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3656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80038662.9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工作装置杆(35FL、35FR、35RC、35RL、35RR)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并且对工作装置(4)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5)在工作装置杆(35FL、35FR、35RC、35RL、35RR)的后方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并且对转向机构(90)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5)具有上表面(5a1)以及位于比该上表面(5as1)靠下方的位置的棒(5b)。上表面(5a1)能够以棒(5b)的转动中心(CE)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上表面(5a1)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8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680025357.2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升降装置主体(21)通过旋转动作而能够取得以第一端部(21A)位于上方且第二端部(21B)位于下方的方式立起的收纳姿势、以及以第二端部(21B)位于比第一端部(21A)靠车身的侧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的展开姿势。扶手部(22)与旋转动作连动而能够取得在展开姿势下把持部(22a)位于从升降装置主体(21)离开的第一位置的立起状态、以及在收纳姿势下把持部(22a)位于接近升降装置主体(21)的第二位置的折叠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98754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80003553.6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78 , B60H1/00028 , B60H2001/00192 , B60H2001/00221 , F24F13/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确保驾驶室主体内的空间,并且从两侧向驾驶员吹出冷风或暖风。第一吹出部(81a)在驾驶室主体(4)内配置在右侧,吹出冷风或暖风。第二吹出部(81b)在驾驶室主体(4)内配置在左侧,吹出冷风或暖风。在分配箱(6)的箱主体(61)上形成有导入口(61a)、第一送风口(61b)和第二送风口(61c)。导入口(61a)向左侧开口,导入来自空调单元(5)的冷风或暖风。第一送风口(61b)向右侧开口。第二送风口(61c)向下方开口。第一导管(7a)与第一送风口(61b)连接,向第一吹出部(81a)供给冷风或暖风。第二导管(7b)与第二送风口(61c)连接,并在驾驶座(422)下方延伸,向第二吹出部(81b)供给冷风或暖风。
-
公开(公告)号:CN10435021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80000532.3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PC: E02F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3/0617 , B62D33/0604 , E02F3/7604 , E02F3/7645 , E02F3/765 , E02F3/7654 , E02F5/32 , E02F9/16 , E02F9/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室及作业车辆,驾驶室主体具有板部。板部包括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底车架包括凸部,并且底车架支承驾驶室主体。凸部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形状,以从凹部突出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密封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间隙。密封部件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倾斜面。第一接触面与凸部接触。第二接触面与板部接触。倾斜面相对于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倾斜。支架具有安装部和按压面。安装部安装于板部。按压面按压倾斜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40707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580077475.3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轮式装载机(1)具有控制箱(31)、支承部(35)。控制箱(31),其配置在驾驶席(30)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35)具有在控制箱(31)的下方沿左右方向配置的转动轴(A),以转动轴(A)为中心,在水平的操作位置(P1)和从操作位置(P1)向后方转动的位置、并且是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控制箱(31)。转动轴(A)配置在比配置于操作位置(P1)的控制箱(3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近前方的位置。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控制箱31的前端(31a)和后端(31b)在水平方向上的间隔(L2),比配置在所述操作位置(P1)的控制箱(31)的前端(31a)和后端(31b)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隔(L1)短。
-
公开(公告)号:CN11017791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80006460.1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驾驶室(10)的一对后侧面窗(4S)各自分别从一对最后端支柱(2R)向后方延伸。后表面窗(4R)与一对后侧面窗(4S)分别连接,且位于比最后端支柱(2R)靠后方的位置。后表面窗(4R)以越从下方趋向上方则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且在从一对后侧面窗(4S)中的一方即第一后侧面窗(4SR)到一对后侧面窗中的另一方即第二后侧面窗(4SL)范围内的整体上由玻璃构成。
-
-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8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5357.2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升降装置主体(21)通过旋转动作而能够取得以第一端部(21A)位于上方且第二端部(21B)位于下方的方式立起的收纳姿势、以及以第二端部(21B)位于比第一端部(21A)靠车身的侧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的展开姿势。扶手部(22)与旋转动作连动而能够取得在展开姿势下把持部(22a)位于从升降装置主体(21)离开的第一位置的立起状态、以及在收纳姿势下把持部(22a)位于接近升降装置主体(21)的第二位置的折叠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09391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80000552.0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PC: E02F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16 , B62D33/0617 , E02F3/7663 , E02F3/964 , E02F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部和作业车辆,作业车辆的驾驶部具有底面部、顶部、左支承部件、右支承部件、前面板、前面板加强部件、左前柱、右前柱。顶部配置在底面部的上方。左支承部件从底面部的前部向上方延伸。右支承部件从底面部的前部向上方延伸。前面板配置在左支承部件与右支承部件之间。前面板加强部件配置在前面板的上方,沿左右方向延伸,将左支承部件和右支承部件连接。左前柱从顶部的前部延伸到前面板加强部件。右前柱从顶部的前部延伸到前面板加强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958783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80003543.2
申请日:2013-05-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PC: E02F3/7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58 , B62D27/06 , B62D33/073 , E02F3/764 , E02F3/7645 , E02F3/765 , E02F3/7654 , E02F9/166 , E02F9/2004 , E02F9/2012 , Y10T29/49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及使其能够行驶的方法,平地机(1)能够拆下驾驶室4的箱部(41)。平地机(1)具有托架(9)及第一控制器(10)。托架(9)能够安装在底板部(42)上。第一控制器(10)能够选择地安装在箱部(41)及托架(9)上,对行驶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