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74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493862.2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E03F9/00 , E03F7/12 , G06T7/73 , G06T7/60 , G06T7/00 , G06T5/30 , G06V10/26 , G06T7/194 , G06N3/08 , G06N3/049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农田排水暗管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暗管智能清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集暗管内的多张管内图像;利用预设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多张管内图像,以确定暗管内的目标堵塞位置和目标堵塞位置对应的堵塞程度;根据目标堵塞位置和堵塞程度建立目标堵塞位置与清洗水压的目标关系曲线,以利用目标关系曲线对应的清洗水压对暗管内的目标堵塞位置进行智能清淤。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清掏费时费力,进口机器成本高、投资大,且往往采用刚性水压设置,耗水量大,利用效率低,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适用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49890.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外包料复合淤堵下渗透系数演变的预测方法,包括:测量合成外包料的基本物理参数,并计算初始渗透系数;建立合成外包料的孔隙分布函数及确定孔隙最大理论孔径;根据初始渗透系数以及物理淤堵渗透系数降低程度确定物理淤堵后外包料渗透系数;将合成外包料的物理淤堵分为大孔淤堵区以及小孔透水区,确定小孔透水区的面积以及渗透系数;对物理淤堵的合成外包料开展化学淤堵试验,计算化学淤堵下合成外包料小孔透水区渗透系数的演变过程;结合前一步骤计算合成外包料的整体渗透系数K。本发明能准确量化外包料渗透系数与淤堵量之间的互馈关系,进而预测暗管排水性能随时间演变关系,为暗管排水工程后期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65020.7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土壤盐离子的化学平衡模拟方法,包括获取与盐离子的化学平衡模拟过程所关联参量的多种离子数据并构建化学反应参数数据库;和计算各离子活度并构建化学求解模型,其中化学求解模型包括沉淀‑溶解反应模拟模型和络合反应‑阳离子交换模拟模型,通过对沉淀‑溶解反应模拟模型和络合反应‑阳离子交换模拟模型依次求解完成一次化学求解;设定化学求解模型迭代运行的初始条件和终止条件,将参量数据输入求解,并以相邻两次化学求解后多种离子的浓度差值作为外部循环控制标准ε,判断进入下一次化学求解迭代或输出模拟结果得到土壤中盐离子的沉淀态化学组分含量、络合态化学组分含量及交换态化学组分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38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70507.X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日照时数的短期太阳辐射预报改进方法。通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仅利用天气现象预报日照时数的方法进行改进,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温差作为一个输入项,建立多项式模型预报日照时数以提高基于公共天气预报数据预报短期日照时数的精度,进而提高预报太阳辐射的精度。本发明收集86个站点2015~2019年天气后报数据对基于多项式的日照时数模型进行建模,得到适用于全国的一般化经验系数,然后利用对应站点对应年份的1‑7天天气预报数据预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并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新的多项式日照时数模型估算太阳辐射1‑7的预报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11‑13%,大大提高了估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73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64707.4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区域尺度大型输水渠道渗漏特征估算方法,包括选定目标大型输水渠道,收集目标大型输水渠道空间结构特征、水力特征与研究区的空间地理数据,选择目标大型输水渠道的典型支渠开展静水试验测量渠床渗漏系数,获得目标大型输水渠道离散后的渠系网络,生成渠段空间拓扑关系,获取研究区空间地理二维数组,生成渠道水分动态计算输入文件,根据研究区空间地理二维数组和渠道水分动态计算输入文件,构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根据有限差分法计算地表沟渠网络水分动态,渠系渗漏量结果统计,本发明通过局部位置的典型支渠开展静水试验测量渠床渗漏系数和大型输水渠道的空间特征,以准确推算大型渠道不同位置渗漏差异与整体渗漏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16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144540.3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水均衡的一维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非均值土的完整的饱和‑非饱和带水分运动,计算速度快,计算效率高。方法包括:步骤1.基础资料收集;步骤2.垂向计算厚度确定和静态网格划分;步骤3.动态网格划分;步骤4.运行非饱和带模块;步骤4.1计算入渗水分配;步骤4.2计算重力作用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步骤4.3计算源汇项作用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步骤4.4计算扩散作用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步骤5.运行饱和带模块;步骤6.分配饱和带与非饱和带之间的净通量;步骤7.采用上述步骤3~6对各时间步下的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参数均进行计算,得到计算区各时间步下各网格的运动参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03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53427.7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4 , C02F1/00 , B01F23/40 , B01F35/213 , H02J7/35 , A01G25/0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咸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中,系统包括:光热水器、咸水池、分布式弧形冷凝顶光热净水器、混合池、矿化度测定仪、智能控制灌溉泵以及滴灌带,光热水器与咸水池分别与第一咸水抽水泵贯通连接,光热水器与分布式弧形冷凝顶光热净水器贯通连接,混合池分别与咸水池以及分布式弧形冷凝顶光热净水器贯通连接,矿化度测定仪与智能控制灌溉泵通信连接。本发明的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在因地制宜使用风光互补发电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下咸水资源与淡化后淡水混合进行灌溉,减少土壤的盐碱化,降低地下水位,满足农田灌溉的成本需求,脱盐效果彻底,水回收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937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354056.1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外包滤料化学淤堵与渗透系数协同演变的模拟方法,包括:测量外包滤料的物理参数以计算其初始渗透系数;开展试验,建立外包滤料比表面积与孔隙度的关系,确定外包滤料中化学淤堵物质相互接触时的孔隙度与化学淤堵进入外部淤堵阶段时的孔隙度;测定化学淤堵量、化学淤堵速率与流速、溶液饱和指数以及化学淤堵位置与外包滤料进水面距离的关系;将滤料分为n层,遍历计算单位时间步长化学淤堵后各层的淤堵量、孔隙度、比表面积以及各层的渗透系数;判断化学淤堵过程是否结束;计算外包滤料整体的渗透系数和化学淤堵量。本发明能够准确量化外包滤料化学淤堵与渗透系数的协同演变过程,从而更能真实地刻画化学淤堵的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9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50684.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Q50/06 , G06Q50/02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遥感叠加分析的河套灌区秋浇与春汇用水量分配方法,包括:收集基础资料;基于淋盐效果的秋浇定额理论计算公式、基于保墒效果的秋浇定额理论计算公式和不同秋浇定额下的淋盐保墒试验确定的秋浇定额综合确定秋浇和春汇最佳定额;基于河套灌区历年遥感卫星数据提取灌区盐碱化和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基于步骤3中的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确定作物种植结构的稳定性;确定河套灌区秋浇与春汇用水的基础模式;确定河套灌区秋浇和春汇的适宜范围以及面积;制定河套灌区秋浇与春汇协同调控用水方案并确定河套灌区秋浇与春汇用水量分配。本发明提升了灌区用水效率,保障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26499.1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示踪的原位非破坏地下水净补给量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包括:A、对待测区域的土体开挖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投放孔,投放孔用以容纳待投放示踪剂;B、待示踪剂被投放后,对投放孔进行回填;C、对示踪剂的投放区进行预定时间间隔的多次土壤取样;D、对取样土壤实施关于其所含示踪剂浓度峰的分析;E、根据浓度峰,并基于预定时间间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待测区域的地下水净淋滤量。本方法提供的基于示踪的原位非破坏地下水净补给量测量方法及系统,保证了同一示踪剂水平投放面上示踪剂运移的均匀一致性,规避了投样位置上方土壤原位结构改变而导致的示踪剂测量地下水净补给量不准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