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2670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73914.8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蓝DH株根系再生植株的方法,以3个基因型高度纯合的甘蓝DH株根段为外植体,研究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为每个小孢子再生DH株当年快速扩繁群体创造条件。将不定芽根段接种到不同浓度6-BA与NAA激素组合的MS分化培养基诱导芽苗的分化。根段在MS+0.03mg/LNAA+4.5mg/L 6-BA+6mg/L AgNO3+0.1mg/LZnSO4的分化培养基中植株再生率高达90.0%;DH株根段再生植株所用的外植体最佳根龄是20天;不同DH材料的再生能力有显著差异。本发明为每个小孢子再生DH株当年快速扩繁群体创造条件,为提高DH系利用加快育种进程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61390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93404.7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蓝CMS和DH系选育早熟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DH08‑GW100M3CMS为母本,选用DH系DH12‑3‑M2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DH08‑GW100CMS×DH12‑3‑M2组合,命名为秦甘1658品种。该品种在陕西省主要蔬菜栽培区杨凌、西安、宝鸡太白等地经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杂种优势显著,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耐裂球、优质抗病和丰产性突出,品种适应性强,增产优势稳定,比对照甘蓝品种8398增产幅度10.2%~14.3%。
-
公开(公告)号:CN106472298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93930.3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蓝CMS和DH系选育耐运中熟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DH09-MP01-78CMS为母本,选用DH系DH11-52-81M3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DH09-MP01-78CMS×DH11-52-81M3组合,命名为甘蓝高山一号”品种。该品种在陕西省主要高山蔬菜栽培区宝鸡凤县、太白等地经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杂种优势显著,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中熟,耐运输,抗病性和丰产性突出,品种适应性强,增产优势稳定,比对照甘蓝品种珍奇增产幅度9.7%~14.1%。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76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360571.6
申请日:2014-07-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利用DH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4G632‑8‑6‑3为母本,选用DH系DH060Y03‑35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CMS04G632‑8‑6‑3×DH060Y03‑35组合,命名为秦甘1265品种。该品种在陕西省主要蔬菜栽培区杨凌、西安、宝鸡太白等地经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杂种优势显著,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品种适应性强,增产优势稳定,比对照甘蓝品种绿球66增产幅度10.4%~12.4%。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12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11546.7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小孢子苗从试管到田间的移栽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当试管苗生长有4~5片叶时,将生长有小孢子试管苗的瓶口打开,并放置在培养架上在温度为24~25℃,光照强度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锻炼5~6天后连同试管放置在田间遮阳网棚内,锻炼生长2天,使试管苗基本适应外界环境;2)从试管中取出小孢子苗,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后在用CS浸根剂浸根30~60秒,将附带有CS浸根剂的试管苗根部插入畦土中培养生长。该方法首次实现了由常规试管苗2次移栽方法变为1次移栽方法,使甘蓝小孢子培养获得的小孢子苗田间成活率高达98.5%。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30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410011524.0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小孢子单倍体植株加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择小孢子单倍体植株花薹茎生幼嫩叶片,切成1cm2的小片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入外植体浸泡溶液中浸泡24h~48h;把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待不定芽生长至3.0~3.5cm高,自不定芽基部切下将其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经诱导生根,获得再生苗;将再生苗在室内锻炼3~5天,再移田间遮阳网棚锻炼2~3天,随后直接移栽到纱网棚内,栽培促其生长,翌年再生植株抽薹开花鉴定倍性,获得加倍的双单倍体植株。该方法不仅克服了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易导致外植体褐化死亡率高、诱芽率低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再生植株诱导率和双单倍体植株加倍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300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1524.0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小孢子单倍体植株加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择小孢子单倍体植株花薹茎生幼嫩叶片,切成1cm2的小片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入外植体浸泡溶液中浸泡24h~48h;把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待不定芽生长至3.0~3.5cm高,自不定芽基部切下将其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经诱导生根,获得再生苗;将再生苗在室内锻炼3~5天,再移田间遮阳网棚锻炼2~3天,随后直接移栽到纱网棚内,栽培促其生长,翌年再生植株抽薹开花鉴定倍性,获得加倍的双单倍体植株。该方法不仅克服了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易导致外植体褐化死亡率高、诱芽率低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再生植株诱导率和双单倍体植株加倍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73791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910021103.5
申请日:2009-02-1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春结球甘蓝育种保持自交系春性的繁殖方法,在春季选取春结球甘蓝自交系的成熟叶球的外层绿色叶片,按照一定大小接种在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当不定芽生长至1.5~2.5cm高时,转接到不定根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完整再生苗。随后将再生苗移至培养土中进行培养,当幼苗生长有5~7片真叶时,适应性炼苗7天后定植于田间(露地),秧苗成活率达95%以上。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春结球甘蓝育种效果,保证春结球甘蓝自交系在春季完成结球期和在此期的植株农艺性状选择,并保持所选植株特性(春性)不变,保证自交系完成生活周期;能够大幅度提高自交系同一基因型植株数量,扩繁株数50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64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06662.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甘蓝游离小孢子筛选抗黑腐病突变体植株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黑腐病病原菌分离纯化步骤;2)黑腐病病原菌粗毒素提取步骤;3)小孢子游离与纯化步骤;4)诱导抗病突变胚状体步骤;5)胚状体分化抗病突变体不定芽步骤;6)不定芽生根培养步骤。本发明首次选抗病突变体材料为单倍体细胞或双单倍体细胞,可产生广泛的变异类型,能为抗病选择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突变体常发生在细胞水平上,其应用到小孢子突变体上,易筛选出隐性基因和多基因纯合显性突变体,再通过倍性加倍,可以较快的获得纯合抗病材料;黑腐病菌粗毒素作为选择剂,对基因变异率的提高和变异谱扩大有极大地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12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1546.7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小孢子苗从试管到田间的移栽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当试管苗生长有4~5片叶时,将生长有小孢子试管苗的瓶口打开,并放置在培养架上在温度为24~25℃,光照强度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锻炼5~6天后连同试管放置在田间遮阳网棚内,锻炼生长2天,使试管苗基本适应外界环境;2)从试管中取出小孢子苗,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后在用CS浸根剂浸根30~60秒,将附带有CS浸根剂的试管苗根部插入畦土中培养生长。该方法首次实现了由常规试管苗2次移栽方法变为1次移栽方法,使甘蓝小孢子培养获得的小孢子苗田间成活率高达98.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