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38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812958.0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由Mg粉和Bi2MoO6/CNTs混合球磨制得,所述Bi2MoO6/CNTs由可溶性Bi盐、可溶性Mo酸盐水热法制备Bi2MoO6负载在CNTs上制得;Bi2MoO6/CNTs的微观形貌为微米级微球,微球由絮状物负载纳米级晶体组成,其中,Bi2MoO6/CNTs的尺寸为10‑30μm的微球,Bi2MoO6尺寸为100‑200nm的纳米级晶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Bi2MoO6/CNTs的制备;2)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的制备。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与3.5%NaCl溶液反应产氢量为826.7‑860.9 mLg‑1,产氢率可达95.3‑99.2%,表观活化能为23‑24 KJ·mol‑1。
-
公开(公告)号:CN1117745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95467.8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Al-含Bi化合物多孔块体制氢材料,即将原料Al粉和含Bi化合物进行球磨混合,再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制成;其含Bi化合物必须满足在球磨过程中不与Al粉反应和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复合制氢材料形成多孔形貌。所述Bi化合物为Bi2O2CO3,Bi2O2CO3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球磨过程;2)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与水反应产氢量为1070-1200 mL·g-1,其产氢率可达93-95%,该材料与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9-30 KJ·mol-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生成气体,复合材料中形成的孔洞增大了材料与水的接触面积;2、生成Bi和Bi2O3,提高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5388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12958.0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由Mg粉和Bi2MoO6/CNTs混合球磨制得,所述Bi2MoO6/CNTs由可溶性Bi盐、可溶性Mo酸盐水热法制备Bi2MoO6负载在CNTs上制得;Bi2MoO6/CNTs的微观形貌为微米级微球,微球由絮状物负载纳米级晶体组成,其中,Bi2MoO6/CNTs的尺寸为10‑30μm的微球,Bi2MoO6尺寸为100‑200nm的纳米级晶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Bi2MoO6/CNTs的制备;2)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的制备。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Bi‑Mo‑CNTs镁基复合制氢材料与3.5%NaCl溶液反应产氢量为826.7‑860.9 mLg‑1,产氢率可达95.3‑99.2%,表观活化能为23‑24 KJ·mol‑1。
-
公开(公告)号:CN11177457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695467.8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Al‑含Bi化合物多孔块体制氢材料,即将原料Al粉和含Bi化合物进行球磨混合,再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制成;其含Bi化合物必须满足在球磨过程中不与Al粉反应和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复合制氢材料形成多孔形貌。所述Bi化合物为Bi2O2CO3,Bi2O2CO3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球磨过程;2)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与水反应产氢量为1070‑1200 mL·g‑1,其产氢率可达93‑95%,该材料与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9‑30 KJ·mol‑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生成气体,复合材料中形成的孔洞增大了材料与水的接触面积;2、生成Bi和Bi2O3,提高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1698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01298.1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复合相变材料,以结晶紫内酯、双酚A、硬脂醇和烯烃嵌段共聚体OBC为原料,先将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硬脂醇熔融共混,得到可逆热致变色共混物;再采用热压法,将可逆热致变色共混物与烯烃嵌段共聚体OBC进行热压成型,自然冷却后,即可制得兼具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和相变功能,可逆热致变色温度与相变温度之差小于5℃的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复合相变材料。该热致变色过程为可逆过程,结晶紫内酯提供变色色基,双酚A引起热致变色,硬脂醇作为共溶剂调节变色温度。本发明的优点为,以相变材料硬脂醇作为变色体系与相变体系的连接桥梁,实现对可逆热致变色和相变温度进行调节,使其同时具备相变储热性能与光热转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2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493380.7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Bi和Mo的镁基粉体复合制氢材料,将可溶性Bi盐与可溶性Mo酸盐通过水热法制备得Bi/Mo化合物,再将原料Mg粉与Bi/Mo化合物进行球磨混合,所述Bi/Mo化合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纳米级晶体,二是在球磨过程中,含Bi化合物纳米级晶体不与Mg粉反应,且均匀附着于Mg粉上;所述Bi/Mo化合物为Bi2MoO6,Bi/Mo化合物的尺寸为1‑5μm,Bi/Mo化合物由尺寸为100‑200 nm的纳米级晶体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含Bi化合物的制备;2)含Bi和Mo的镁基粉体复合制氢材料的制备。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反应产氢量为801.4‑859.2 mLg‑1,产氢率可达91.9‑98.9%,表观活化能为34‑35 KJ·mol‑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纳米级颗粒均匀附着于Mg颗粒表面,提供活性位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897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72422.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G9/02 , G01N27/48 , G01N27/327 , C01G5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O‑CuCoO复合材料,以ZnO、六水合硝酸钴、三水合硝酸铜、尿素和氟化铵为原料,通过水热及煅烧法,制得ZnO‑CuCoO复合材料,所述ZnO‑CuCoO为棒状纳米花状结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ZnO片状纳米花的制备;2,ZnO‑CuCoO棒状纳米花的制备。一种基于ZnO‑CuCoO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首先,将ZnO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滴加Nafion溶液并超声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滴涂于玻碳电极上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可得制得。一种基于ZnO‑CuCoO/GCE的葡萄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葡萄糖浓度标准数据的测试;b,未知浓度葡萄糖的测定;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4065μM,灵敏度为760μA mM‑1cm‑2,检测下限为0.0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6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060020.2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状NiCoMn‑MOF材料,其原料为乙酸镍、乙酸钴、乙酸锰,1,3,5‑均苯三甲酸,十二烷基硫酸钠,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得;所得材料的分子式为Ni2CoXMnY‑MOF(X+Y=1);其微观结构为,由纳米棒(直径范围为80‑100 nm、长度为1μm)组成的珊瑚状NiCoMn‑MOF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液的准备;2.珊瑚状NiCoMn‑MOF材料的制备。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在0‑0.5 V范围内充放电,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1428 F/g,在16A/g时电容保持率为73%;在2A/g条件下,3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比电容为初始容量的83.5%。该方法具有合成过程简单易操作、低成本,产物稳定性好的优点,该合成方法适合工业化,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60020.2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状NiCoMn‑MOF材料,其原料为乙酸镍、乙酸钴、乙酸锰,1,3,5‑均苯三甲酸,十二烷基硫酸钠,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得;所得材料的分子式为Ni2CoXMnY‑MOF(X+Y=1);其微观结构为,由纳米棒(直径范围为80‑100 nm、长度为1μm)组成的珊瑚状NiCoMn‑MOF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液的准备;2.珊瑚状NiCoMn‑MOF材料的制备。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在0‑0.5 V范围内充放电,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1428 F/g,在16A/g时电容保持率为73%;在2A/g条件下,3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比电容为初始容量的83.5%。该方法具有合成过程简单易操作、低成本,产物稳定性好的优点,该合成方法适合工业化,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2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93380.7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Bi和Mo的镁基粉体复合制氢材料,将可溶性Bi盐与可溶性Mo酸盐通过水热法制备得Bi/Mo化合物,再将原料Mg粉与Bi/Mo化合物进行球磨混合,所述Bi/Mo化合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纳米级晶体,二是在球磨过程中,含Bi化合物纳米级晶体不与Mg粉反应,且均匀附着于Mg粉上;所述Bi/Mo化合物为Bi2MoO6,Bi/Mo化合物的尺寸为1‑5μm,Bi/Mo化合物由尺寸为100‑200 nm的纳米级晶体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含Bi化合物的制备;2)含Bi和Mo的镁基粉体复合制氢材料的制备。作为水解制氢材料的应用,反应产氢量为801.4‑859.2 mLg‑1,产氢率可达91.9‑98.9%,表观活化能为34‑35 KJ·mol‑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纳米级颗粒均匀附着于Mg颗粒表面,提供活性位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