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94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23040.5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自体骨复合的个性化下颌骨替代物,替代物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翼板以实现与自然下颌骨相连,替代物的上部设有固定自体骨的固定凹槽;替代物的两端部与自然下颌骨的接触区域,固定翼板与自然下颌骨的接触区域以及替代物与自体骨的接触区域均设置有骨融合区,替代物与周围软组织接触区域设有软组织融合区,以促进替代物与周围组织的融合,改善替代物的生物相容性和增强其生物力学强度,其余为下颌骨主体支撑区。本发明能够解决自体骨短缺、塑形困难及热塑性材料作为下颌骨骨植入物与自然骨组织、周围软组织融合较差等问题,从而促进下颌骨替代物与周围组织的融合,有利于加快替代物植入后伤口的愈合,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3426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189199.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D04H1/728 , D01D5/00 , D01D5/34 , D01F8/08 , D01F8/10 , D01F1/10 , D01F8/12 , D01F8/16 , D01F8/18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限域生长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柔性膜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包括外层前驱体溶液和内层前驱体溶液;2)、同轴静电纺丝:将外层前驱体溶液加入至同轴静电纺丝机的外层溶液通道中;同时,将内层前驱体溶液加入至同轴静电纺丝机的内层溶液通道中,喷丝头采用同轴型,经静电纺丝得到核壳型前驱体纤维;3)、MOFs限域生长:将步骤2)得到的核壳型前驱体纤维置于第三溶剂中进行反应;内层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溶解释放出中心原子与配体并在纤维内部空腔中生长;待MOFs生长完毕后,对得到的限域生长MOFs柔性膜进行清洗和烘干。该方法不仅可以控制MOFs的生长尺寸,还可以将其加工成柔性膜材料,拓展其使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3426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89199.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D04H1/728 , D01D5/00 , D01D5/34 , D01F8/08 , D01F8/10 , D01F1/10 , D01F8/12 , D01F8/16 , D01F8/18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限域生长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柔性膜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包括外层前驱体溶液和内层前驱体溶液;2)、同轴静电纺丝:将外层前驱体溶液加入至同轴静电纺丝机的外层溶液通道中;同时,将内层前驱体溶液加入至同轴静电纺丝机的内层溶液通道中,喷丝头采用同轴型,经静电纺丝得到核壳型前驱体纤维;3)、MOFs限域生长:将步骤2)得到的核壳型前驱体纤维置于第三溶剂中进行反应;内层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溶解释放出中心原子与配体并在纤维内部空腔中生长;待MOFs生长完毕后,对得到的限域生长MOFs柔性膜进行清洗和烘干。该方法不仅可以控制MOFs的生长尺寸,还可以将其加工成柔性膜材料,拓展其使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618400.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A61B34/10 ,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仿生隔振功能的颅骨补片宏微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包括:基于CT数据重建颅骨三维模型;根据所述颅骨三维模型中的缺损区域设计颅骨补片的几何形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对所述颅骨补片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得到所述颅骨补片的整体桁架结构及所述桁架结构间的通孔;利用仿生隔振结构对所述桁架结构间的通孔进行填充;利用晶格结构对所述仿生隔振结构进行填充,得到具有仿生隔振功能颅骨补片宏微结构。本发明所设计的颅骨补片植入体内后,具有良好的隔振功能,从而保护大脑内部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191758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19294.7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245 , B29C64/112 , B29C64/393 , B29C64/336 , B29C64/329 , B29C64/209 , B29C64/255 , B33Y30/00 , B33Y10/00 , B33Y4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可控的三维组织构建的工艺方法及装置,包括凝胶小体制备单元、三维移动平台打印单元和综合一体控制端;凝胶小体制备单元包括可控动力源、凝胶存贮单元和水凝胶挤出元件;可控动力源用于提供挤出凝胶所需的动力以及控制水凝胶的挤出量和挤出速度;凝胶存贮单元用于存储水凝胶基质;水凝胶挤出元件用于将水凝胶基质挤出形成凝胶小体;综合一体控制端用于一体控制可控动力源的输出、凝胶存贮单元的运动、水凝胶挤出元件的运动和三维移动平台打印单元的移动,通过全局一体控制确保整个打印过程的精确性和协调性。本发明能够实现凝胶小体尺寸可控、形状可变、材料可调的灵活制备,以及进行多细胞、多材料、多尺度的体外组织打印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8430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40651.3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20/40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信息的双流人体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双流人体行为识别模型首先对RGB特征和骨骼特征分别进行提取,提取的RGB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时序、背景及物体信息,骨骼特征蕴含丰富的时空信息,骨骼特征的提取可以对每个关节点进行不同级别的关注,并可以捕捉关键节点的信息,可以使模型获得更为精确的特征,保证后期动作识别的准确率,将两者融合后得到更抽象的融合特征,特征融合过程实现了不同模态特征的交互,提升了模型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0191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085052.4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29C64/118 , B29C64/188 , B33Y50/00 , B33Y50/02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导电纤维电磁超结构及3D打印方法,通过计算机构建目标电磁超结构模型,确定连续导电纤维沿介质层表面的打印路径;选择介质层材料和具备合适直径与电导率的导电纤维;使用熔融挤出成型方法制备聚合物介质层;按照导电纤维打印路径,采用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在介质层上打印制备导电纤维阵列层。打印路径的设计可以在不出现路径跳转的情况下成型导电图案,并具备较低的极化敏感性,或者在多层导电图案间添加导电过孔,增加等效电感,利于器件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618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05443.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控骨长入的压电复合材料梯度骨植入物及其方法,包括骨长入诱导区和承载区,骨长入诱导区为骨植入物与周围骨组织接触的多孔区域,孔隙率由内向外梯度增加,形状与缺损部位轮廓匹配;承载区为实心区域,承担骨植入物在人体内初期载荷;自适应调控骨长入的梯度多孔骨植入物采用含压电陶瓷的三相复合材料制备,植入人体后承载区保证骨植入物初期力学稳定性,随着骨生长渗入,自体骨承力能力逐渐增强直至自体骨与植入物完全结合,骨植入物在植入的早中晚期均具备构建人体电学微环境,起到自适应调控骨长入作用;本发明利用压电效应促进骨再生并保证自体骨与骨植入物间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805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6733.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负压自动吸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气囊以及用于压迫所述气囊的压板,所述气囊上设置有与气管插管相连的抽吸管,所述压板移动以使所述气囊膨胀并产生抽吸力。该发明提供的气管切开负压自动吸痰装置,在进行吸痰工作前,先驱使压板上移,压板挤压气囊,使气囊中的空气排出,在需要进行吸痰工作时,驱使压板下移,压板与气囊之间的间距增大,气囊膨胀,产生负压力,并通过抽吸管将患者气管插管中的痰抽出来,压板在下移的过程中每次仅移动较小的距离,气囊被压缩一次就能重复进行多次抽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738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6218.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内置放射源骨假体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假体本体和放射性粒子,假体本体上排布有若干放射粒子预留孔洞,放射性粒子置于放射粒子预留孔洞内;假体本体的形状与切除段的健康骨形状相同,放射性粒子的排布方式根据瘤段切除术后残余肿瘤组织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确定。本发明借助机加工或3D打印等技术设计并制造用于置换瘤段骨的个性化假体,假体上依据肿瘤的位置预留相应的孔洞,术中在预留位置精确嵌入放射性粒子,从而解决放射性粒子植入位置精度不足的问题,预留孔洞大小与所选用放射性密封籽源大小一致,解决了粒子植入的固定问题。这一过程通过一次完成,且不需后续取出,极大的简化了手术的流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