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6772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41168.6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5/80
Abstract: 一种高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单敲除突变体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split-PCR方法,将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合成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高亲和性磷酸二酯酶基因FgPDE2从禾谷镰刀菌PH-1的基因组中敲除,获得单敲除突变体;FgPDE2的基因及上下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到禾谷镰刀菌中,然后采用抗性筛选标记筛选敲除转化子;最后以禾谷镰刀菌的基因组为参照,利用5F和6R引物验证敲除转化子的目的基因被新霉素抗性基因所替代。本发明单敲除突变体菌株产毒量大幅提高;而双敲除突变体菌株产毒量更高,且该基因改造突变体丧失了对小麦穗的侵染能力,大大降低了双敲除突变体菌株可能的扩散造成的不良后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483175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41250.9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7/181
Abstract: 一种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合成的诱导物及方法,所述诱导物为2mM~4mM的腺苷-3′,5′-环单磷酸、2mM~4mM的腺苷-3′,5′-环单磷酸钠盐或8~12mg/ml的咖啡因。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诱导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合成的方法。本发明采用cAMP、cAMP钠盐或咖啡因诱导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合成,可大大提高产毒量及缩短毒素合成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378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10024222.8
申请日:2012-02-0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测定疯草内生真菌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内生真菌菌丝样品经预处理,制备成供试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以体积比为0.2~2:0.2~2的乙腈:乙酸铵缓冲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经HILIC柱,将待检样品中的苦马豆素与其他物质分离;以不同浓度苦马豆素的对数与对应的响应峰面积的对数作图,得到苦马豆素的标准曲线。该方法有效地分离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中的苦马豆素,直接应用于苦马豆素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准确性高,分析方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544953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10021084.6
申请日:2009-02-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14 , C12P17/18 , A61K31/437 , A61P35/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豆埃里格孢菌FEL2-OG,于2008年10月1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8142。该菌株的菌落呈圆形,起初为白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变为淡黄色、黄褐色、黑褐色,中央略突起。菌丝体具横隔,无纵隔,部分老龄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有分支。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具横隔,无纵隔,分生孢子的横隔膜较厚,横隔数为1~3个不等,孢子呈棒状,近圆柱形,分生孢子大小为20~70μm×5~10μm;该菌株从冰川棘豆的叶、茎、种子中经人工分离、筛选而得,该菌株具有合成疯草主要毒素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17322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018724.9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马豆素降解菌醋酸钙不动杆菌YLZZ-1,该菌体呈球杆状,0.2~0.3μm×0.5~1.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孢,无运动性;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不透明;该菌株从埋藏过从甘肃、西藏、内蒙、青海等地生长的疯草的土壤中经人工分离、筛选而得,其于2007年7月20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7108。该菌株具有降解疯草主要毒素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特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597572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21861.7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苦马豆素的棘豆埃里格孢菌FEL6-AS2,于2008年10月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8145。该菌株的菌落呈圆形,起初为白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变为灰白色、灰黑色、黑色,中央突起。菌丝体具横隔,无纵隔,部分老龄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有分支。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具横隔,无纵隔,分生孢子的横隔膜较厚,横隔数为1~4个不等,孢子呈棒状,近圆柱形,有的呈卵圆形,分生孢子大小为20~80μm×6~12μm;该菌株从茎直黄芪的叶、茎、种子中经人工分离、筛选而得,具有合成疯草主要毒素苦马豆素(SW)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60712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710017249.3
申请日:2007-01-18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微生物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LF-2,已于2006年11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6127。该巴氏葡萄球菌LF-2,能有效的降解植物毒素,特别是对从冰川棘豆地上部分提取、分离出来的毒性生物碱2,2,6,6-四甲基哌啶酮(简称TMPD)的毒性,能彻底解决冰川棘豆的毒害,为草原毒草的生物学控制和草原生态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44953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21084.6
申请日:2009-02-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14 , C12P17/18 , A61K31/437 , A61P35/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豆埃里格孢菌FEL2-OG,于2008年10月1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8142。该菌株的菌落呈圆形,起初为白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变为淡黄色、黄褐色、黑褐色,中央略突起。菌丝体具横隔,无纵隔,部分老龄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有分支。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具横隔,无纵隔,分生孢子的横隔膜较厚,横隔数为1~3个不等,孢子呈棒状,近圆柱形,分生孢子大小为20~70μm×5~10μm;该菌株从冰川棘豆的叶、茎、种子中经人工分离、筛选而得,该菌株具有合成疯草主要毒素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486973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21082.7
申请日:2009-02-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14 , C12P17/18 , A61K31/437 , A61P35/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苦马豆素的棘豆埃里格孢菌FEL1a-AVB3,于2008年10月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8142。还公开该菌株的分离方法。FEL1a-AVB3菌株寄生于变异黄芪的叶、茎、花、种的组织内部,与变异黄芪共生并且不会引起变异黄芪发生病害,经体外培养发现FEL1a-AVB3能够产生SW,说明其参与着变异黄芪中SW的生物合成,与变异黄芪的毒性紧密相关,通过抑制FEL1a-AVB3在变异黄芪中的生长可以降低变异黄芪中SW的含量,达到减少动物变异黄芪中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998582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710017212.0
申请日:2007-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61K31/192 , A61P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化合物C22H34O3在制备杀灭鱼类体外寄生虫、特别是指环虫药物中的新用途,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还公开了一种以C22H34O3为活性成份的杀灭鱼类体外寄生虫防治剂,由C22H34O315%~30%、溶解剂10%~20%、表面活性剂5%~10%、其余为溶剂组成。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的C22H34O3和溶解剂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不锈钢容器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溶剂;再将所述重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上一步骤所得的溶液中混合即得。该防治剂能一次性彻底杀灭鱼类体外寄生虫且不产生抗药性问题。本发明的产品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安全无毒,药理作用强,具有广阔的渔药应用市场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