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72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047663.4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稻田养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方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稻田选择;S2、开挖稻垄蟹沟;S3、稻田施肥;S4、设置防逃;S5、选择水稻品种与种植;S6、围田暂养;S7、扣蟹消毒与放养;S8、日常管理与投喂;S9、捕蟹;S10、收稻。该稻田养蟹法适用于北方,采用分箱式插秧+双边沟+成蟹小放养密度的养殖模式,养殖蟹与北方的一季水稻共生,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系统计算,得出了围田暂养时蟹的最适宜密度和稻田养殖时最适宜放养密度的范围,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在水稻栽种之前对蟹苗进行暂养,解决蟹苗无法入田的问题。

    一种防治林蛙红腿病中药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7296917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0478596.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林蛙红腿病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分为:五倍子50‑55份、黄连40‑50份、诃子40‑50份、黄芩30‑40份、乌梅45‑50份、白兰根40‑50份、蒲公英40‑45份、紫花地丁30‑35份、穿心莲30‑40份、鱼腥草20‑25份、白屈菜30‑35份、土茯苓50‑55份、红藤20‑25份、七叶一枝花20‑25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小蓟20‑25份、甘草20‑30份;可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抗菌杀虫,对嗜水气单胞菌等主要引起林蛙红腿病的细菌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并提高林蛙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林蛙红腿病的目的,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一种防治林蛙红腿病中药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729691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478596.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林蛙红腿病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分为:五倍子50-55份、黄连40-50份、诃子40-50份、黄芩30-40份、乌梅45-50份、白兰根40-50份、蒲公英40-45份、紫花地丁30-35份、穿心莲30-40份、鱼腥草20-25份、白屈菜30-35份、土茯苓50-55份、红藤20-25份、七叶一枝花20-25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小蓟20-25份、甘草20-30份;可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抗菌杀虫,对嗜水气单胞菌等主要引起林蛙红腿病的细菌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并提高林蛙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林蛙红腿病的目的,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一种防治乌鳢腹水病的中药添加剂

    公开(公告)号:CN10804269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74176.3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乌鳢腹水病的中药添加剂,它的重量组分为:白花蛇舌草50‑55份、黄连20‑25份、黄芪40‑50份、白术25‑30份、黄芩25‑30份、蒲公英50‑55份、板蓝根50‑55份、柴胡25‑30份、枳壳25‑30份、赤芍25‑30份、香附45‑50份、川芎20‑25份、陈皮50‑55份、半夏20‑25份、知母20‑25份、泽泻25‑30份、厚朴25‑30份、猪苓50‑55份、茯苓45‑50份、甘草20‑30份;将上述药物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杀菌解毒、温中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效,从而达到治愈乌鳢腹水病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防治乌鳢腹水病的中药添加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治愈率90.0%,有效率100%。

    一种东北七鳃鳗多功能繁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13892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20430688.8

    申请日:2020-03-26

    Inventor: 陈玉珂 蔺丽丽

    Abstract: 一种东北七鳃鳗多功能繁育装置,包括产卵槽、卡槽、孵化槽、进水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和出水口组成;产卵槽与卡槽连接;孵化槽设置于产卵槽的下方;产卵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漏卵孔;排水系统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水流由进水系统通过进水口注入产卵槽和孵化槽;且由出水口排出设备。本申请专利达到了便于在同一装置中进行东北七鳃鳗自然产卵、孵化和开口苗培育的效果。免去了人工取卵、人工授精及受精卵破膜后倒槽的环节,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孵化率,又降低了开口苗的死亡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