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4429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070398.0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类干涉信号解相方法,该方法利用迁移学习的思想,利用仿真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集,同时提出一种解相神经网络模型结构,最后训练出神经网络,而该神经网络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测量中的类干涉信号的解相,进而用于实际测量中的位移重构。本发明利用仿真数据形成数据集,避免了构建模型过程中耗时耗力的数据集准备过程,极大节省了模型的开发周期。本发明标记函数生成过程即适用于模型训练,也适用于解相过程中标记信号的生成。本发明生成出的模型可以匹配类干涉信号,只要信号可以表示为cos(φt)的形式的都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解相。
-
公开(公告)号:CN1142176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83062.9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子数据提取的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包括案件现场勘察的各种环节。虚拟仿真实训的内容涵盖电子数据现场勘查、网络安全现场执法、网络案件侦查推演、计算机取证技术实验以及法律法规学习考核。实训过程中,可以在虚拟3D场景中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对各种涉案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同时可以利用虚拟机模拟真实的电脑,对其中电子数据进行取证。做过操作的物证信息皆可在在虚拟场景的菜单栏中进行查看。实训包括:勘查准备、现场保护、现场拍照、电子数据设备搜查、计算机数据提取固定、手机数据提取固定、无线网络提取固定、填写现场勘查文书、电子数据设备封存及综合演练环节。
-
公开(公告)号:CN10873709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494011.8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现勘记录可信模型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可信化操作的方法,该系统将数字现勘记录可信模型记作T,T=(E,A,DR,TR,Sign),TR是可信的数字现勘记录集合,TR={tri|tri=dri+Sign(dri)},Sign是可信化操作。上述记录的数据如果被篡改,会导致验证失败,可信现勘数据trn可以被验证。本发明针对犯罪现场勘查中产生的数字记录,对其进行可信化处理进而生成一份可信的现勘数字记录,该记录的可信度表现在防篡改和不可否认性,因为终端是专人专用,数字签名保证了数据采自于哪一台终端,因此终端持有人无法否认,不仅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拍摄的照片、录像易被篡改的技术问题,而且解决了如何补签名和代签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1457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40223.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低频多普勒信号频率提取方法,首先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其需要的目标参数,然后对特定的目标进行的相关多普勒信号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和信号值序列分离。选择并构建模型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进行对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选择和构建,并完成模型训练和评估,对得到的模型进行评估得到可靠的模型。最后完成隔直及频域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或时频分析方法具体提取所需多普勒频率。本发明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有限采样的超低频(毫赫兹)多普勒信号进行精准函数生成,实时生成的新的易于进行频域分析的多普勒信号数据数据,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有限采样超低频信号难以从频域提取其频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22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32863.9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IPC: G01S17/58 , G01S7/4911 , G01S7/4912 , H03L7/093 , H03L7/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折射激光自混合多普勒测速方法,该方法基于大频差双折射双频He-Ne激光器的自混合干涉效应,首先利用激光器产生的两个正交偏振激光模式对同一个移动目标探测,同时产生自混合干涉;然后如果想获得两个正交偏振激光模式的自混合干涉信号,需要利用一个沃拉斯特偏振分光棱镜,在系统的探测端将两个模式分开探测,利用两个光电探测器分别进行独立探测,得到多普勒频移混频信号,将混频信号中的差频项可以提取出来,最后利用多普勒频移与速度的线性关系计算出目标实际运动速度。本发明有效扩大了自混合干涉测速技术的可测范围,由于光载微波频率主要取决于激光腔的双折射晶体元件,因此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速度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76027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63448.8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IPC: G06F40/284 , G06N3/04 , G06N3/0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缉私案件情报抽取方法,提出了面向大数据的缉私信息抽取模型,并对该模型在真实案件复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验证。首先基于缉私案件信息,构建缉私案件的情报要素表达模型;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实现各类缉私情报要素的自动抽取;最后结合单据链、资金链和货物链证据链条,实现大数据环境下智能化的缉私情报抽取效果验证。本发明通过借鉴要素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缉私案件相关的信息为数据源,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缉私情报抽取模型,形成一种缉私案件情报自动抽取的缉私情报服务方法,并开展实验验证分析,实现了情报自动抽取,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0944317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190467.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Inventor: 吴育宝
IPC: H04W8/00 , H04W64/00 , H04B17/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数字通讯设备特征发现和识别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启动便携式SDR设备。步骤2:选择一个无线信号模块加载。步骤3:捕获无线信号数据存入设备缓冲。步骤4:分析模块对缓冲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无线信号中包含的移动数字通讯设备硬件特征码。步骤5:识别上述步骤4中发现的硬件特征码码值是否是指定的硬件特征码值,若是则转到步骤6,若不是则转到步骤4。步骤6:对步骤5的识别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以收集移动数字通讯设备的存活状态以及其与SDR设备的大致距离。该方法针对公共安全行业的需求,通过加载相应协议的软件包,很好地实现对不同通讯协议信号中多种硬件特征码的发现和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87370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94011.8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现勘记录可信模型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可信化操作的方法,该系统将数字现勘记录可信模型记作T,T=(E,A,DR,TR,Sign),TR是可信的数字现勘记录集合,TR={tri|tri=dri+Sign(dri)},Sign是可信化操作。上述记录的数据如果被篡改,会导致验证失败,可信现勘数据trn可以被验证。本发明针对犯罪现场勘查中产生的数字记录,对其进行可信化处理进而生成一份可信的现勘数字记录,该记录的可信度表现在防篡改和不可否认性,因为终端是专人专用,数字签名保证了数据采自于哪一台终端,因此终端持有人无法否认,不仅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拍摄的照片、录像易被篡改的技术问题,而且解决了如何补签名和代签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9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29790.0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IPC: G06F18/2415 , G06F18/2431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6/29 , G06N3/042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4 , H04W4/029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移动用户位置预测方法,基于用户轨迹数据预测模型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端、数据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输出端,以目标用户预设时长的历史轨迹数据为输入,以相距预设时长预设时间间隔的预测轨迹数据为输出,构建用户轨迹数据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目标用户的下一个访问位置。本发明通过对位置序列分段,捕捉用户的移动行为规律,刻画用户短期偏好和长期偏好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用户个性化的行为规律偏好表示,最终得到较为精准的位置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1197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1390555.3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森林防火监控数据的无人机部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地面传感器节点接入空中无人机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旋翼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节点;(2)构建以最大化地面传感器节点上传数据到无人机基站通信的和速率为目标的优化问题;(3)构建基于博弈论的优化模型,将步骤(2)中的问题建模为无人机为参与者的非合作博弈模型;(4)采用分布式学习算法迭代得到无人机的部署策略,直到步骤(2)中的优化问题达到最优,旋翼无人机最终位置被确定。本发明在保证传感器节点QoS的前提下,达到整个系(56)对比文件唐树祝;游鹏;闫大伟;雍少为.基于改进NSGA2的临近空间通信网络优化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第14期),全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