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4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3416.3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李庆海 , 徐衍会 , 董烨 , 李雪松 , 李付强 , 孙宇航 , 罗亚洲 , 刘一民 , 张晶 , 梁明亮 , 季节 , 刘健 , 王超 , 李玟萱 , 高杨鹤 , 赵伟 , 徐鹏 , 潘艳 , 訾鹏 , 姜尚光 , 肖伟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频率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考虑新能源参与调频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引入系数α,得到新能源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引入系数A,保证新能源在系统中的占比为1‑α,得到新能源系统频率响应简化模型;将固定参数涡轮机模型改进为随深度调峰程度而变化的变参数涡轮机模型,忽略中、低压缸之间连通管的蒸汽体积影响参数,得到涡轮机简化模型;将涡轮机简化模型代替固定参数涡轮机模型,得到考虑新能源参与调频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本发明提高了系统对频率波动的适应能力,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深度调峰工况下电力系统的频率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07159.6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并联系统的功角失稳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交直流并联系统中直流故障导致的直流功率变化量;根据所述直流功率变化量,计算交直流并联系统的潮流转移通道强度因子;基于所述潮流转移通道强度因子判断所述直流并联系统是否存在功角失稳的风险。本发明将交流联络线功率峰值达到静稳极限作为判断系统可能失稳的关键特征,通过计算交直流并联系统的潮流转移通道强度因子,作为功率转移支撑强度指标,实现了直流故障后系统功角失稳的快速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87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565338.1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局部量测的暂态功角失稳判别方法及系统,根据各振荡中心支路的潮流参数,计算所有振荡中心支路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并利用局部量测的方法,计算负荷注入系统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结合两部分的功率变化量,利用暂态功角失稳判据,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失稳。本发明还考虑了负荷注入系统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克服了仅用振荡中心支路的势能代表系统中网络的全部势能成分,忽略负荷支路的暂态能量成分所导致的不能及时监测出系统暂态失稳的缺陷,能够比现有方法更早的达到系统固有的势能峰值出现时间,使系统暂态失稳故障能够更早地监测出来。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53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609710.X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时空特性的充电需求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判断待充电电动汽车的汽车类型,得到待充电汽车类型;根据待充电汽车类型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分别确定充电时间约束条件和充电位置约束条件;根据充电站集合中每个充电站的位置属性和每个充电站的负荷分布特性,得到充电站充电功率条件集合;根据充电时间约束条件、充电位置约束条件和充电站充电功率条件集合对碳排放量目标函数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充电站点和充电功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及系统,同时考虑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的时空特性以及不同充电站的位置属性和负荷分布情况对充电需求进行管理,有助于优化负荷特性,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87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65338.1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局部量测的暂态功角失稳判别方法及系统,根据各振荡中心支路的潮流参数,计算所有振荡中心支路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并利用局部量测的方法,计算负荷注入系统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结合两部分的功率变化量,利用暂态功角失稳判据,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失稳。本发明还考虑了负荷注入系统随着发电机的暂态功角变化所产生的功率变化量,克服了仅用振荡中心支路的势能代表系统中网络的全部势能成分,忽略负荷支路的暂态能量成分所导致的不能及时监测出系统暂态失稳的缺陷,能够比现有方法更早的达到系统固有的势能峰值出现时间,使系统暂态失稳故障能够更早地监测出来。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16125.8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风机场站暂态过电压量化估计与抑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暂态过电压分析及抑制领域,方法包括:对新能源风机场站中发生短路故障的风机进行暂态过电压过程分析,确定出现新能源机端工频过电压峰值的阶段并确定新能源机端输出的有功无功电流和新能源机端暂态过电压峰值表达式;确定新能源机端暂态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对应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添加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新能源机端能够实现抑制暂态过电压的无功比例系数值范围。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新能源输出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过电压计算公式。另外,考虑了添加无功补偿设备SVG对新能源过电压的影响,并给出了考虑SVG后的新能源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56487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911273778.9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紧急切机控制策略表整定方法。离线阶段:再现事故预案故障;对故障后领先机群施加相同控制命令,记录其电磁功率曲线;计算相应系统减速能量,确定领先机群灵敏度序列表;计算系统在确定发电机组不同切机比例下减速能量,形成减速能量‑切机比例曲线,确定切机比例上限。在线阶段:获取故障期间历史量测数据;计算系统积累的不平衡能量,并预测故障后电磁功率曲线;依据三角形近似法,迭代求解紧急控制量;结合发电机灵敏度和切机比例上限形成切机方案。本发明可以极大地降低故障后紧急控制量预估的保守性,充分发挥了高灵敏度机组对恢复系统暂态稳定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切机量,降低了紧急控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53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09710.X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时空特性的充电需求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判断待充电电动汽车的汽车类型,得到待充电汽车类型;根据待充电汽车类型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分别确定充电时间约束条件和充电位置约束条件;根据充电站集合中每个充电站的位置属性和每个充电站的负荷分布特性,得到充电站充电功率条件集合;根据充电时间约束条件、充电位置约束条件和充电站充电功率条件集合对碳排放量目标函数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充电站点和充电功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及系统,同时考虑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的时空特性以及不同充电站的位置属性和负荷分布情况对充电需求进行管理,有助于优化负荷特性,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20629.4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构网型储能并网容量配置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并网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拓扑结构确定新能源支路电路向量关系和构网型储能支路电路向量关系;确定送端等效电路向量关系;确定构网型储能并网点电压以及并网点有功坐标和无功功率坐标;确定构网型无功‑电压控制及有功‑频率控制公式,确定构网型控制约束向量;根据送端等效电路向量关系及构网型控制约束向量确定送端等效电路;根据送端等效电路及构网型储能暂态响应过程确定送端暂态过电压峰值场景下考虑构网型控制约束等效电路;确定构网型并网容量配置。本发明能够保证构网型储能并网容量的计算结果下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19209.4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调相机暂态功角稳定判别方法及系统,涉及分布式调相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考虑新能源故障过程中的控制切换过程,确定故障后以及故障期间不同故障类型下调相机功角特性;基于所述调相机功角特性构建系统能量函数;基于所述系统能量函数计算调相机功角稳定裕度;基于所述调相机功角稳定裕度确定系统功角稳定临界切除角;在设定极限切除时间,基于所述系统功角稳定临界切除角,对调相机暂态功角稳定进行判别。本发明在判别调相机暂态功角稳定时考虑了新能源控制切换,提高了判别的准确性,相比于现有的时域仿真法,大幅减小计算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