量单元,所述钻井液注入单元和漏失量计量单元分别与水合物储层模拟单元相连接,其中,钻井液注入单元为水合物储层模拟单元注入堵漏钻井液,漏失量计量单元为水合物储层模拟单元提供钻井液漏失量计量;还包括用于向整个装置提供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控制系统,所述水合物储层模拟单元、钻井液注入单元、漏失量计量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均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发明可实现海洋水合物储层堵漏钻井液性能评价的实验模拟。

    永临结合巷道式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74693.8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临结合巷道式通风方法,将第一隧道主洞作为进风洞,在第一隧道主洞内的左侧设置第一供风风机,在第一供风风机的出口上连接第一风筒,通过第一风筒将新风送至第一隧道主洞的掌子面;在第一隧道主洞内的右侧设置第二供风风机,在第二供风风机的出口上连接第二风筒,第二风筒经过横洞后进入第二隧道主洞,第二风筒将新风送至第二隧道主洞的掌子面;将第二隧道主洞作为排风洞,在第二隧道主洞内每间隔一段距离便安装至少一个向隧道口方向射流的射流风机,通过射流风机将第二隧道主洞内的气体排出;本发明避免了现有压入式通风在距离过长的情况下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种不良数据的前推回代追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10791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05429.4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良数据的前推回代追踪方法。通过拓扑搜索将原电网分解成主环网和辐射子网,并在主环网节点中功率不平衡量最小处进行解环,解环后再进行拓扑搜索将环网分解成辐射网和剩余环网,以此不断解环、拓扑搜索直到将原电网全部分解成辐射网,在此过程中形成电网的支路层次矩阵L及对应支路的首末端节点信息矩阵M。利用L和M矩阵进行功率、电压的前推回代计算,通过节点功率平衡、支路首末端功率平衡、支路首末端电压一致性判断辨识出电网量测数据、网络参数和开关状态中的不良数据以及不可观节点。基于IEEE39节点算例系统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