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网状结构囊壁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0082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320002.2

    申请日:2017-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网状结构囊壁微胶囊相变材料,包括囊芯材料和外部囊壁两部分。它的芯材为脂肪烃类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优选的为正十四烷、正十八烷或硬脂酸丁酯,壳层为网状结构,囊壁为通过二元异氰酸酯与多元胺类化合物及多元醇类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囊壁的聚氨酯高聚物。解决了多异氰酸酯和多胺化合物反应制备的微胶囊囊壁具有很高的渗透性,稳定性和致密性较差,不能很好的防止芯材泄漏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称取囊芯组份和多异氰酸酯并混合后形成第一溶液;再配置乳化液并将步骤1和步骤2中配置的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加入水溶性反应单体后将制备得到的反应体系继续进行升温反应。

    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958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04387.9

    申请日:2018-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6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其囊芯为低熔点的脂肪酸酯或石蜡烃类化合物;囊壁为多元异氰酸酯分别于与多元胺、油溶性多元醇和水溶性多元醇反应形成具有聚脲聚氨酯多组分网状结构的树脂。本发明还公开该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相和水相介质溶液乳化处理,加入水溶性多元胺,然后升温反应,最后加入水溶性多元醇保温反应即得。本发明从界面内部引入了单体之间的反应形成壳体,促使反应单体在反应结束时单体反应完全;采用脂肪族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分别与二乙烯三胺、分子量较大的油溶性聚丙二醇和水溶性多元醇进行反应,制备出具有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该微胶囊囊壁的交联密度增高,从而增强了囊壁的致密性和稳定性。

    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958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1504387.9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其囊芯为低熔点的脂肪酸酯或石蜡烃类化合物;囊壁为多元异氰酸酯分别于与多元胺、油溶性多元醇和水溶性多元醇反应形成具有聚脲聚氨酯多组分网状结构的树脂。本发明还公开该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相和水相介质溶液乳化处理,加入水溶性多元胺,然后升温反应,最后加入水溶性多元醇保温反应即得。本发明从界面内部引入了单体之间的反应形成壳体,促使反应单体在反应结束时单体反应完全;采用脂肪族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分别与二乙烯三胺、分子量较大的油溶性聚丙二醇和水溶性多元醇进行反应,制备出具有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该微胶囊囊壁的交联密度增高,从而增强了囊壁的致密性和稳定性。

    一种掺杂纳米粒子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2240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253965.6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纳米粒子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对纳米材料表面处理后,将其加入到芯材料中,得复合纳米芯材乳液;并将制得的预聚体囊壁材料加入到纳米芯材乳液中,得负载纳米材料的胶囊悬浮液;最后将胶囊悬浮液经过滤、洗涤、烘干及研磨处理后,得掺杂纳米粒子的相变微胶囊粉末。本发明对功能性纳米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将其掺杂在微胶囊的壳材料或芯材料中,使之与微胶囊中的相变材料协同发生效应,并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表面能来控制纳米粒子在微胶囊各部位负载量,进而制备出多种功能(热,光,磁,电)于一体的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微胶囊。

    一种三色光致变色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40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446963.5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色光致变色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微胶囊以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为壁材,以聚乙二醇作为壁材的一种单体,三者混合后作为油相,与水相均质乳化后制得乳液,在乳液中加入催化剂和溶剂,再加热并加入扩链剂反应后,离心、清洗、干燥、研磨即可制得本发明的三色光致变色微胶囊。本发明制备的三色光致变色微胶囊不但具有灵敏的光响应性、光可逆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耐光疲劳性,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