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07948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1481747.3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树蜂的植物源引诱剂,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反‑柠檬烯。本发明的引诱剂是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其成分和配比模仿自然中的寄主树种,对松树蜂有引诱作用,但对天敌和其他昆虫无害,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实地诱捕试验,此配方的植物源引诱剂诱捕数量多,效果稳定,尤其对中国发生的松树蜂的诱捕有较好的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7319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710150677.7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17 , G06V10/7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松受灾等级判定方法及其判定系统,其中所述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无人机上搭载的摄像机拍摄油松样地图像;S2:利用二型模糊聚类算法对所述油松样地图像中的受灾油松进行区域分割,并计算受灾油松区域占所述油松样地区域的比值;S3:结合地面调查统计的失叶率判断油松受灾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085731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150677.7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松受灾等级判定方法及其判定系统,其中所述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无人机上搭载的摄像机拍摄油松样地图像;S2:利用二型模糊聚类算法对所述油松样地图像中的受灾油松进行区域分割,并计算受灾油松区域占所述油松样地区域的比值;S3:结合地面调查统计的失叶率判断油松受灾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9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2738.4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扰山茱萸蛀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所述迷向剂包括(Z)‑7‑二十碳烯‑11‑酮一种单体化合物或(Z)‑7‑二十碳烯‑11‑酮、(Z)‑7‑二十三碳烯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所述混合物中,(Z)‑7‑二十碳烯‑11‑酮和(Z)‑7‑二十三碳烯的用量比为2:1。所述迷向剂应用时,需制备为迷向丝,布置于田间。本发明提供的专门干扰山茱萸蛀果蛾成虫交配的高效、稳定的性信息素迷向剂,专一性强、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经济高效,持效期长,可以用于田间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并减少田间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山茱萸药材的用药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285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42739.9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害虫监测和诱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引诱山茱萸蛀果蛾雄虫的引诱剂、诱芯及诱捕装置,所述引诱山茱萸蛀果蛾雄虫的引诱剂,包括(Z)‑7‑二十碳烯‑11‑酮的单一化合物,或者(Z)‑7‑二十碳烯‑11‑酮与(Z)‑7‑二十三碳烯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山茱萸蛀果蛾雄虫的引诱剂,其专一性和引诱力强、绿色无污染且不伤害天敌、使用方便,利用其制备的诱芯以及配套诱捕装置,不仅能够达到监测和防控山茱萸蛀果蛾的目的,而且能够用于林间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减少林间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山茱萸药材的用药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94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81747.3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树蜂的植物源引诱剂,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反‑柠檬烯。本发明的引诱剂是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其成分和配比模仿自然中的寄主树种,对松树蜂有引诱作用,但对天敌和其他昆虫无害,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实地诱捕试验,此配方的植物源引诱剂诱捕数量多,效果稳定,尤其对中国发生的松树蜂的诱捕有较好的特异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