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应力电脉冲加热预时效提高钐钴磁体矫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5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198546.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磁性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应力电脉冲加热预时效提高钐钴磁体矫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原料按配比置于真空感应炉中熔炼得到铸锭,并将所述铸锭破碎得到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在磁场中模压成形,并采用冷等静压得到生坯;将所述生坯烧结、固溶处理后,得到固溶态的钐钴磁体;采用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对固溶态的钐钴磁体进行高应力预时效处理;将高应力预时效处理后的样品依次进行第一步时效处理、第二步时效处理,得到钐钴磁体。本申请通过对钐钴固溶态样品进行高应力脉冲电流加热预时效处理,利用该工艺可以调控时效工艺前样品中的应力和缺陷,进而调控终态样品的微结构与磁性,尤其表现为矫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一种冷变形制备高强度纯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79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911221.4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变形制备高强度纯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用线切割机把需要进行强化处理的材料切成矩形板材样品,矩形板材样品的规格为:长宽为50mm×10mm,厚度为2‑4mm;S2、将矩形板材样品表面用酒精擦拭干净,均匀涂抹防氧化膏,待防氧化膏风干以后,放在马弗炉中在950‑1030℃温度下保温30‑60分钟,取样迅速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剥落防氧化层;S3、对水淬处理的矩形板材样品进行多道次冷轧变形。本发明在室温冷变形的基础上,对变形前的金属板材进行淬火处理。将控制合金相结构的淬火热处理工艺,创新性的用于纯金属变形前样品微结构的调控。

    一种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2840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41532.1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其所用钛锆基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Ti41~62、Zr30~51、Al5、V3,将各种原料放入非自耗电弧炉,熔炼得到合金铸锭;在其表面涂覆高温抗氧化剂后在炉中加热保温后开坯锻造,获得板状合金,去除其表面的抗氧化剂后置于热处理炉加热至850~870℃,保温1h,水淬冷却;将合金板切割成3~4mm的薄板进行室温轧制变形,轧制应变速率为2.2~3.1s-1,总变形量为80%以上;再进行退火处理,真空度为10-4~10-5Pa,温度为740~760℃,保温1h,然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获得了一种微结构为特殊双态组织的钛锆基合金,在保持合金塑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强度。

    一种高强塑性纳米结构锆金属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560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42756.2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塑性纳米结构锆金属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对纯锆板进行液氮低温轧制变形后,埋于氮化硼粉末中压成柱状片,放入马弗炉中干燥;然后将氧化锆粉末和稀释的水玻璃混合压成柱状氮化锆片,放入马弗炉中干燥;将白云石片、上述锆板氮化硼片以及氧化锆片叠放在叶腊石立方体的柱状孔内,置于六面顶压机中并进行高压处理,压力为0.5~1.0GPa,保压时间为5分钟,温度为室温。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一种高强塑性纳米结构锆金属,其结构特征是:含有体积分数为71~80%的纳米晶、亚晶,其余为少量的残余轧制变形微结构的混合结构。本发明制备的锆金属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塑性,其抗拉强度≥836MPa,均匀延伸率≥6%。

    高拉伸强度高塑性TiNi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1364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16897.5

    申请日:2010-10-2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张湘义 李晓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拉伸强度高塑性TiNi纳米晶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退火后快速冷却制备TiNi粗晶合金,对TiNi粗晶合金进行电塑性轧制后对其进行热退火制备具有纳米晶尺寸40~50nm的块体TiNi纳米晶材料,对该块体TiNi纳米晶材料进行拉伸变形,直至断裂。利用材料拉伸过程产生的应力场,诱导TiNi合金室温下发生马氏体相变,所生成的B19’相具有比拉伸原始样品具有更细小的纳米晶尺寸,提供强度。B2相向B19’相转变时相变会导致加工硬化且所生的B19’相在变形过程中变形机制由晶粒的转动或滑动转变为位错复活机制也会导致加工硬化,提供塑性。从而获得同时具有高拉伸强度≥1600MPa和高塑性≥10%的TiNi纳米晶材料。本发明为制备高拉伸强度和高塑性纳米晶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形状可控金属纳米晶/碳纳米管异质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8007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910074271.0

    申请日:2009-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张湘义 孙宏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形状可控金属纳米晶/碳纳米管异质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下,将0.01~0.5g碳纳米管(2)分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10~30min;将该溶液滴加到导电基片(1)上,晾干作为工作电极使用;以石墨电极(3)作为辅助电极;以浓度为0.1~0.5M的金属盐和0.1~0.5M的硼酸溶液作为电解液(4);以恒电流模式进行沉积,沉积电流密度为0.06~6.00mA/cm2,沉积时间为5~60s,将沉积完的金属纳米晶/碳纳米管异质结构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净,在空气中晾干即可。本发明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反应迅速、制备周期短。只改变沉积电流密度即可制备出具有无规则的球形、六边形片状、截角立方体以及八面体形状的金属纳米晶/碳纳米管异质结构。该发明可用于燃料电池、电化学催化等领域。

    一种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26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534619.X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母合金;将母合金破碎成块,然后再通过熔体快淬方法制备条带;将条带通过研磨得到粉体;将得到的粉体冷压成块;将冷压成块得到的块体进行热变形,其中,热变形采用的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由不锈钢制成,内模由石墨制成;外模和内模皆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外模套设于内模的外侧且与内模同轴。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在在较低的变形温度下得到具有良好成型性的热变形钕铁硼材料。该方法对于对于获得较小晶粒尺寸的热变形钕铁硼磁体、提高该类磁体的矫顽力至关重要,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适于工业生产。

    一种提高磁性粉体材料有效变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4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313606.X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磁性粉体材料有效变形的方法,步骤包括先将合金块通过熔体快淬制成合金条带,再研磨成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磁粉,将该磁粉置于平行磁场内进行层状排列后压块,最后进行束缚变形即可得到变形量可调的磁块。本发明利用形状各向异性磁粉在平行磁场中的磁力作用对磁粉排队,将层片状的磁粉排列成水平的层状结构,减小了磁粉间的空隙,提升其后续压制中的致密度,再通过在强束缚变形中施加大的应力,结合变形过程中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给磁粉施加大的有效塑性变形。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变形量可调,适合商业化应用。

    一种SmFexM12-x纳米晶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87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306366.8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mFexM12‑x纳米晶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真空熔炼获得母合金、熔体快淬制备非晶条带、研磨、冷压成块、分步热变形制备得到SmFexM12‑x纳米晶永磁材料,其中分步热变形包括一次恒温热变形和二次升温热变形,M选自Ti、V、Cr、Mo、W、Si、Al、Ga、Re和Nb中的任一种,优选为Ti。本发明在非晶晶化过程中施加大应力和应变诱导纳米晶择优取向成核,利用热变形过程中的快速升温加热获得具有晶体织构且结构稳定的SmFe 1:12相。本发明制备的块体SmFe12系永磁材料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和好的磁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Ms点和高剩磁、高矫顽力以及高磁能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