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2550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424284.X
申请日:2019-05-21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柱(10),该转向柱(10)包括:筒形构件(20),该筒形构件(20)以允许转向轴(15)伸长及缩短的方式保持转向轴(15);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保持筒形构件;固定构件(40;40a),该固定构件固定至车身(120);联接构件(60),该联接构件将固定构件与保持构件联接;以及能量吸收构件(50;50a;50b),该能量吸收构件部分地固定至保持构件。当保持构件沿轴向方向向前移动指定距离时,联接构件使固定构件与保持构件断开联接。固定构件具有接合部分(45;46;49),该接合部分布置成当保持构件沿轴向方向向前移动指定距离或更长时处于接合部分与能量吸收构件的被接合部分接合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27160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93024.6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IPC: B62D1/1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系统(1;1P;1Q;1R),其包括转向轴(3)、固定支架(17)、柱护罩(4)和锁定机构(19;19P)。锁定机构包括插入轴(40)、操作构件(41)、第一压挤构件(43;43P)、第二压挤构件(44)和驱动机构(60;60P)。锁定机构构造成在倾斜调节之后将柱护罩相对于固定支架的位置锁定。驱动机构构造成使第一压挤构件和第二压挤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使得第一压挤构件和第二压挤构件随着操作构件的旋转而在插入轴的插入轴线方向上彼此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88602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31441.5
申请日:2018-05-08
IPC: B62D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7 , B60R25/02115 , B62D1/184 , B62D1/18
Abstract: 一种转向装置(100)包括:内管(3);外管(2),该外管通过从外侧紧固内管(3)来固定内管(3)并且该外管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21);一对夹持托架(4A、4B),该对夹持托架设置成使得夹持托架(4A、4B)面向彼此并且其间具有第一狭缝(21);以及加强构件(7),该加强构件连接至夹持托架(4A、4B)中的一个夹持托架并且还连接至连接区域(26),该连接区域是外管(2)的外周表面的区域并且定位成比第一狭缝(21)的位于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轴向方向上的一侧。
-
-
公开(公告)号:CN108860287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1810431441.5
申请日:2018-05-08
IPC: B62D1/18
Abstract: 一种转向装置(100)包括:内管(3);外管(2),该外管通过从外侧紧固内管(3)来固定内管(3)并且该外管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21);一对夹持托架(4A、4B),该对夹持托架设置成使得夹持托架(4A、4B)面向彼此并且其间具有第一狭缝(21);以及加强构件(7),该加强构件连接至夹持托架(4A、4B)中的一个夹持托架并且还连接至连接区域(26),该连接区域是外管(2)的外周表面的区域并且定位成比第一狭缝(21)的位于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轴向方向上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1052550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424284.X
申请日:2019-05-21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柱(10),该转向柱(10)包括:筒形构件(20),该筒形构件(20)以允许转向轴(15)伸长及缩短的方式保持转向轴(15);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保持筒形构件;固定构件(40;40a),该固定构件固定至车身(120);联接构件(60),该联接构件将固定构件与保持构件联接;以及能量吸收构件(50;50a;50b),该能量吸收构件部分地固定至保持构件。当保持构件沿轴向方向向前移动指定距离时,联接构件使固定构件与保持构件断开联接。固定构件具有接合部分(45;46;49),该接合部分布置成当保持构件沿轴向方向向前移动指定距离或更长时处于接合部分与能量吸收构件的被接合部分接合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30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338802.6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柱装置,具备:外管,其形成有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内管,其配置于外管的内部;筒状的保持架,其配置在外管与内管之间;至少3个突起部,它们形成于保持架的外周面;和紧固机构,其限制外管与内管的轴向的相对移动。至少3个突起部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它们配置为,在与轴向正交的剖面中,沿周向的彼此的中间位置成为与铅垂线相比偏向高刚性部侧的位置;和第三突起部,其配置在与低刚性部对应的区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