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离激元纳米量筒与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48685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485938.7

    申请日:2021-05-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离激元纳米量筒与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周期性纳米量筒阵列、介质层、配体层、受体层;其中,所述介质层填充在所述周期性纳米量筒阵列的量筒中;所述配体层连接在所述介质层表面;所述受体层设置在所述配体层上面;在进行生物分子检测时,可以大大提高待测受体对空间局域电场的利用率,通过表面选择性生物功能化令待测分子尽可能位于局域最强场区域,提高传感灵敏度,实现生物分子的定制化高性能传感。

    基于微纳结构光芯片的免标记肿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11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30183.6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纳结构光芯片的免标记肿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及微纳结构光芯片的制备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硬件检测系统、后台服务系统和远程终端系统;硬件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微纳结构芯片表面反射谷的波谷数据,根据波谷数据计算微纳结构芯片表面反射谷的偏移量数据;后台服务器包括对偏移量数据进行传输的云服务器、对偏移量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以及向用户分发数据的互联网平台;远程终端系统,用于向用户呈现可视化检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微纳结构光芯片的免标记肿瘤标志物检测系统,不但成本低廉、便携性更好,且对早期癌症的检测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快捷化。

    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铝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300881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8852.X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铝超表面,其包括:铝超表面芯片、生物试剂;所述铝超表面芯片由上下两层结构复合组成,下层是图案化聚碳酸酯基片201IPS,上层是铝膜,其中图案化聚碳酸酯基片上有镍模压印形成的周期性纳米柱阵列;所述周期性纳米柱阵列直径为250nm,周期为500nm,所述铝膜厚度为100‑200nm,优选的厚度为150nm,所述生物试剂包括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戊二醛、捕获蛋白、待测蛋白,所述捕获蛋白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单抗F1208SARS‑CoV‑2IGg‑F1208,所述待测蛋白由上述捕获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组成,采用地壳中含量丰富的铝来取代传统金、银等贵金属制备超表面,实现铝基等离激元超表面在新型冠状病毒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角度多路复用的宽带太赫兹分子指纹痕量检测光栅

    公开(公告)号:CN11121423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27834.7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角度多路复用的宽带太赫兹分子指纹痕量检测光栅,所述检测光栅包括:金属层、衬底层、光栅层和共形层;其中,金属层和衬底层自下而上复合形成;光栅层呈周期性均匀分布在衬底层上;共形层在光源通过预设的动态角度扫描检测光栅时均匀涂覆在衬底层和光栅层表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角度多路复用的宽带太赫兹分子指纹痕量检测光栅,在进行痕量检测时,不但可以增加光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对待测物质的感知性能,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基于等离激元的纳米结构平面化倒置光栅生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656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311434.4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的纳米结构平面化倒置光栅生物传感器,包括倒置的纳米结构均匀光栅、金属平面传感区、配体层和受体层,所述倒置的同质纳米结构均匀光栅和金属平面传感区构成传感器单元结构,所述金属平面传感区连接在所述倒置的纳米结构均匀光栅的上表面,所述配体层连接在所述金属平面传感区的上表面,所述受体层特异性结合在配体层表面。本发明提高了等离激元生物传感器的通用性,提高等离激元模式下生物分子检测中的近场利用效率。

    一种等离激元纳米团簇超表面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90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263160.4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等离激元纳米团簇超表面生物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传感器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层、纳米结构层和金属膜层,其中纳米结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纳米孔洞和分布于纳米孔洞表面的纳米团簇,其在纳米孔洞结构之上大量分布更小尺寸的纳米团簇结构,从而实现粗糙的等离激元超表面。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提供衬底层,在衬底层上表面涂覆光刻胶,并在光刻胶表面形成阵列排布的纳米孔洞;通过刻蚀工艺向下刻蚀直至去除所述光刻胶,形成纳米结构层,纳米结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纳米孔洞和分布于纳米孔洞表面的纳米团簇;在纳米结构层上形成金属膜层。该方法可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具有粗糙等离激元超表面的生物传感器。

    一种等效电路深度学习的等离激元超材料光谱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01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47640.7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等效电路深度学习的等离激元超材料光谱预测方法和装置,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法(RCWA)得到样本数据,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该方法的神经网络输入为等离激元超材料的结构参数,输出为等效电路参数,将其代入等效电路公式计算得到预测光谱。本发明在深度神经网络中融入等效电路知识,克服了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和等效电路设计方法的繁琐设计过程,极大节省超材料结构参数设计时间、等效电路建模时间和硬件成本,同时在小样本数据上实现等离激元超材料光谱的精准预测,对比相同条件下的传统深度神经网络,该方法有效提升光谱预测精度和神经网络泛化性能,易于推广到其它等离激元超材料模型中。

    一种基于厚度复用薄层宽带太赫兹指纹痕量检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3000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333531.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厚度复用薄层宽带太赫兹指纹痕量检测传感器,包括器件,所述器件由棱镜和共振介质腔层组成,共振介质腔层上端涂覆待测物层,所述待测物层选用液态非极性材料,所述待测物其上设置为介质固体薄层,介质固体薄层用于涂覆待测物;还包括棱镜层、隔绝层、液体共振腔层以及载物层;所述棱镜层、隔绝层、液体共振腔层以及载物层自下而上复合形成全介质层;所述待测物层在检测时涂覆在载物层表平面上,以TM波作为检测的信号源,通过微流控改变液体共振腔层的厚度,得到的包络为样品的指纹谱,利用指纹谱来辨别样品。根据单个液体介电层的厚度的吸收峰的差异,区分基次共振和高次共振。指纹特征点的频率偏差低至0.001THz。

    一种基于角度扫描增强红外光谱吸收的介质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214494.2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角度扫描增强红外光谱吸收的介质超表面,所述介质超表面包括:下层金属层、中间层衬底层、上层介质光栅以及上层共形化合物;所述下层金属层和所述中间层衬底层为自下而上复合形成;所述上层介质光栅呈周期性均匀分布在所述中间层衬底层上;所述上层共形化合物在通过预设角度的光源扫描时均匀涂覆在所述中间层衬底层和所述上层介质光栅表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角度扫描增强红外光谱吸收的介质超表面,在利用此介质表面进行痕量检测时,不但可以增加光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对物质的感知性能,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