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56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97711.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林小蠹特异性引物、试剂、试剂盒及应用。所述长林小蠹特异性引物包含CLSSF2和CLSSR4,所述CLSSF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LSSR4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基于所述长林小蠹特异性引物,构建了长林小蠹的分子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能快速、准确地实现针对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的鉴定。将本发明提供的长林小蠹特异性引物、试剂、试剂盒用于国内外苗木调运、货物运输等检疫工作中长林小蠹的快速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助于提高检疫部门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580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839177.0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引诱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林小蠹成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长林小蠹成虫植物源引诱剂,其活性成分由质量比为(2‑3):1的α‑蒎烯和乙醇,或者,由α‑蒎烯和乙醇进一步和3‑蒈烯、β‑蒎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其具有制作成本低、生产操作简单、诱捕效果显著的特点,可以有效的监测长林小蠹的发生,大幅度降低长林小蠹种群密度,降低成本、遏制该入侵生物的蔓延和传播。
-
公开(公告)号:CN107904315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73881.7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锈色棕榈象甲特异性引物及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锈色棕榈象甲线粒体COI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所述特异性引物对核苷酸序列分别见序列表SEQ ID No.1-2和SEQ ID No.3-4所示。本发明的锈色棕榈象甲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是以样品总DNA为模板,利用上述两对引物的任一对进行PCR扩增,根据琼脂糖电泳判定结果。本发明引物特异性好,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为锈色棕榈象甲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634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98011.7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树蜂特异性SS-COⅠ引物对及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本发明以松树蜂为靶标,与松树蜂在国内同域发生和同属近缘的其他4种树蜂(Sirex nitidus,新渡户树蜂Sirex nitobei,烟角树蜂Tremex fuscicornis,黑顶扁角树蜂Tremex apicalis)作为参照,设计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引物,并构建和优化了松树蜂快速分子检测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54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6323.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样品仓、移动装载架和检测传感器,样品仓设置多个并排布置的样品放置孔;移动装载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样品仓侧方,移动装载架分为多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均装载有多个激发光源和滤光片,不同的检测区上的激发光源波长不同;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样品发射光穿过滤光片后的延伸线上。通过移动装载架移动,实现不同的检测区对应于样品仓,通过不同检测区的切换,可以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源和不同波长的滤光片实现多荧光通道的检测,而且在同一检测区,可对多个样品进行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装置加工难度低,装置造价低廉,可以进行多通道同时检测,检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303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128154.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4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林小蠹幼虫高效人工饲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含有韧皮部的树皮打粉获得树皮粉;将树皮粉与水按照体积比(1.8~2.2):1混匀树皮粉至无结块,手捏成团,制得松开微散状态的团块饲料;将团块饲料置于容器中压实,确保容器翻转倒立时团块饲料不往下掉也不松散的状态;在团块饲料表面戳出小孔至刚好容纳一粒卵,将长林小蠹的卵放置孔内,确保卵的尖端裸露,卵的其他部分被团块饲料包裹。本发明饲养的方法实现了长林小蠹从卵至蛹成功羽化,成活率在72%以上,可满足对长林小蠹幼虫,蛹等虫态样本的需求,相比原木段饲养的方法可更直观了解昆虫发育情况,满足实验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58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86149.3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PCR检测仪,涉及荧光检测技术领域。荧光PCR检测仪包括:加热台主体部及加热台分体部,加热台分体部可拆卸式连接于加热台主体部;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与加热台主体部连接;荧光信号检测模块,适于获取样品的荧光检测数据;图像采集模块,适于获取样品的荧光检测图像。本发明提供的荧光PCR检测仪,可以集加热检测反应、荧光成像可视化于一体,携带方便,使用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158788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295671.0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昌回林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昆虫性诱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线角木蠹蛾性诱剂及诱芯。所述小线角木蠹蛾性诱剂包括性诱剂有效成分,所述性诱剂有效成分包括顺-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反-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和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本发明提供的小线角木蠹蛾性诱剂,不论是用来作虫情测报,用诱捕法直接捕杀,还是干扰交配法防治小线角木蠹蛾,均有利于保护小线角木蠹蛾的天敌,兴益除害,充分发挥防治小线角木蠹蛾的威力,提高防治小线角木蠹蛾的效果,还可避免施用化学农用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948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1481747.3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树蜂的植物源引诱剂,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反‑柠檬烯。本发明的引诱剂是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其成分和配比模仿自然中的寄主树种,对松树蜂有引诱作用,但对天敌和其他昆虫无害,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实地诱捕试验,此配方的植物源引诱剂诱捕数量多,效果稳定,尤其对中国发生的松树蜂的诱捕有较好的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51910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501806.2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拒食剂组合物,具体是一种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性拒食剂及其使用方法。该拒食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银杏叶提取物1‑4重量份、仿生胶45‑180体积份。本发明把具有粘附作用的仿生胶与具有拒食作用的银杏次生物质进行结合,即可以对较小幼虫具有粘附效果,又能对所有幼虫产生拒食作用。作为植物源拒食剂,其拒食效果明显,持续时间长,对环境没有污染,对植物正常生长没有影响,为美国白蛾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另外,银杏叶提取物与银杏內酯相比同样具有明显的拒食效果,并且在市场上更加廉价易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