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81176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580022843.0
申请日:2005-06-2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8 , F25B39/02 , F25B2309/061 , F28D1/05391 , F28F9/0224 , F28F9/0278 , F28F17/005 , F28F2220/00 , F28F226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蒸发器(1)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具有沿左右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换热管(12)的换热核心件,以及朝该换热核心件的下端设置的作为下部箱的制冷剂转向箱(3)。所述换热管(12)插在形成在转向箱(3)内的对应的管插孔(53)内并接合在该转向箱(3)上。该转向箱(3)具有排水凹槽(56),每个排水凹槽从每个所述管插孔(53)的向前或向后的外端延伸出,该排水凹槽用于从中将冷凝水排放到转向箱(3)下方。每个排水凹槽(56)的底部在延伸远离所述管插孔(53)时逐渐向下延伸。当该换热器用作蒸发器(1)时,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排出所述转向箱(3)的顶面上的水。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046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480019477.9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500/01 , F25D21/14 , F28D1/05391 , F28F1/128 , F28F9/0214 , F28F9/0224 , F28F17/005
Abstract: 蒸发器(1)包括换热芯部(10)和下部箱(3),该热交换器芯部包括布置成沿蒸发器前后方向隔开的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沿蒸发器的横向间隔地平行布置的多个换热管(4),该下部箱设置在芯部(10)的下端并与形成管组(5)的换热管(4)的下端相连接。下部箱(3)具有顶面(3a)、前部和后部相对侧面(3b)以及底面(3c)。下部箱(3)在其前后相对侧部中的每一个内具有在沿横向相邻的各对换热管(4)之间形成的凹槽(29),该凹槽(29)从顶面(3a)的前后方向的中部延伸到侧面(3b),以使冷凝水从中流过。每个凹槽(29)包括位于下部箱的顶面(3a)上的第一部分(29a),该第一部分具有从顶面(3a)的中部朝其前部或后部侧缘逐渐降低的底面。该蒸发器(1)可减小将在下部箱(3)的顶面(3a)上聚集的冷凝水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944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91251.X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1)包括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制冷剂转向箱(3),和形式为设置在这两个箱(2、3)之间的至少两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4)。该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的内部分为制冷剂入口集管室(13)和制冷剂出口集管室(14)。制冷剂转向箱(3)的内部被分流控制板(44)分成制冷剂流入集管室(32)和制冷剂流出集管室(33)。分流控制板(44)具有位于其各相对端部的制冷剂阻塞部分(45A、45B),和设置在阻塞部分(45A、45B)之间的制冷剂通过部分(46),该制冷剂通过部分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制冷剂通过孔(43)。热交换器(1)在用作蒸发器时具有提高的热交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082470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105451.1
申请日:2007-05-3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1/022 , F28F1/126 , F28F1/40 , F28F3/048 , F28F9/0204 , F28F9/0246 , F28F2220/00
Abstract: 蒸发器(1)包括多个设置得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上保持间隔、而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扁平状热交换管(34)。热交换管(34)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制冷剂通路(34a)。在设热交换管(34)的制冷剂通路(34a)的数量N除以热交换管(34)前后方向宽度W后的数值为A=N/W(个/mm)时,满足0.558≤A≤1.235的关系。而且在设热交换管(34)的等效直径为Dh(mm)时,满足0.35≤Dh≤1.0的关系。根据该蒸发器(1),在压缩机开启和关闭时,能够降低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差。
-
公开(公告)号:CN1981176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80022843.0
申请日:2005-06-2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8 , F25B39/02 , F25B2309/061 , F28D1/05391 , F28F9/0224 , F28F9/0278 , F28F17/005 , F28F2220/00 , F28F226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蒸发器(1)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具有沿左右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换热管(12)的换热核心件,以及朝该换热核心件的下端设置的作为下部箱的制冷剂转向箱(3)。所述换热管(12)插在形成在转向箱(3)内的对应的管插孔(53)内并接合在该转向箱(3)上。该转向箱(3)具有排水凹槽(56),每个排水凹槽从每个所述管插孔(53)的向前或向后的外端延伸出,该排水凹槽用于从中将冷凝水排放到转向箱(3)下方。每个排水凹槽(56)的底部在延伸远离所述管插孔(53)时逐渐向下延伸。当该换热器用作蒸发器(1)时,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排出所述转向箱(3)的顶面上的水。
-
公开(公告)号:CN1820176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80019476.4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8F9/02
Abstract: 热交换器(1)包括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制冷剂转向箱(3),和形式为设置在这两个箱(2、3)之间的至少两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4)。该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的内部分为制冷剂入口集管室(13)和制冷剂出口集管室(14)。制冷剂转向箱(3)的内部被分流控制板(44)分成制冷剂流入集管室(32)和制冷剂流出集管室(33)。分流控制板(44)具有位于其各相对端部的制冷剂阻塞部分(45A、45B),和设置在阻塞部分(45A、45B)之间的制冷剂通过部分(46),该制冷剂通过部分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制冷剂通过孔(43)。热交换器(1)在用作蒸发器时具有提高的热交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082470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710105451.1
申请日:2007-05-3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1/022 , F28F1/126 , F28F1/40 , F28F3/048 , F28F9/0204 , F28F9/0246 , F28F2220/00
Abstract: 蒸发器(1)包括多个设置得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上保持间隔、而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扁平状热交换管(34)。热交换管(34)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制冷剂通路(34a)。在设热交换管(34)的制冷剂通路(34a)的数量N除以热交换管(34)前后方向宽度W后的数值为A=N/W(个/mm)时,满足0.558≤A≤1.235的关系。而且在设热交换管(34)的等效直径为Dh(mm)时,满足0.35≤Dh≤1.0的关系。根据该蒸发器(1),在压缩机开启和关闭时,能够降低吹出到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94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091251.X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1)包括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制冷剂转向箱(3),和形式为设置在这两个箱(2、3)之间的至少两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4)。该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的内部分为制冷剂入口集管室(13)和制冷剂出口集管室(14)。制冷剂转向箱(3)的内部被分流控制板(44)分成制冷剂流入集管室(32)和制冷剂流出集管室(33)。分流控制板(44)具有位于其各相对端部的制冷剂阻塞部分(45A、45B),和设置在阻塞部分(45A、45B)之间的制冷剂通过部分(46),该制冷剂通过部分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制冷剂通过孔(43)。热交换器(1)在用作蒸发器时具有提高的热交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045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480019476.4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1)包括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制冷剂转向箱(3),和形式为设置在这两个箱(2、3)之间的至少两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4)。该制冷剂入口-出口箱(2)的内部分为制冷剂入口集管室(13)和制冷剂出口集管室(14)。制冷剂转向箱(3)的内部被分流控制板(44)分成制冷剂流入集管室(32)和制冷剂流出集管室(33)。分流控制板(44)具有位于其各相对端部的制冷剂阻塞部分(45A、45B),和设置在阻塞部分(45A、45B)之间的制冷剂通过部分(46),该制冷剂通过部分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制冷剂通过孔(43)。热交换器(1)在用作蒸发器时具有提高的热交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820177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80019477.9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500/01 , F25D21/14 , F28D1/05391 , F28F1/128 , F28F9/0214 , F28F9/0224 , F28F17/005
Abstract: 蒸发器(1)包括换热芯部(10)和下部箱(3),该热交换器芯部包括布置成沿蒸发器前后方向隔开的排的多个管组(5),每个管组包括沿蒸发器的横向间隔地平行布置的多个换热管(4),该下部箱设置在芯部(10)的下端并与形成管组(5)的换热管(4)的下端相连接。下部箱(3)具有顶面(3a)、前部和后部相对侧面(3b)以及底面(3c)。下部箱(3)在其前后相对侧部中的每一个内具有在沿横向相邻的各对换热管(4)之间形成的凹槽(29),该凹槽(29)从顶面(3a)的前后方向的中部延伸到侧面(3b),以使冷凝水从中流过。每个凹槽(29)包括位于下部箱的顶面(3a)上的第一部分(29a),该第一部分具有从顶面(3a)的中部朝其前部或后部侧缘逐渐降低的底面。该蒸发器(1)可减小将在下部箱(3)的顶面(3a)上聚集的冷凝水的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