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3274386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98697.3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多孔电极。所述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由碳材料组成,呈3D网络骨架薄膜,平均孔径集中在0.1~5μm之间,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的厚度可为50~0.1mm;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的孔隙率大于80%。将碳材料粉末与粘结剂、造孔剂共混,加入分散剂,搅拌直至变为颗粒状,得颗粒状湿粉;利用滚轴对得到的颗粒状湿粉进行反复滚压成片状薄膜,折叠后继续滚压,直至电极薄膜成型后,烘烧,即得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制备工艺简单,电极孔径可控,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可广泛应用于高充放电倍率液相储能电池、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以及其他含有多孔电极作为组件的电池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2412383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308624.6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纳米流体电池,涉及一种电化学电源。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固体电极的流体电极并直接使用纳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的纳米流体电池。设有正极集电体、纳米正极流体、隔离膜,纳米负极流体和负极集电体;所述正极集电体、纳米正极流体、隔离膜,纳米负极流体和负极集电体按顺序装配在一起,所述隔离膜设在纳米正极流体与纳米负极流体之间,所述纳米正极流体由正极纳米活性颗粒、正极导电剂、正极电解质溶液和正极添加剂等材料组成;所述纳米负极流体由负极纳米活性颗粒、负极导电剂、负极电解质溶液和负极添加剂等材料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481036A
公开(公告)日:2004-03-10
申请号:CN03130856.2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无萃取复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设有骨架网络和填充基体,填充基体处于骨架网络的孔隙和骨架网络表面,填充基体与骨架网络复合成一整体。其制造方法为填充基体的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成混合物;将混合物浸渍,涂布或喷涂在骨架网络上;除去溶剂,即得。由于采用具有较好机械强度和适度孔隙率的网络骨架结构以及良好离子导电能力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填充基体复合成一整体,不添加需萃取的造孔剂、增塑剂,无萃取步骤。该隔膜可与阴阳极热复合成均匀相互交联的整体。用该隔膜制造的电池其形状尺寸适应性强、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电解质隔膜微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体积比容量,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0490033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610087625.1
申请日:2006-06-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58 , H01G9/038 , H01G9/155 , H01G11/02 , H01G11/12 , H01G11/26 , H01G11/58 , Y02E60/13
Abstract: 基于液相中的电化学活性物质的超级电容器,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提供一种基于液相中以多孔电极内外表面附近的薄液层中电化学活性物质的电极反应为主要能量存储方式的超级电容器。设有至少一单元的正负电极集流体、正负电极室和隔离膜。正负电极室为多孔电极,孔内浸吸充满不流动的正负电极液体,正负电极液体中含有至少一种正负电极电化学活性物质,其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正负电极内表面。功率密度高,电化学赝电容大,具有较高的单次充放电能量密度。循环性能优异,寿命长,可作为混合动力型电动车回收制动能量和提供启动加速能量的理想配套电源等。
-
公开(公告)号:CN1332462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118988.2
申请日:2005-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10/0525
Abstract: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主要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LiFePO4电导率和振实密度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磷酸铁锂和硼化钙组成,按质量比,磷酸铁锂∶硼化钙=100∶(1.01~5.26)。制备时先合成纯的磷酸铁锂:将亚铁盐、磷酸盐和锂盐,以醇为润滑剂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加热,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合成的磷酸铁锂与硼化钙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煅烧,通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即制得目标产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63582C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274386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98697.3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多孔电极。所述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由碳材料组成,呈3D网络骨架薄膜,平均孔径集中在0.1~5μm之间,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的厚度可为50~0.1mm;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的孔隙率大于80%。将碳材料粉末与粘结剂、造孔剂共混,加入分散剂,搅拌直至变为颗粒状,得颗粒状湿粉;利用滚轴对得到的颗粒状湿粉进行反复滚压成片状薄膜,折叠后继续滚压,直至电极薄膜成型后,烘烧,即得可控孔径的多孔电极。制备工艺简单,电极孔径可控,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可广泛应用于高充放电倍率液相储能电池、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以及其他含有多孔电极作为组件的电池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502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10111470.7
申请日:2010-0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咪唑嗡盐型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阴离子交换膜。以高分子薄膜为基材,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咪唑嗡盐型阴离子交换膜及制备方法。其化学结构为一类侧链上含有咪唑嗡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咪唑嗡盐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膜离子电导率大于0.01S/c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在高温,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中使用。将高分子薄膜用丙酮浸泡,清洗后烘干至恒重;高能射线辐照薄膜;辐照后的薄膜放入容器中,向容器中注入单体,使膜完全浸没在单体中,抽真空,充入惰性气体至容器内无空气,密封后置于水浴中反应,除去未反应单体,烘干;将接枝后的薄膜用季铵化试剂浸泡,去离子水洗涤,得咪唑嗡盐型阴离子交换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