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015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506183.0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发射端Tx、接收端Rx和至少一个反散射体的位置;基于Tx、Rx和至少一个反散射体的位置,确定目标信道的至少两种信号各自的信号模型;其中不同种类的信号对应不同的簇结构,簇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射簇LOSC、静态反射簇SC、移动反射簇MC和镜像簇TC。本发明通过基于Tx、Rx和反散射体的几何位置关系,对目标信道的各种信号分别进行信道建模,而且不同种类的信号对应不同的簇结构,有效实现基于簇结构的非规则随机几何混合信道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而且具有高扩展性,进而提高了模型的通用性,避免了对信道进行重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49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46657.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 H04B7/0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设置仿真参数、网络布局等,产生大尺度和小尺度信道参数;2)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和部分可见簇;3)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全息波束赋型矩阵,产生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4)计算导向矩阵,得到波束域信道矩阵。本发明建立的全息MIMO无线信道建模方法,考虑球面波特性、空域非平稳特性、互耦效应、全息波束赋型效应,能够实现几何随机到波束域信道模型的转换。通过空间互相关函数和信道容量的仿真,研究了天线方向图、簇的分布、天线间距、全息波束赋型效应等的影响。本发明对全息MIMO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7261.7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17/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物联网通信信道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传播条件,模型参数,天线配置等;S2、生成空间一致性的大尺度参数;S3、确定初始簇、每个簇中镜面多径和密集多径分量的数目,确定阵列天线对簇的可见性,生成初始时延、角度和功率,生成每对收发天线的小尺度信道系数;S4、根据收发端运动轨迹,更新收发端位置和大尺度参数;S5、应用簇的生灭,初始化新簇、更新幸存簇的角度、时延和功率,生成信道系数;S6、返回S4,直到遍历完收发端运动轨迹。计算信道模型统计特性,并基于信道测量验证。本发明首次同时考虑6G信道建模要求和密集多径特性,并由实测验证,对工业物联网信道模型标准化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9264.2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09 ,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面波假设的可重构智能表面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球面波假设构造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近场通信信号传输模型;S2、获取不同可重构智能表面传输模式下的信道测量数据;S3、基于空间迭代期望最大化算法对信道中多径的时延、到达角、离开角、多普勒频偏、极化矩阵进行估计;基于极大似然原理对多径在可重构智能表面端的角度参数、距离参数和耦合极化矩阵进行估计;S4、估计参数的分布式更新迭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可更准确地估计出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近场通信场景中的所有重要信道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9383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91928.0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13/02 , H04B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地下矿井无线通信的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包括:生成环境及天线等基本参数;生成三维时变双簇信道环境,即簇的数目、距离和角度分布等,推导簇内散射体位置分布、散射体功率分布等信道参数;引入墙壁粗糙度,根据角度参数,从相位变化和能量衰减两方面表征粗糙墙壁的影响;计算时变信道冲激响应以及信道矩阵;实现仿真信道模型,分析信道统计特性。本发明建立的地下矿井信道模型采用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考虑了粗糙墙壁这一独特的信道特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中的复杂度以及更好的普适性,仿真的统计特性对地下矿井通信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98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35058.9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频段全场景的6G普适信道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传播场景和传播条件,确定载波频率、天线类型和收发端布局等;S2、生成路径损耗、阴影衰落以及阻挡效应等大尺度衰落;S3、生成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大尺度参数;S4、生成服从椭球高斯散射分布的散射体位置,并根据收发端和散射体的位置计算簇的时延、角度和功率,生成信道系数;S5、根据收发端运动和簇的生灭过程,进行大、小尺度参数的更新,生成新的信道系数。本发明中公开的6G普适几何随机信道模型是目前业界唯一一个可以普遍适用于全频段、全覆盖场景和全应用场景的信道模型,对于6G信道模型标准化、6G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融合构建至关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60323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85853.4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G06F18/23213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信道建模方法,包括:采集不同频段下的信道数据;从所述信道数据提取多径参数;对所述多径参数进行簇识别,得到各类多径簇;通过各类所述多径簇的所述信道数据训练信道预测网络;通过训练好的所述信道预测网络与已知频段下的信道数据,预测得到预测频段下的信道数据。该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频域信道预测。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信道建模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439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96254.7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G06F18/2411 , H04B17/391 , H04B17/309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通信场景分割与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实际通信过程中的场景识别,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第一阶段的场景分割并基于分割结果计算物理环境参数;2)将上述物理环境参数作为识别特征,对比常用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识别效果,得出初次识别结果;3)进行第二阶段的场景分割,本阶段在识别出场景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场景细化为可能出现在真实环境中的子场景,根据分割的范围重新计算物理环境参数;4)将计算所得物理环境参数与接收功率一起作为识别特征,比较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最终场景识别精确度可达96%。该方法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场景类型信息,为信道建模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8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773983.7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G超大规模MIMO无线信道的收发端耦合特性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于收发端联合特性的分析。本发明包括:获取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包括:收发端耦合矩阵;利用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建立信道模型组;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利用所述信道测量数据,分析所述信道模型组中模型的性能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598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235058.9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频段全场景的6G普适信道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传播场景和传播条件,确定载波频率、天线类型和收发端布局等;S2、生成路径损耗、阴影衰落以及阻挡效应等大尺度衰落;S3、生成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大尺度参数;S4、生成服从椭球高斯散射分布的散射体位置,并根据收发端和散射体的位置计算簇的时延、角度和功率,生成信道系数;S5、根据收发端运动和簇的生灭过程,进行大、小尺度参数的更新,生成新的信道系数。本发明中公开的6G普适几何随机信道模型是目前业界唯一一个可以普遍适用于全频段、全覆盖场景和全应用场景的信道模型,对于6G信道模型标准化、6G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融合构建至关重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