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413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04873.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T7/136 , G06T7/11 , G06V10/74 , G06V10/766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的非连续位移数字图像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标准DIC方法,得到图像子集及各图像子集的相关系数值与位移值。步骤S2,获取相关系数阈值,并与图像子集的相关系数值作比较,若图像子集的相关系数值大于相关系数阈值,则将对应图像子集分入待分割子集队列,若图像子集的相关系数值小于相关系数阈值,则结束对这个图像子集的筛选。步骤S3,对待分割子集队列中的图像子集逐一进行自适应的非连续子集追踪算法的处理,直至待分割子集队列为空或再次经历设定次数的循环后队列中元素保持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计算图像中的非连续位移场,显著提高间断位移场的测量精度和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83637.3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岩体试样制备方法及装置、剪切渗流耦合试验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将软弱岩体经试样制备装置制作为试验试样,使得试验试样适用于传统剪切渗流试验机,并采用所述的剪切渗流耦合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实时采集进出水口流体的质量和密度数据完成对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过程中软弱岩体的质量损失实时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广以及能更真实反映实际软弱岩体剪切渗流过程的真实状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7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01597.9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E21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埋硬岩压缩空气储能硐室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使用需求初步确定获取拟建硐室的最大空气内压力;确定硐室初始埋深;获取硐室周边的地应力,确定硐室走向;计算硐室的零应力轴比和最佳轴比;校验硐室的空气内气压是否低于初始埋深处硐室围岩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校验最佳轴比下的初始埋深处硐室围岩压力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从而确定硐室埋深;确定硐室的截面积,根据零应力轴比或最佳轴比计算竖向半轴和横向半轴长度,确定硐室外形,从而确定浅埋硐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使硐室满足稳定性和密封性的要求并兼顾经济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9592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439289.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工形钢板的盾构隧道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加固结构包括粘结在待加固区域内的盾构管片内弧面处的工形钢板,所述的工形钢板由多块并排设置的工形钢板单元构成,每个工形钢板单元均由翼缘、顶板、腹板和底板一体成型,相邻的工形钢板单元一次成型或者通过翼缘焊接或连接件连接成型,所述的翼缘设置在顶板周围,顶板、腹板和底板相互垂直设置构成闭合方形孔道,其布置方向为沿隧道环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固方式多样、加固效果显著、注浆饱满、刚度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28583.7
申请日:2019-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复杂加卸载工况的隧道模型试验平台,该平台包括:自平衡框架子系统:包括构成平衡框架结构的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模型试验箱子系统:包括带有万向轮的模型箱底板以及模型箱主体,所述的模型箱主体中设置岩土体和隧道模型;加载控制子系统:包括安装在上反力平台下表面用以通过伺服控制实现多工况加卸载组合的千斤顶模块,该千斤顶模块包括按照正交布置的多个千斤顶以及设置在千斤顶头部的加载钢板;自动化监测子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和采集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模块化设计、加卸载组合多样、模拟多种复杂工况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2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599102.2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轴流变仪实现可视化的真三轴水力耦合试验装置,用以对前后两面中心处开设前后贯通预制裂隙的大理石试样进行水力耦合试验,该装置包括由相互对接形成方形密封内空间的两块改性聚碳酸酯板以及用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向大理石试样加压的双轴流变仪加载组件,所述的大理石试样设置在密封内空间内,双轴流变仪加载组件穿过改性聚碳酸酯板向大理石试样加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真三轴加载、可视化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2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594596.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用以检测球形颗粒接触点力,该装置包括单球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下方的多球体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多球体约束夹具上的测量组件,试验用球形颗粒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与多球体约束夹具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实现粗粒土颗粒多点接触操作、可通过测量计算的到接触点的力、仪器的伸缩性可实现不同粒径的球体试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4210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60689.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 G01N1/28 , G01N2001/2893 , G01N2203/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应力测试的类岩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石膏层和碳纳米管层,碳纳米管层夹杂在石膏层中间,石膏层与碳纳米管层相间分布,具体制备步骤为,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清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在碳纳米管悬浮液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搅拌,制得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在清水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制得石膏浆,将制得的石膏浆和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依次浇筑在模具中,凝固后拆模即制得该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类岩石材料中包含碳纳米管层,可以将原本不导电的试样变为局部导电,使用电镜扫描无需喷涂金属,避免喷金过程金属层分布不均、影响断面细观形态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8816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63018.4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钻孔灌注桩成桩机,包括装有模型土的模型槽(1)、安装在模型槽(1)上方的模型桩轨道(2)、设置在模型桩轨道(2)上并沿其自由移动的打桩机,以及泥浆泵(4),所述的打桩机上设有钻孔组件,该钻孔组件内设有泥浆通道,并与泥浆泵(4)接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对考虑实际工程中多种因素的钻孔灌注桩进行模拟制作,得到施工工艺、成孔卸荷、成孔时间、泥浆护壁和转速等参数,模拟结果精确可靠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8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46950.X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渗流正交耦合加载的岩体结构面试验装置、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剪切‑渗流正交耦合加载的岩体结构面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明玻璃面板位于岩样的正面;剪切错位单元包括位于结构面上下两侧对称分布的切向剪切施加结构;渗流单元于结构面沿切向剪切方向横向设置,用于垂直切向剪切方向沿结构面对岩样施加渗流流体;止水单元包括第一止水结构和第二止水结构,所述的岩样和透明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水结构,所述第二止水结构位于所述的切向剪切施加结构之间;系统用于整个试验进行、观测和分析,方法借助上述系统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兼顾试验过程中的可视化与密封性,更真实地反映了复杂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