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0815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80007970.2

    申请日:2014-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92 B60H1/00057 B60H2001/00714 F24F13/12

    Abstract: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具备:通过配置于空调壳体(11)内的板状部(51)而对空气通路进行开闭的滑动门(50,54);以及导向槽(53),该导向槽(53)具有形成在所述板状部的上风侧的上风侧壁部(53a)、以及形成在所述板状部的下风侧的下风侧壁部(53b),通过所述上风侧壁部以及所述下风侧壁部对所述板状部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板状部包括:位于移动方向的中间部且与所述上风侧壁部抵接的第1抵接部(71);在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抵接部的两侧、且通过与所述上风侧壁部或所述下风侧壁部中的一方的壁部抵接而产生弹性变形的两个第2抵接部(70);以及在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抵接部的两侧、且通过所述第2抵接部产生所述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2抵接部未抵接的另一方的壁部抵接的两个第3抵接部(72)。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0815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07970.2

    申请日:2014-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92 B60H1/00057 B60H2001/00714 F24F13/12

    Abstract: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具备:通过配置于空调壳体(11)内的板状部(51)而对空气通路进行开闭的滑动门(50,54);以及导向槽(53),该导向槽(53)具有形成在所述板状部的上风侧的上风侧壁部(53a)、以及形成在所述板状部的下风侧的下风侧壁部(53b),通过所述上风侧壁部以及所述下风侧壁部对所述板状部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板状部包括:位于移动方向的中间部且与所述上风侧壁部抵接的第1抵接部(71);在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抵接部的两侧、且通过与所述上风侧壁部或所述下风侧壁部中的一方的壁部抵接而产生弹性变形的两个第2抵接部(70);以及在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抵接部的两侧、且通过所述第2抵接部产生所述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2抵接部未抵接的另一方的壁部抵接的两个第3抵接部(72)。

    车辆用空调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80006379.X

    申请日:2015-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85 B60H2001/00721

    Abstract: 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绕相同的旋转轴(L)角位移。空气混合门(22)的旋转半径比模式门(21)的旋转半径大。在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进行角位移而重合时,在空气混合门(22)的圆筒面和模式门(21)的相对的圆筒面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副通路(40)。由此,即使在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重合的情况下,由于不堵塞通路,因此能够确保风量。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03611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380017360.6

    申请日:2013-04-01

    Inventor: 中尾雄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92

    Abstract: 通过在门(60)的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引导槽(53),且将板状部(61)的单体状态下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大于引导槽(53)的曲率半径,从而使门(60)弹性变形,在抵接点P1~P3这三点支承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端部。另外,通过将从门宽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的肋部(63)设置于板状部(61),由此,来自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力通过肋部(63)向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中间部传递,防止板状部(61)的中央部附近远离空调壳体(11)的密封面的方向上的变形。由此,板状部(61)的中央部附近被按压于空调壳体(11)的密封面。

    车辆用空调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379.X

    申请日:2015-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85 B60H2001/00721

    Abstract: 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绕相同的旋转轴(L)角位移。空气混合门(22)的旋转半径比模式门(21)的旋转半径大。在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进行角位移而重合时,在空气混合门(22)的圆筒面和模式门(21)的相对的圆筒面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副通路(40)。由此,即使在空气混合门(22)与模式门(21)重合的情况下,由于不堵塞通路,因此能够确保风量。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0361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7360.6

    申请日:2013-04-01

    Inventor: 中尾雄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692

    Abstract: 通过在门(60)的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引导槽(53),且将板状部(61)的单体状态下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大于引导槽(53)的曲率半径,从而使门(60)弹性变形,在抵接点P1~P3这三点支承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端部。另外,通过将从门宽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的肋部(63)设置于板状部(61),由此,来自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力通过肋部(63)向板状部(61)的门宽度方向中间部传递,防止板状部(61)的中央部附近远离空调壳体(11)的密封面的方向上的变形。由此,板状部(61)的中央部附近被按压于空调壳体(11)的密封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