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989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367096.6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IPC: H01R11/01 , H01R43/00 , G01N21/892
Abstract: 具有在绝缘粘接剂(2)中导电粒子(3)以既定分散状态分散的导电粒子分散层(4)的各向异性导电膜(1A),具备提示导电粒子(3)的分散状态的不良部位(P)的位置信息的不良部位提示单元(标记Q)。粘贴该各向异性导电膜(1A)和电子部件(100)的粘贴方法中,基于从不良部位提示单元(标记Q)取得的不良部位(P)的位置信息,将各向异性导电膜(1A)的非不良部位粘贴到各向异性导电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或端子列的存在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53423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680027723.8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包含绝缘粘接剂层(2)和配置在该绝缘粘接剂层(2)的导电粒子(P)。导电粒子(P)具有以既定粒子间距(L1)排列的第1轴(A1)以既定轴间距(L3)并排的排列。导电粒子(P)为大致圆球,在将导电粒子(P)的平均粒径设为D的情况下,第1轴(A1)中的导电粒子间距(L1)为1.5D以上,第1轴的轴间距(L3)为1.5D以上。由第1轴(A1)中的任意的导电粒子(P0)、该第1轴(A1)中与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P1)、和与该第1轴(A1)邻接的第1轴上与导电粒子(P0)最接近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3角形的各边的方向(格子轴(A1、A2、A3))与各向异性导电性膜的膜宽度方向斜交。依据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能得到稳定的连接可靠性,且能够抑制伴随导电粒子的密度增加的制造成本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5637712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480057445.1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包括绝缘粘接剂层(10)和以点阵状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10)的导电粒子(P)。在关于任意的导电粒子(P0)和与该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的中心间距而将与导电粒子(P0)相距的最短的距离设为第1中心间距(d1)且将第二短的距离设为第2中心间距(d2)的情况下,这些中心间距(d1、d2)分别是导电粒子的粒径的1.5~5倍,关于由任意的导电粒子(P0)、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的导电粒子(P1)以及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d1)或第2中心间距(d2)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锐角三角形,相对于通过导电粒子(P0、P1)的第1排列方向(L1)而正交的直线(L0)与通过导电粒子(P1、P2)的第2排列方向(L2)所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α)是18~35°。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即使在COG连接中,也具有稳定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580055622.7
申请日:2015-10-02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1A),其包含绝缘粘接剂层(3)、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3)的导电粒子(2),导电粒子(2)通过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而格子状地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的排列(S)、(T)中,在相邻的排列的间隔a、b、c设置宽窄。由此,即使在凸块间距精细化了的FOG连接等中,也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将对置的端子稳定地连接,进一步可以容易地进行连接后的检查,此外,使不参与连接的导电粒子的数目降低而使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成本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6022.6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PC: H01R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4/29 , C08K2201/001 , C09J7/10 , C09J9/02 , C09J2201/602 , C09J2203/326 , C09J2205/102 , H01B1/22 , H01L24/73 , H01L24/83 , H01L2224/2929 , H01L2224/29339 , H01L2224/29344 , H01L2224/29347 , H01L2224/29355 , H01L2224/29357 , H01L2224/29364 , H01L2224/2939 , H01L2224/294 , H01L2224/29499 , H01L2224/73204 , H01L2224/83101 , H01L2224/8312 , H01L2224/83203 , H01L2224/83851 , H01L2224/83874 , H01L2224/8388 , H01L2224/83885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4 , H05K3/323 , H01L2224/13099
Abstract: 为了即使在导电颗粒高密度分散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检测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颗粒的分散状态,在包含绝缘粘接剂层(2)和分散在该绝缘粘接剂层(2)中的导电颗粒(3)的各向异性导电膜(1A)的平面视图中,以特定的间隔存在没有导电颗粒(3)的直线状线条(消失线(L3))。具体而言,通过将导电颗粒沿着第一排列方向和第二排列方向进行排列而配置成格子状,使消失线相对于第一排列方向或第二排列方向发生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563771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80057445.1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包括绝缘粘接剂层(10)和以点阵状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10)的导电粒子(P)。在关于任意的导电粒子(P0)和与该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的中心间距而将与导电粒子(P0)相距的最短的距离设为第1中心间距(d1)且将第二短的距离设为第2中心间距(d2)的情况下,这些中心间距(d1、d2)分别是导电粒子的粒径的1.5~5倍,关于由任意的导电粒子(P0)、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的导电粒子(P1)以及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d1)或第2中心间距(d2)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锐角三角形,相对于通过导电粒子(P0、P1)的第1排列方向(L1)而正交的直线(L0)与通过导电粒子(P1、P2)的第2排列方向(L2)所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α)是18~35°。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即使在COG连接中,也具有稳定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99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910661743.6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包括绝缘粘接剂层(10)和以点阵状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10)的导电粒子(P)。在关于任意的导电粒子(P0)和与该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的中心间距而将与导电粒子(P0)相距的最短的距离设为第1中心间距(d1)且将第二短的距离设为第2中心间距(d2)的情况下,这些中心间距(d1、d2)分别是导电粒子的粒径的1.5~5倍,关于由任意的导电粒子(P0)、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的导电粒子(P1)以及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d1)或第2中心间距(d2)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锐角三角形,相对于通过导电粒子(P0、P1)的第1排列方向(L1)而正交的直线(L0)与通过导电粒子(P1、P2)的第2排列方向(L2)所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α)是18~35°。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即使在COG连接中,也具有稳定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348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81688.9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包括绝缘粘接剂层(10)和以点阵状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10)的导电粒子(P)。在关于任意的导电粒子(P0)和与该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的中心间距而将与导电粒子(P0)相距的最短的距离设为第1中心间距(d1)且将第二短的距离设为第2中心间距(d2)的情况下,这些中心间距(d1、d2)分别是导电粒子的粒径的1.5~5倍,关于由任意的导电粒子(P0)、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的导电粒子(P1)以及与该导电粒子(P0)相距第1中心间距(d1)或第2中心间距(d2)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锐角三角形,相对于通过导电粒子(P0、P1)的第1排列方向(L1)而正交的直线(L0)与通过导电粒子(P1、P2)的第2排列方向(L2)所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α)是18~35°。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A、1B)即使在COG连接中,也具有稳定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8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070103.0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IPC: H01L21/60 , H05K3/32 , G02F1/1345
Abstract: 即便电路基板的布线间距或电子部件的电极端子被微细间距化,也确保电子部件与电路基板的导通性,并且防止电子部件的电极端子间的短路。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1)在电路基板(12)上连接电子部件(18)的连接体(10)中,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1)中有规则地配置导电性粒子(4),导电性粒子(4)的粒径为电子部件(18)的连接电极(19)的高度的1/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53423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7723.8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迪睿合株式会社
Inventor: 筱原诚一郎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1)包含绝缘粘接剂层(2)和配置在该绝缘粘接剂层(2)的导电粒子(P)。导电粒子(P)具有以既定粒子间距(L1)排列的第1轴(A1)以既定轴间距(L3)并排的排列。导电粒子(P)为大致圆球,在将导电粒子(P)的平均粒径设为D的情况下,第1轴(A1)中的导电粒子间距(L1)为1.5D以上,第1轴的轴间距(L3)为1.5D以上。由第1轴(A1)中的任意的导电粒子(P0)、该第1轴(A1)中与导电粒子(P0)邻接的导电粒子(P1)、和与该第1轴(A1)邻接的第1轴上与导电粒子(P0)最接近的导电粒子(P2)形成的3角形的各边的方向(格子轴(A1、A2、A3))与各向异性导电性膜的膜宽度方向斜交。依据该各向异性导电性膜,能得到稳定的连接可靠性,且能够抑制伴随导电粒子的密度增加的制造成本上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