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849495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480026404.2
申请日:2004-07-3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8F9/22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由多个热交换管(9)构成的热交换芯部(4)、朝向每个热交换管的一端设置的制冷剂进口集管(5)和制冷剂出口集管(6)、以及朝向每个热交换管的另一端设置的制冷剂流入集管(7)和制冷剂流出集管(8)。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26)分成两个空间(6a、6b),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一些接合在该出口集管上以便与空间(6b)连通。阻力板(26)中形成有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孔(27A-27D)。出口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标记(28A-28D),以用于辨别制冷剂流通孔(27A-27D)的位置并代表所述孔的形状和/或大小。该热交换器在用作蒸发器时表现出较高的热交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290180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091094.2
申请日:2008-04-1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的热交换器。应用了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包括:具有冷媒入口(62)和冷媒出口(63)的右端部件(24)、具有冷媒流入孔(71)和冷媒流出孔(72)的连接板(25)和用于装卸自如地连接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的接头部件(30)。在接头部件(30)上形成冷媒流入路(86)和冷媒流出路(87)。在从左右方向外侧观察时,冷媒流入路(86)、冷媒流入孔(71)和冷媒入口(62)具有共用的流入侧开口部分,它们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中心位于流入侧开口部分内。在从左右方向外侧观察时,冷媒流出路(87)、冷媒流出孔(72)和冷媒出口(63)具有共用的流出侧开口部分,它们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中心位于流出侧开口部分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266090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83630.4
申请日:2008-03-1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应用了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具有通过连接部(24c)而使得封闭入口储液箱部本体和出口储液箱部本体的一端开口的两个盖(24a、24b)一体化的右端部件(24)、和接合于右端部件(24)的连接板。在右端部件(24)的入口储液箱部(5)的盖(24a)和出口储液箱部(6)的盖(24b)上分别设有下方突出片(65、66)。在下方突出片(65、66)的下缘部形成切口(67)。在连接板上形成通过切口(67)突出到右端部件(24)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突出部(76),在突出部(76)的前端部形成卡合于右端部件(25)的下方突出片(65、66)的朝左右方向内侧的面上的切口(67)的前后两侧的卡合爪(77)。根据该蒸发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切实地防止在冷媒出入用集液箱上发生翘曲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290180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091094.2
申请日:2008-04-1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的热交换器。应用了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包括:具有冷媒入口(62)和冷媒出口(63)的右端部件(24)、具有冷媒流入孔(71)和冷媒流出孔(72)的连接板(25)和用于装卸自如地连接冷媒入口管和冷媒出口管的接头部件(30)。在接头部件(30)上形成冷媒流入路(86)和冷媒流出路(87)。在从左右方向外侧观察时,冷媒流入路(86)、冷媒流入孔(71)和冷媒入口(62)具有共用的流入侧开口部分,它们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中心位于流入侧开口部分内。在从左右方向外侧观察时,冷媒流出路(87)、冷媒流出孔(72)和冷媒出口(63)具有共用的流出侧开口部分,它们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中心位于流出侧开口部分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469920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185023.9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6 , F25B40/00 , F28F1/006 , F28F1/16 , F28F1/36 , F28F1/40 , F28F1/42 , F28F1/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管式热交换器。该双层管式热交换器(1),具备外管(2)和在外管(2)内留有间隔地同心状配置的内管(3)。外管(2)与内管(3)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管(3)内分别成为冷媒流道(4、5)。在内管(3)的内周面,在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有向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内部传热片(12)。在内管(3)的外周面,在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有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凸条(13)。内部传热片(12)的传热片高度比凸条(13)的突出高度高。该双层管式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优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