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1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7472.8
申请日:2025-04-14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圆形截面隧道的钢拱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撑和外支撑,所述外支撑为环向分割成多段分架体的分体式结构,相邻所述分架体之间设有弧形工字钢,相邻所述分架体的相邻端部和所述弧形工字钢之间设有用于控制相邻所述分架体端部之间距离的环向让压组件,所述内支撑和所述弧形工字钢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外支撑半径大小的径向让压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拱支撑系统及其支护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钢拱支撑组件、钢拱支撑系统及支护控制方法可针对围岩应力的变化提供相对应的支撑力,精准控制局部和整体的让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6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9672.5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 , 湖南科技大学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车循环水箱中冰块融化时长的预测方法,包括:在冰块中心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冰块中心至x方向壁面距离为x;计算冰块单位时间的内能变化量;计算单位时间冰块与外界的对流换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冰块单位时间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冰块与外界环境的对流换热量,得到dx/dt与dT/dx的函数关系式;通过三次热平衡积分法对冰块内部温度梯度dT/dx进行求解,计算出冰块x轴正方向的温度分布公式;将该冰块x轴正方向的温度分布公式与x=X带入dx/dt与dT/dx的函数关系式,X为当前冰块厚度,并将特解x=0,t=0带入方程式,得到融化时长与x之间的关系式。本发明可快速地预测循环水箱中矩形冰块的融化时长,完善履带式弦栅空气净化车添冰过程的操作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9016.2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E21D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钢拱架支护结构及其让压控制方法,隧道钢拱架支护结构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节段和接头,二者沿节段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接头包括升温时体积缩小而降温时体积增大的记忆合金阻尼块,所述记忆合金阻尼块与节段贴合、并通过体积变化改变二者间的摩擦力,且所述记忆合金阻尼块与用于控制其温度变化的控制模块电连接。让压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隧道钢拱架支护结构。本发明具有保证隧道钢拱架支护结构拥有强大支护力的同时,变形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9055.2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拱圈、第二拱圈和监测机构;第一拱圈经岩块和填充于其间隙中的浆料粘接形成,第二拱圈经若干注浆装置拼接组成,第一拱圈经注浆装置注浆形成;浆料内混合有若干导电纤维,导电纤维搭接形成电导渗流网络,监测机构与电导渗流网络的不同点位相连通。将注浆装置留置在隧道内可以形成第二层支护结构,从而在第一拱圈受损失效后还能对岩体产生支撑,进而增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在浆料内混合导电纤维形成电导渗流网络,并将监测机构与其不同点位相连,使得监测机构能够通过不同点位之间的电阻率变化判断岩体是否产生新裂隙。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706666.8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深部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的装置,具体涉及硐室围岩检测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检测仪,所述箱体的内部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盘,所述收卷盘的外侧壁绕设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所述收卷盘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左侧,且固定连接有探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箱体、箱盖、检测仪、收卷盘、导线和探头,使得可以对检测仪起到保护作用,且导线便于收纳放置,且探头通过导线与检测仪电性连接,使得可以通过伸长导线,使得探头从钻孔伸入,继而便于对硐室围岩进行检测,利用检测仪显示检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13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11863.4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备防脱落保护结构的市政用井盖,包括保护筒,所述保护筒上设置有井盖本体,所述保护筒和所述井盖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滤网结构,所述井盖本体和所述保护筒之间设置有多个活动卡舌结构,所述井盖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多个所述活动卡舌结构同步张合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和所述井盖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联动组件使多个所述活动卡舌结构保持伸出状态的弹性组件,井盖和保护筒之间设置有多个锁舌连接结构,能多角度锁紧井盖,防止井盖脱落造成危险,提高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井盖安装后,锁舌自动对四周锁紧,如需拆卸井盖,需要采用本申请特定的拉杆结构实现结构,并且同步驱动多个锁舌打开。
-
公开(公告)号:CN1134786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31158.6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科技大学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红良 , 汤宇 , 刘云龙 , 李靓 , 彭学军 , 李享松 , 林映 , 张道兵 , 徐毅勇 , 刘化平 , 郭子琪 , 钟东 , 张佳华 , 凌涛 , 杨维 , 鲁晓明 , 饶永强 , 王渊 , 鲁新 , 张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远程控制双料的高压灌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密封板、配料罐、电动机、推车柄、车轮、搅拌器、注水孔和出料孔,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水流传感器、中央控制装置和数据接收处理装置;配料罐包括第一配料罐和第二配料罐,密封板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配料罐内,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配料罐内,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在注水孔上;所述数据接收处理装置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控制水泥、砂石和水进入工作区的量来实现自动搅拌,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并顺应了智能化、无人化、环保化施工发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3509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14166.7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汤宇 , 刘云龙 , 刘飞翔 , 沈红良 , 谢晓波 , 何浩 , 彭学军 , 罗世云 , 彭正中 , 张道兵 , 赵建斌 , 胡从文 , 凌涛 , 张佳华 , 杨维 , 鲁晓明 , 邬振洲 , 林巍杰 , 张升 , 张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袋式除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具有密闭腔室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密闭腔室内从下至上分别设有灰斗、滤袋和排风总管,所述排风总管上设有负压风机;所述灰斗与滤袋之间还设有旋转挡板装置,所述旋转挡板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挡板,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且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绕连接点转动。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高效去除小粒径灰尘的袋式除尘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26303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34548.7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防毒供氧的矿帽,包括帽体、与帽体连接的防毒供氧面罩,防毒供氧面罩包括罩体、过滤防毒装置、供氧装置,罩体一侧与帽体一侧连接,另一侧与帽体另一侧连接,以及在其上开设有呼吸空腔;过滤防毒装置连接于罩体上,并与呼吸空腔连通;供氧装置连接罩体上,位于过滤防毒装置一侧,且其与呼吸空腔相连通,用于向呼吸空腔内供输氧气。本申请通过设置于罩体上的过滤防毒装置以实现过滤空气,以及去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同时还可通过供氧装置以实现供输氧气的功能,继而不仅可帮助采矿工人解决在深入矿井碰到有毒气散出的问题,且还有利于采矿工人呼吸到有毒气体,进而可大幅度保证采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避免危害生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39055.2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拱圈、第二拱圈和监测机构;第一拱圈经岩块和填充于其间隙中的浆料粘接形成,第二拱圈经若干注浆装置拼接组成,第一拱圈经注浆装置注浆形成;浆料内混合有若干导电纤维,导电纤维搭接形成电导渗流网络,监测机构与电导渗流网络的不同点位相连通。将注浆装置留置在隧道内可以形成第二层支护结构,从而在第一拱圈受损失效后还能对岩体产生支撑,进而增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在浆料内混合导电纤维形成电导渗流网络,并将监测机构与其不同点位相连,使得监测机构能够通过不同点位之间的电阻率变化判断岩体是否产生新裂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