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40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77144.7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移栽鲜食甜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育苗技术中,播种深度的把控能够有效防止甜玉米出苗的“戴帽/倒立”现象,保证出苗率及整齐度;整地过程中利用土块压薄膜技术,有效保证薄膜回收的便利性,减少薄膜的污染;移栽过程利用打孔薄膜技术保证了移栽的均匀性,且利用水中移栽技术保证了鲜食甜玉米的成活性及确保植株成熟度一致,同时保持田块的水分保证了移栽的便利性;田间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施肥量及防止肥料流失;利用二次浸泡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复合肥;利用机器有效的减少了鲜食玉米管理的劳动量及强度。该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鲜食甜玉米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2206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899417.4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技术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采用等距种植,能够极大保证植株在同等条件生长一致性。利用4行区及交错式种植玉米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植株叶片充分利用光合效率及减少整地劳动力节约成本,更好的提高鲜食玉米各农艺性状及整株果穗的品质。该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在种植管理方法提高鲜食玉米的口感、外观等性状,以便产品能够达到市场的认可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943004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72805.3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抗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改良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快速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抗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改良方法综合利用了各种先进育种技术精准改良各种育种目标,准确高效的开展种质资源改良,所用时间仅为2年,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历时3~4年耗时短且精准改良,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该育种技术在第5季同时获得了杂交组合筛选后可进行品种审定等后续工作,同时或者稳定的抗病玉米自交系即精准的改良了玉米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7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425933.5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G16B20/30 , C12Q1/6895 , G16B20/20 , G16B2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SNPs数量和/或InDels数量在评估玉米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属于玉米杂交育种领域。本发明发现玉米杂交种群中玉米全基因组特定区域(基因上游2kb区域和外显子区域)的杂合SNPs数量和杂合InDels数量与玉米杂交种后代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筛选高杂种优势的玉米杂交种,为玉米高杂种优势杂交种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玉米育种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92370.1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高倍显微镜辅助鉴定玉米单倍体幼苗植株的方法,包括操作装置和运行步骤,操作装置中包含有高倍显微镜、设置在高倍显微镜载物台上的主框架以及计算机,运行步骤中包含有样品信息录入、批量样品自动检测、自动分析对比和数据结果自动建成四个过程,主框架上呈对称分布开设有竖向滑槽,且主框架上端设置有竖向托板,竖向托板上呈对称分布开设有横向滑槽,且竖向托板上设置有横向托板。本发明中采用高倍显微镜辅助鉴定的方式,针对单倍体诱导不显色的玉米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批量鉴定,挑选出单倍体幼苗进行移苗移栽,解决单倍体诱导不显色玉米材料难以实现单倍体育种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87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082146.5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位于玉米第4号染色体138,153,206碱基处,突变类型为A或G。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玉米抗病性的复杂遗传途径。该研究可为今后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灰斑病玉米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8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782283.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A01H5/10 , A01H6/46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Zm00001d030087基因在调控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所述Zm00001d030087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确定该基因为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功能基因,通过该基因可以进行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调控,并且可以对高蛋白含量的玉米品种的育种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0821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5434.1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Q1/6895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Zm00001d014471基因在提高玉米大斑病抗性中的应用,Zm00001d014471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应用为提高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或玉米抗病育种,本发明通过研究证实玉米自交系具有最高的Zm00001d014471基因表达量,其大斑病抗性也最强,大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共同调控的数量性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大斑病玉米新品种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8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82146.5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位于玉米第4号染色体138,153,206碱基处,突变类型为A或G。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玉米抗病性的复杂遗传途径。该研究可为今后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灰斑病玉米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671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30371.1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玉米单倍体诱导效率的方法,属于遗传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增强玉米单倍体诱导效率的方法,利用热带诱导系作为母本,温带诱导系作为父本,杂交组配产生温热诱导系间杂交种,利用温热诱导间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现有诱导系的农艺和产量性状,以满足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作为父本以制种的方式进行大规模诱导时对株高、花粉量、生育期等方面的要求,对玉米双单倍体(DH)技术的规模化推广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