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400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910307363.2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转子铁芯模内自动粘接冲压模具及工艺。该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下模座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下子模,下子模包括不加热子模和加热子模,不加热子模和加热子模均至少设置一个,加热子模的工作温度高于常温,加热子模中设置有用于落料的冲压型腔。本发明从传统扣点叠铆结构或焊接结构改为涂层粘叠结构,降低铁损,最大程度提高电机性能,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缩小电机体积,实现了在模具内一次性自动粘叠成形。本发明的工艺,在模具内对带涂层材料铁芯加热,模具内自动完成粘叠工艺,完成所需高度铁芯,保证铁芯精度,提高生产率。本发明的工艺能够对铁芯进行精确加热,保证了持续加热过程上下模的位置不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33394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811274436.4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及具有其的模具,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模具结构模具结构复杂无法满足水杯产品的顶出需求的技术问题。该模具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推管、第二推管和推管内针,其中:第二推管设置于第一推管与推管内针之间且推管内针与第一推管能相对第二推管沿开模方向移动,第一推管与针板相连接且设置于第二推管的外围,针板能通过第一推管推动产品沿开模方向移动至产品脱模,产品与推管内针相连且产品带动推管内针沿开模方向的移动直至移动距离超过产品扣位高度后,动模固定板能阻止推管内针继续移动。本发明用于满足水杯产品的顶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659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26921.3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滑块结构及其注塑模具。多功能滑块结构其中包括滑块、斜导柱和驱动装置;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斜导柱的底部固定在定模板上,所述斜导柱插入所述斜导孔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斜导柱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多功能滑块结构可以实现边顶出产品边脱离卡扣,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模具结构稳定,工作可靠。通过保证了复杂滑块结构的同步动作,稳定可靠,滑块运动更为顺畅。通过把4个滑块组合到一起,一边抽芯脱扣、一边顶出产品,从而保证整个抽芯动作的完成,亦不拖伤产品,达到抽芯同时顶出产品目的,尤其适用于深腔模具。
-
公开(公告)号:CN10925041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095772.2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自动化运输系统,包括控制装置、运输小车及运输轨道,该运输轨道设置在电极加工设备与电火花加工设备之间,运输小车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运输小车在运输轨道上的位置,控制装置与运输小车通讯连接,用于控制运输小车沿运输轨道运行,以将电极加工设备加工完成的具有目标形状的电极运输至电火花加工设备。通过实施本发明,电极在电极加工设备和电火花加工设备之间的转移靠运输小车执行,该运输小车按设计好的运输轨道运行,不需要再依赖于人工进行电极的转移,提高电极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快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1441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66271.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22/22 , B21C51/00 , G06F30/12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3/2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AE技术的拉延筋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出拉延筋的三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步骤二、将三维模型导入模拟分析软件中划分网格。步骤三、进行工装定位,在定位过程中设置板料的材料属性、板料厚度、冲压速度和冲压距离。步骤四、进行冲压检测,判断上述设置的参数是否合理。步骤五、提交求解器运算进行仿真预测。步骤六、根据上述仿真预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优化三维模型,如果需要优化,则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一至五。步骤七、将拉延筋的模型输出,制造模具。本发明涉及的基于CAE技术的拉延筋制造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又杜绝了后期的改模成本,缩短了交模期限。
-
公开(公告)号:CN1099400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85023.4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兼容落料热膨胀的模内自动粘接成型设备。该模内自动粘接成型设备包括机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机体上的落料冲头和落料凹模。模内自动粘接成型设备还包括多个缩紧条和弹性压紧件,多个缩紧条围成用于装载落料的成型空间,成型空间位于落料凹模的下方。多个缩紧条均在成型空间的径向方向上可活动地设置,每个缩紧条的外侧对应连接有一个弹性压紧件,弹性压紧件与可活动的缩紧条相连,用于将可活动的缩紧条朝向成型空间内压紧。成型空间扩张可以适应于落料的膨胀,避免落料损伤或者缩紧结构损坏,也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压紧件的弹力大小来调整缩紧条提供摩擦力的大小,调整适合的力以保证正常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2281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32873.7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C45/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模具顶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模具板的第一模具机构和具有第二模具板的第二模具机构,第一模具板上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模具板上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二模具板具有压在第一模具板上,以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扣合的成型位置,以及远离第一模具板的开模位置;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腔室中,当第二模具板处于开模位置的条件下,第一模具板能够向远离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腔室之间发生移动和振动,以推出粘在第一腔室中的产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产品在成型后粘在第一腔室中,方便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95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03637.0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管组件及模具。推管组件包括:推管本体,所述推管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孔;推管针,所述推管针安装在所述台阶孔内;热交换结构,所述热交换结构贯穿所述推管针和所述推管本体。由于本发明中的推管针安装在推管本体的台阶孔内,便于推动推管本体运动,热交换结构贯穿推管针和推管本体,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热交换结构能够将靠近产品一侧的热量输送至远离产品的一侧进行热交换,防止推管针发生热膨胀,进而防止推管本体发生卡死,降低模具的安全隐患,保证产品的快速稳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3762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010295839.8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J15/00 , B65G47/90 , B65G57/03 , B65G47/248 , B65G4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夹具和机器人,机器人的夹具包括间距可调的两个夹持臂,第一方向上,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臂具有朝向夹持空间的配合内侧;夹具还包括相对设置在配合内侧上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夹持结构与第二夹持结构之间形成第一夹持位,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间距可调;夹具还包括相对设置在配合内侧上的第三夹持结构和第四夹持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第三夹持结构与第四夹持结构之间形成第二夹持位,第三夹持结构与第四夹持结构的间距可调。机器人包括夹具。本发明提供的夹具适应于对多种尺寸的物料箱进行稳定地抓取并进行倾倒、翻转以及码垛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049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014317.5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C45/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出机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该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组件、连接部、第二顶针板组件和推出部,第一顶针板组件与注塑机顶杆相连接,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二顶针板组件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一顶针板组件与第二顶针板组件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二顶针板组件与模具相邻地设置,推出部与第二顶针板组件相连接,其中,注塑机顶杆可带动第一顶针板组件移动,以使第二顶针板组件带动推出部移动以将模具内的产品顶出。这样设置缩短了推出部的长度,提高了推出部将产品从模具内顶出时的平衡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