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24107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227112.2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7/092 , H01L29/0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0653 , H01L21/823807 , H01L27/092 , H01L29/7843 , H01L29/78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增强的CMOS晶体管结构,一种具有应力增强特性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结构,它的特征是在沟道下方引入应力集中因子40/42,从而增强沟道区的应力。该结构应与相关的应力引入方法配合使用,如双应力层技术,嵌入式源漏锗硅/碳硅技术等等,可大幅度提高沟道区引入的应力,从而提高C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不但适用于常规的90纳米工艺以下的小尺寸应变硅器件,还可将应变硅技术上推至0.18微米以上的较大尺寸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10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27112.2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7/092 , H01L29/0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0653 , H01L21/823807 , H01L27/092 , H01L29/7843 , H01L29/78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增强的CMOS晶体管结构,一种具有应力增强特性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结构,它的特征是在沟道下方引入应力集中因子40/42,从而增强沟道区的应力。该结构应与相关的应力引入方法配合使用,如双应力层技术,嵌入式源漏锗硅/碳硅技术等等,可大幅度提高沟道区引入的应力,从而提高C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不但适用于常规的90纳米工艺以下的小尺寸应变硅器件,还可将应变硅技术上推至0.18微米以上的较大尺寸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