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17702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200619.8
申请日:2012-06-1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方法,首先判断储气装置内气体的压力是否满足其原本的工作需要,在满足储气装置原本的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再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在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的同时,检测冷却管道入口处气体的压力,判断气体能否顺利通过整个冷却管道。此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方法利用储气装置内的气体冷却电机系统时,时时检测电机系统的温度,并根据电机系统的温度控制冷却气体的流量。气体冷却电机系统后可以直接排入大气,无需设置循环装置,可使整个结构简洁,装配方便。同时,上述冷却方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高效可靠地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冷却方法的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756658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273193.9
申请日:2012-08-02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刹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踏板刹车速率是否小于正常刹车和极限刹车的临界踏板刹车速率;若是,计算刹车需求扭矩,判断刹车需求扭矩是否小于电机摩擦释放最大热量时对应的电机扭矩,若是,采用电力刹车,若否,判断机械刹车的最大刹车扭矩是否不小于刹车需求扭矩,若是,采用机械刹车,若否,采用机械刹车和电力刹车结合的方式;若否,判断机械刹车的最大刹车扭矩是否不小于刹车需求扭矩,若是,采用机械刹车,若否,采用机械刹车和电力刹车结合的方式。由于在刹车系统中加入了电力刹车,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力刹车或机械刹车或电力刹车和机械刹车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对传统刹车装置的维护和保养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71770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00619.8
申请日:2012-06-1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方法,首先判断储气装置内气体的压力是否满足其原本的工作需要,在满足储气装置原本的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再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在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的同时,检测冷却管道入口处气体的压力,判断气体能否顺利通过整个冷却管道。此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方法利用储气装置内的气体冷却电机系统时,时时检测电机系统的温度,并根据电机系统的温度控制冷却气体的流量。气体冷却电机系统后可以直接排入大气,无需设置循环装置,可使整个结构简洁,装配方便。同时,上述冷却方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高效可靠地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冷却方法的汽车电机系统的冷却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602303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84162.9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驱动车辆的轨迹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将第一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分别与第二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运算;判断转速运算结果与预设转速阀值、转矩运算结果与预设转矩阀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一致,如果是,则基于转速的轨迹控制策略进行车辆轨迹控制;如果否,则基于转矩的轨迹控制策略进行车辆轨迹控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电机驱动车辆的轨迹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不同的路况信息选择不同的轨迹控制策略,解决了双电机动力系统的车辆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偏离预定轨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7783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046428.5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G11/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冷却的装置、方法和系统,所述装置包括风机和增压器,所述风机将产生的风送入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增压器包括吸风模块,所述吸风模块将送入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出风口吸出,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为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两个相通的风道口。本发明通过利用增压器的吸力将进入超级电容的风吸出,增加了经过超级电容的风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超级电容的冷却效率。同时,巧妙地利用了混合式动力系统的整车资源,将冷却超级电容的风用于发动机产生机械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56658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73193.9
申请日:2012-08-02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刹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踏板刹车速率是否小于正常刹车和极限刹车的临界踏板刹车速率;若是,计算刹车需求扭矩,判断刹车需求扭矩是否小于电机摩擦释放最大热量时对应的电机扭矩,若是,采用电力刹车,若否,判断机械刹车的最大刹车扭矩是否不小于刹车需求扭矩,若是,采用机械刹车,若否,采用机械刹车和电力刹车结合的方式;若否,判断机械刹车的最大刹车扭矩是否不小于刹车需求扭矩,若是,采用机械刹车,若否,采用机械刹车和电力刹车结合的方式。由于在刹车系统中加入了电力刹车,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力刹车或机械刹车或电力刹车和机械刹车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对传统刹车装置的维护和保养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249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419399.8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58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的电机控制装置,包括信号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电机控制单元;信号获取单元包括:用于获取电机位置传感器的状态信号的电机位置传感器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离合器的状态信号的离合器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电机的状态信号的电机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以信号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各状态信号为参数,通过运算模块生成控制命令的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运行的电机控制单元。在本实施例在电机位置传感器出现异常的时候,还可以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快速降速所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以及,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乘车人员会因为车辆因为不必要的快速降速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602303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084162.9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驱动车辆的轨迹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将第一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分别与第二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运算;判断转速运算结果与预设转速阀值、转矩运算结果与预设转矩阀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一致,如果是,则基于转速的轨迹控制策略进行车辆轨迹控制;如果否,则基于转矩的轨迹控制策略进行车辆轨迹控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电机驱动车辆的轨迹控制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不同的路况信息选择不同的轨迹控制策略,解决了双电机动力系统的车辆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偏离预定轨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7783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46428.5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G11/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冷却的装置、方法和系统,所述装置包括风机和增压器,所述风机将产生的风送入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增压器包括吸风模块,所述吸风模块将送入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出风口吸出,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为所述超级电容的风道的两个相通的风道口。本发明通过利用增压器的吸力将进入超级电容的风吸出,增加了经过超级电容的风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超级电容的冷却效率。同时,巧妙地利用了混合式动力系统的整车资源,将冷却超级电容的风用于发动机产生机械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249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19399.8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58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设备的电机控制装置,包括信号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电机控制单元;信号获取单元包括:用于获取电机位置传感器的状态信号的电机位置传感器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离合器的状态信号的离合器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电机的状态信号的电机状态信号获取组件;用于以信号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各状态信号为参数,通过运算模块生成控制命令的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运行的电机控制单元。在本实施例在电机位置传感器出现异常的时候,还可以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快速降速所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以及,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乘车人员会因为车辆因为不必要的快速降速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