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3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98701.6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北方冬季南侧围护结构太阳能气水采暖系统,属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南侧太阳能集热围护结构和低压气水系统,南侧太阳能集热围护结构包括建筑南侧外墙、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热板安装在建筑南侧外墙上,低压气水系统包括管道集热系统、冷凝回流系统和地面散热系统,太阳能集热板与管道集热系统相连,管道集热系统的顶端出口与冷凝回流系统中进口相连通,冷凝回流系统的出口与地面散热系统的进口相连通,室内地面散热系统内出口与管道集热系统的下端相连通。利用低压水汽化‑液化循环过程将太阳能带入室内储存,将低压水循环与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相结合,以满足冬季建筑内部供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31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29189.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碟式聚光器将太阳光聚集,输送,储存为一体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聚光器将太阳光聚焦后形成一定直径的太阳光斑反射到导光管入口,光沿着导光管输送到地下熔盐储热池的集热器上,导光管输送聚焦后太阳光线,而非热介质,因光线在导光管中传播能量损失小,沿程损失大幅减少,以光的传输代替工质的传输,从而降低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这一发明将太阳光的能量收集并储存起来作为供暖热源,根据天气状况控制辅助电加热系统进行夜间谷电加热熔盐箱来满足建筑供暖热负荷,实现建筑供暖成本最低化和太阳能的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41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25971.3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巷道喷射混凝土隔热层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隔热层系统,隔热层系统包含有隔热层,隔热层的原料包含有混凝土,混凝土中的膨胀珍珠岩材料占混凝土总分量的75‑80份,且混凝土的原料占比如下:石子,石子中的陶粒石占石子总分量的65‑75份;水泥,水泥中的粉煤灰材料占水泥总分量的55‑65份,减水剂占水泥总分量的1.0‑1.5份;隔热层系统包含有温度传感器、蜂鸣器和显示屏。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巷道隔热层,在巷道内喷涂后,能够大幅度将井下的热量隔离至围岩外侧,减少巷道内侧所产生的热量,其方式绿色节能,性价比高,对比“被动降温”的模式,所产生的热量较少,对巷内的电力负载率也具有益处。
-
公开(公告)号:CN10643935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14203.9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F16L4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7/14
Abstract: 用于连接煤矿通风大管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压兰、第二压兰、第一密封止退环、第二密封止退环、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密封弹簧和连接螺栓;在主体的内环外表面形成凸缘、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主体的一端位于第一大管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大管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内,第一凹槽内和第二凹槽内均套有密封弹簧;第一大管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依次套有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止退环和第一压兰,第二大管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依次套有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止退环和第二压兰;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压兰上的螺栓孔、凸缘上的螺栓孔和第二压兰上的螺栓孔;该装置连接管材时无需对管材进行翻边。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33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92078.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包括工质循环装置、磁力发生装置,以及保温层;所述工质循环装置包括U型管,管内设有循环工质,所述U型管分为两个直管段,以及连接两个直管段的弯管段,直管段的两个端头分别为循环工质入、出口;所述磁力发生装置包括磁体及设置在磁体外侧的屏磁罩,所述磁力发生装置设置在U型管的直管段上;所述保温层设置在U型管的入、出口处。本发明的换热系统解决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土壤温度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温差大、室内环境需要供暖热量大情况下循环效率低、提供热量不足、室内温度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129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611114146.4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上的隔热隔尘降温系统及方法,属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降温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通风机、柔性连接管和风机盘管;第一送风装置的一端作为第一进风口,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管与第一进风口相连,第一送风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送风装置的一端作为第二进风口,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管与第二进风口相连,第二送风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出风口;每个柔性连接管内均固定有一组风机盘管,第一送风装置的另一端正对第二送风装置的另一端。该系统可以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形成一道将工作区和采煤区隔离开的风幕,防止采煤区产生的高温气体进入工作区,起到隔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79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61410.0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2 , E04B2/00 , C04B28/00 , C04B28/001 , C04B14/06 , C04B14/02 , C04B14/34 , C04B14/42 , C04B18/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除尘混凝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新型除尘混凝土墙由混凝土墙体、金属网和负离子发生器组成;其中混凝土墙体组成材料为,按照重量比,传统混凝土:粘土或粉煤灰:玻璃纤维=10:2~4:0.5~1.5,金属网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搭接,金属网在混凝土墙体内,距离混凝土墙体外表面距离50~100mm,在墙体外表面预留有孔洞,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孔洞挂接在金属网上。本发明的混凝土墙的原料天然,具有环保的优点,且价格低廉、性质稳定,同时还具有除尘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和后期处理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并长期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25620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0063519.X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低谷电高温蓄热体热量传输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低谷电高温蓄热体,常压蓄热水箱,控制器,阀门、保温管道。常压蓄热水箱上部侧面设置有热用户侧热水供水管,热用户侧热水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水泵、第一截止阀、第一止回阀,常压蓄热水箱通过热用户侧热水供水管与用户系统连接。常压蓄热水箱的上部侧面设置低谷电高温蓄热体加热后的第一回水管,第一回水管与低谷电高温蓄热体相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作为传热介质,利用矿山废渣密度大的特性作为储热介质,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在满足冬季采暖需求同时,实现安全、节能、环保、降低供热运行费用,蓄热材料可以利用矿山废渣,降低初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959467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449392.4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辐射热辅助供暖混凝土墙,涉及建筑工程材料技术领域。该墙体包括混凝土墙体1、混凝土墙体2、多个空气加热孔道、热空气收集孔道、进口通道、出口通道以及混凝土墙体3;混凝土墙体1设置在墙体与室外空气相接触侧,用于采集太阳能;凝土墙体3设置在墙体与室内相接触侧,并在下部设有将室内底部低温空气流入到热空气收集孔道的进口通道,上部设有将热空气收集孔道的热空气流出的出口通道;混凝土墙体2设置在混凝土墙体1和混凝土墙体3之间,并内置多个空气加热孔道和每个开间设置2个热空气收集孔道。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太阳能辐射热辅助供暖混凝土墙,能够采集太阳辐射墙体表面热量并传送到室内,有效提高室内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12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114146.4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上的隔热隔尘降温系统及方法,属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降温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通风机、柔性连接管和风机盘管;第一送风装置的一端作为第一进风口,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管与第一进风口相连,第一送风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送风装置的一端作为第二进风口,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管与第二进风口相连,第二送风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出风口;每个柔性连接管内均固定有一组风机盘管,第一送风装置的另一端正对第二送风装置的另一端。该系统可以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形成一道将工作区和采煤区隔离开的风幕,防止采煤区产生的高温气体进入工作区,起到隔热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