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升程可变的滑动式凸轮轴

    公开(公告)号:CN105863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30277.X

    申请日:2016-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2013/0052 F01L1/047 F01L1/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滑动式凸轮轴,包括中心轴、凸轮块和带有操作杆的执行器;凸轮套滑动式连接在中心轴上并与中心轴周向限位,执行器的操作杆端部与凸轮块接触或者脱开;所述的凸轮块的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升程引导槽和回程引导槽,执行器的操作杆端部滑动配合在升程引导槽或者回程引导槽内;所述的升程引导槽和回程引导槽的终结处汇合为同一个终结槽,两者的起始槽处为各自独立且平行的;所述的起始槽位于两个终结槽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后,大大简化了可变气门升程的结构,只需在凸轮块外圆周壁上加工出两条引导槽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沟槽的对接。

    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5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02765.X

    申请日:2015-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泵(1)、用于向机油泵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泵(1)和油箱(6)的气管(2);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采用以上结构后,油液内的气体含量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在气管与油箱的连接处气体含量高,而越远离连接处气体含量越低,因此,机油泵能更加稳定地输出压力,反映到发动机上,更加能真实的反映发动机的使用状况。

    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5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510502765.X

    申请日:2015-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泵(1)、用于向机油泵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泵(1)和油箱(6)的气管(2);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采用以上结构后,油液内的气体含量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在气管与油箱的连接处气体含量高,而越远离连接处气体含量越低,因此,机油泵能更加稳定地输出压力,反映到发动机上,更加能真实的反映发动机的使用状况。

    两段式球阀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7976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504888.7

    申请日:2015-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式球阀,包括阀体(1)和钢球(4),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阀腔(2),阀体(1)内设有与阀腔(2)相通的进油口(6)和出油口(7),钢球(4)位于阀腔(2)内并与阀体(1)形成阀门;该两段式球阀还包括预压弹簧(3),该预压弹簧(3)位于阀腔(2)内,预压弹簧(3)的一端与两段式球阀的预压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钢球(4)连接;与钢球(4)滑动配合的阀腔(2)的直径与钢球(4)的直径相同,在预压弹簧(3)伸展状态下的钢球(4)的直径水平轴线位于出油口(7)内壁的最低点的下方。采用以上结构后,泄油压力曲线的峰值是平滑稳定,不会出现波动的曲线,从而保证了阀的正常使用性能,进而保证了其运用的系统的工作性能。

    两段式球阀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9763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04888.7

    申请日:2015-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式球阀,包括阀体(1)和钢球(4),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阀腔(2),阀体(1)内设有与阀腔(2)相通的进油口(6)和出油口(7),钢球(4)位于阀腔(2)内并与阀体(1)形成阀门;该两段式球阀还包括预压弹簧(3),该预压弹簧(3)位于阀腔(2)内,预压弹簧(3)的一端与两段式球阀的预压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钢球(4)连接;与钢球(4)滑动配合的阀腔(2)的直径与钢球(4)的直径相同,在预压弹簧(3)伸展状态下的钢球(4)的直径水平轴线位于出油口(7)内壁的最低点的下方。采用以上结构后,泄油压力曲线的峰值是平滑稳定,不会出现波动的曲线,从而保证了阀的正常使用性能,进而保证了其运用的系统的工作性能。

    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

    公开(公告)号:CN1045956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43169.X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主体和电磁阀,电磁阀包括电磁铁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阀体和阀芯,阀芯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磁铁组件中的衔铁连接,阀芯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阀体连接;电磁阀的工作油口与泵主体内的减排量腔相通,泵主体的出油口与电磁阀的进油口相通,并且工作油口与阀芯的上端腔室相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整个机油泵排量的可变均是可以全程控制,而且只需调整电磁阀的输入电流即可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调节准确。

    组合式可变排量机油泵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496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43530.9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它包括一个定排量机械泵(2)和一个电机驱动泵(4)、电子控制单元(5)和系统油路(3),所述的定排量机械泵(2)和电机驱动泵(4)并联连接,并且再者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另一端均与系统油路(3)连通;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5)通过与系统油路(3)的反馈对电机驱动泵(4)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通过电机驱动泵和定排量机械泵并联的连接对发动机系统油路进行混合供油,两个泵各自供油或者同时供油,以满足不同流量需求的发动机供油需求,因此,取代了通过阀来控制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成本低,而且更加节能。

    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

    公开(公告)号:CN204459724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060706.7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主体和电磁阀,电磁阀包括电磁铁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阀体和阀芯,阀芯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磁铁组件中的衔铁连接,阀芯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阀体连接;电磁阀的工作油口与泵主体内的减排量腔相通,泵主体的出油口与电磁阀的进油口相通,并且工作油口与阀芯的上端腔室相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整个机油泵排量的可变均是可以全程控制,而且只需调整电磁阀的输入电流即可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调节准确。

    两段式球阀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85889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619718.9

    申请日:2015-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段式球阀,包括阀体(1)和钢球(4),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阀腔(2),阀体(1)内设有与阀腔(2)相通的进油口(6)和出油口(7),钢球(4)位于阀腔(2)内并与阀体(1)形成阀门;该两段式球阀还包括预压弹簧(3),该预压弹簧(3)位于阀腔(2)内,预压弹簧(3)的一端与两段式球阀的预压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钢球(4)连接;与钢球(4)滑动配合的阀腔(2)的直径与钢球(4)的直径相同,在预压弹簧(3)伸展状态下的钢球(4)的直径水平轴线位于出油口(7)内壁的最低点的下方。采用以上结构后,泄油压力曲线的峰值是平滑稳定,不会出现波动的曲线,从而保证了阀的正常使用性能,进而保证了其运用的系统的工作性能。

    气门升程可变的滑动式凸轮轴

    公开(公告)号:CN205805636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458800.2

    申请日:2016-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滑动式凸轮轴,包括中心轴、凸轮块和带有操作杆的执行器;凸轮套滑动式连接在中心轴上并与中心轴周向限位,执行器的操作杆端部与凸轮块接触或者脱开;所述的凸轮块的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升程引导槽和回程引导槽,执行器的操作杆端部滑动配合在升程引导槽或者回程引导槽内;所述的升程引导槽和回程引导槽的终结处汇合为同一个终结槽,两者的起始槽处为各自独立且平行的;所述的起始槽位于两个终结槽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后,大大简化了可变气门升程的结构,只需在凸轮块外圆周壁上加工出两条引导槽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沟槽的对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