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与AM真菌共生的双向培养盒

    公开(公告)号:CN10387544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55399.3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一种植物与AM真菌共生的双向培养盒,是在储液池内盛有营养液,其上连接支板,支板上铺放吸液纸与菌丝滤膜,吸液纸两端浸入营养液内,支板上部设植物生长室,两侧分别设置菌根室与换液口,植物生长室内放置培养基质并与菌根室底部相通、其顶端分别用透气封口膜密封。本发明可使营养液自动进入菌根室和植物生长室,使植物根系沿菌丝滤膜生长,待根系进入菌根室后将AM真菌孢子接种于根系表面,即可实现在透明直观条件下观察AM真菌菌丝特性及与宿主植物根系共生结构的形成过程,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及AM真菌生理生化特性。本发明实现了对AM真菌和整株植物的双重培养,为研究AM真菌与植物相互关系以及对植物的作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种纤细线状物长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9299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506144.X

    申请日:2013-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细线状物长度的测量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定两个透光度较高的玻璃培养皿,在玻璃纸上打印做成方格玻璃纸;用吸附剂将方格玻璃纸吸附在上培养皿中,在下培养皿中滴加一层浮载剂,将纤细线状物分散放置在下培养皿中使各线状物之间不重叠;将上培养皿放置于下培养皿中,统计纤细线状物与方格玻璃纸上的方格横竖线的总交叉点数;利用改进的十字交叉法公式R=11/14×N×a换算出纤细线状物的长度,本发明使用可以打印的玻璃纸,结合具体的测量物条件设计方格尺寸,同时采用两层透光玻璃的夹板式上下培养皿结构,使待测量的纤细线状物不容易在承载剂中浮动,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用简单,可行性强,准确度高。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7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21237.7

    申请日:2015-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菌液体配制得到无菌液体培养基;G.Cylindrosporus接种到无菌液体培养基中避光培养;滤去发酵液得G.Cylindrosporus菌丝团,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活,烘干后得到金属离子吸附剂;将放入负重物的包裹吸附剂投放到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搅动回收吸附剂。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液体发酵产物对重金属的强吸附作用,解决了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G.Cylindrosporus发酵产物对重金属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后续的重金属回收工艺对重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高效,在重金属污染水域的综合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是一种理想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生态处理方式。

    一种植物组织表面无菌消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2601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69159.3

    申请日:2014-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组织表面无菌消毒装置。是在槽型底板立面之间分别设有消毒器轴与若干个独立的消毒器,铰连防菌板铰轴与防菌板,底面上设有样本槽并与注液孔相互贯通,消毒器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固定压杆和切割刀片,每个消毒器下部对应的样本槽均由单独的防菌板覆盖并相互隔离,能同时批量地固定植物样本,进行统一的全方位灭菌,不仅减少操作步骤、节约时间,提高植物样本表面消毒的效果,还可以对植物样本进行准确编号,避免顺序混乱,在独立的消毒器内对植物样本进行小量分批处理及隔离防菌,有效地避免了在后续分离与培养操作中由于操作时间长、操作频繁而引起的二次污染,解决了目前传统灭菌方法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一种植物保护防护栏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85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100242.7

    申请日:2023-0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保护防护栏,包括护栏板,护栏板的两侧均设有拼接机构,护栏板上设有通风机构,护栏板上设有诱虫灯和超声波驱鸟器,护栏板的底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通风机构,在遇到大风天气时,起到自动闭合防护栏的目的,利于保护植物,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拼接机构,起到方便将防护栏拼接的目的,同时还可方便调节防护栏安装角度,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超声波驱鸟器,起到增加防护栏防护功能的目的,利于减少鸟儿对植物的啃食,通过设置有诱虫灯,起到增加防护栏防护功能的目的,利于对害虫进行清理。

    一种背负式户外无菌超净工作台

    公开(公告)号:CN10484150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21754.4

    申请日:2015-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负式户外无菌超净工作台,是将台支架与操作台、通风板相互铰连形成一个立方体空间结构并封闭防辐射膜,操作台采用粘贴式封闭并留有操作孔,在通风板上装有照明灯和紫外灯并留有出风孔,通风板外侧连接过滤器,上方铰连固定卡扣,操作台为中空结构,底面装有主鼓风机与辅鼓风机,一侧设有无菌通孔,另一侧设置电控制板,操作台底面有固定卡槽与固定背带。本发明可实现操作空间内无菌空气重复循环利用,避免了外界气体经由过滤器进入操作空间,同时又避免过多灰尘积累在过滤器上;辅鼓风机由外界鼓入的气体从操作孔排出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的杂菌经由操作孔进入操作空间,台支架、通风板可与操作台相互旋转实现其可折叠性。

    大型微生物定量计数显微检测载玻片

    公开(公告)号:CN10407343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13573.X

    申请日:2014-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1/34 C12Q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大型微生物定量计数显微检测载玻片,其技术方案是:在载玻体平面上一侧设有标记板,另一侧设有2-4个细长形状的样液池,其宽度为0.5-3mm,容量为10-100ul,底部刻有计数刻度,每个样液池的端头设有圆形的样液注入口,直径大于样液池的宽度且与样液池相贯通,各个样液池的宽度与容量在限定范围内均不相同。由于样液池设置为细长形且直径较小,所以能被显微镜的观测视野同时所覆盖,观测视野沿计数刻度由检测池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移动,避免了遗漏检测或重复检测的现象,以及由微生物运动而引起的计数检测误差,所以可操作性强,相对于现有载玻片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的进步。

    一种植物菌根高效透明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556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51440.4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菌根高效透明法,按体积比配置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组成:冰醋酸50‑150,30%过氧化氢50‑150,硫酸1,将各反应液按比例混合,将混合溶液制备成透明母液,再将透明母液制备成透明工作液,再经过取样、透明、观察和染色,完成植物菌根的高效透明;该方法减少了传统透明方法繁琐的操作过程及大量的等待时间,而且充分利用了反应液的酸性特质省去酸化步骤,极大的提高了植物根系的透明效率而且过氧乙酸及其反应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毒性较小,对人没有慢性病和生殖影响。

    一种微生物培养基专用开槽铲

    公开(公告)号:CN103497889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494327.4

    申请日:2013-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基专用开槽铲。其技术方案是:槽型刀体的一端为斜面,左侧斜面上开有左斜面刀刃,右侧斜面上开有右斜面刀刃并标有右斜面标尺,底面上开有底面刀刃并标有底面标尺,右斜面标尺与底面标尺分别为一组刻度线,槽型刀体另一端底面设有操作手柄。本发明可实现快速准确地在培养基上开槽,尤其是右斜面标尺与底面标尺可实现对开槽深度的准确控制。解决了常规开槽工具操作繁琐、易污染培养基且不能控制开槽深度的难题,具有造价低、制作及操作简单、便于灭菌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具有较强的科研及经济产业价值。

    一种植物与AM真菌共生的双向培养盒

    公开(公告)号:CN10387544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55399.3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一种植物与AM真菌共生的双向培养盒,是在储液池内盛有营养液,其上连接支板,支板上铺放吸液纸与菌丝滤膜,吸液纸两端浸入营养液内,支板上部设植物生长室,两侧分别设置菌根室与换液口,植物生长室内放置培养基质并与菌根室底部相通、其顶端分别用透气封口膜密封。本发明可使营养液自动进入菌根室和植物生长室,使植物根系沿菌丝滤膜生长,待根系进入菌根室后将AM真菌孢子接种于根系表面,即可实现在透明直观条件下观察AM真菌菌丝特性及与宿主植物根系共生结构的形成过程,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及AM真菌生理生化特性。本发明实现了对AM真菌和整株植物的双重培养,为研究AM真菌与植物相互关系以及对植物的作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