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68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773983.7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G超大规模MIMO无线信道的收发端耦合特性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于收发端联合特性的分析。本发明包括:获取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包括:收发端耦合矩阵;利用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建立信道模型组;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利用所述信道测量数据,分析所述信道模型组中模型的性能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1348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93077.3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00 , H04B17/391 , H04B17/15 , H04B17/29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域非平稳V2VMIMO信道仿真器和模拟器的设计方法,包括:确定环境及天线等基本参数;利用MATLAB生成V2V三维时域非平稳信道环境,即散射体的数目、位置等;将上一步生成的参数导入硬件仿真平台计算簇的角度分布、功率分布等信道参数,编写Verilog代码运行并最终计算得到时域非平稳V2VMIMO信道的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与理论的信道模型的统计特性进行比较,并设计合适的信道模拟器硬件框图。本发明建立的时域非平稳V2V MIMO信道仿真器和模拟器的设计方法支持时域非平稳V2V MIMO信道的模拟,填补了信道模拟器领域的空缺,提出的硬件框图对时域非平稳信道模拟器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9266.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卫星信道的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卫星信道仿真场景,设置场景布局参数;S2、初始化卫星和接收端的轨迹与速度;S3、计算空间一致的大尺度参数,并计算降雨对大尺度参数的影响;S4、计算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大气吸收、降雨衰减;S5、初始化簇和散射体的中心位置,并根据收发端和散射体的几何位置信息计算簇时延、角度和功率,生成信道系数;S6、根据收发端运动和簇的生灭过程,进行大、小尺度参数更新,生成新的信道系数;S7、推导信道统计特性,并仿真分析。本发明的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可以用于仿真分析卫星通信信道受大气层、卫星轨迹、接收端环境影响、时频非平稳信道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027439.4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52 , H04W4/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通信波束域信道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无人机通信信道场景模型,该模型包括散射簇参数;针对大规模MIMO无人机信道,构建收发端阵列域的信道响应矩阵;基于波束域转换矩阵,将所述收发端阵列域的信道响应矩阵转换为收发端波束域的第一信道响应矩阵,并将所述收发端波束域的第一信道响应矩阵中的预设函数近似为冲激函数,得到所述收发端波束域的第二信道响应矩阵;在每一仿真时刻,更新所述散射簇参数,基于所述收发端波束域的第二信道响应矩阵计算当前仿真时刻非零信道元素在收发端波束域的信道响应,直至达到预设仿真时长。本发明可以显著降低大规模MIMO无人机波束域信道仿真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6067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891088.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的信道多径聚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获取无线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多径及第一信道多径对应的第二信道多径;根据第一信道多径及第二信道多径分别对应的第一相关参数,确定关键信道多径及关键信道多径对应的关键聚簇,第一相关参数包括第一相对密度及第一相对距离;第二步骤:重复执行第一步骤,获取多个关键聚簇,并从多个关键聚簇中确定簇心及簇心对应的合并簇;根据簇心及合并簇实现无线信道对应的目标聚簇。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对信道多径进行聚簇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导致无法准确识别信道多径的聚簇结果的缺陷,实现对无线信道多径进行两次聚簇,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信道多径聚簇。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8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73983.7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G超大规模MIMO无线信道的收发端耦合特性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于收发端联合特性的分析。本发明包括:获取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包括:收发端耦合矩阵;利用所述收发端联合相关分析量,建立信道模型组;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利用所述信道测量数据,分析所述信道模型组中模型的性能通过信道测量平台获取信道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3015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506183.0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发射端Tx、接收端Rx和至少一个反散射体的位置;基于Tx、Rx和至少一个反散射体的位置,确定目标信道的至少两种信号各自的信号模型;其中不同种类的信号对应不同的簇结构,簇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射簇LOSC、静态反射簇SC、移动反射簇MC和镜像簇TC。本发明通过基于Tx、Rx和反散射体的几何位置关系,对目标信道的各种信号分别进行信道建模,而且不同种类的信号对应不同的簇结构,有效实现基于簇结构的非规则随机几何混合信道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而且具有高扩展性,进而提高了模型的通用性,避免了对信道进行重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49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46657.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 H04B7/0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设置仿真参数、网络布局等,产生大尺度和小尺度信道参数;2)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和部分可见簇;3)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全息波束赋型矩阵,产生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4)计算导向矩阵,得到波束域信道矩阵。本发明建立的全息MIMO无线信道建模方法,考虑球面波特性、空域非平稳特性、互耦效应、全息波束赋型效应,能够实现几何随机到波束域信道模型的转换。通过空间互相关函数和信道容量的仿真,研究了天线方向图、簇的分布、天线间距、全息波束赋型效应等的影响。本发明对全息MIMO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7261.7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91 , H04B17/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物联网通信信道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传播条件,模型参数,天线配置等;S2、生成空间一致性的大尺度参数;S3、确定初始簇、每个簇中镜面多径和密集多径分量的数目,确定阵列天线对簇的可见性,生成初始时延、角度和功率,生成每对收发天线的小尺度信道系数;S4、根据收发端运动轨迹,更新收发端位置和大尺度参数;S5、应用簇的生灭,初始化新簇、更新幸存簇的角度、时延和功率,生成信道系数;S6、返回S4,直到遍历完收发端运动轨迹。计算信道模型统计特性,并基于信道测量验证。本发明首次同时考虑6G信道建模要求和密集多径特性,并由实测验证,对工业物联网信道模型标准化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9264.2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IPC: H04B17/309 ,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面波假设的可重构智能表面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球面波假设构造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近场通信信号传输模型;S2、获取不同可重构智能表面传输模式下的信道测量数据;S3、基于空间迭代期望最大化算法对信道中多径的时延、到达角、离开角、多普勒频偏、极化矩阵进行估计;基于极大似然原理对多径在可重构智能表面端的角度参数、距离参数和耦合极化矩阵进行估计;S4、估计参数的分布式更新迭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可更准确地估计出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近场通信场景中的所有重要信道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