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0412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520619.X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滴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盆栽植物的自动滴灌浇水设备,其包括贮水箱、固定支架、控制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滴灌装置,所述贮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贮水箱下方的固定支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贮水箱通过主水管相连,所述主水管经过所述控制器后分为若干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的出水端封堵,其管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多个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所述滴灌装置呈环状,所述分支水管嵌于所述滴灌装置的环状表面内部,所述滴灌装置的环状表面设有若干滴灌出水孔。本发明能够根据盆栽植物种类所需的土壤含水量范围进行目标滴灌浇水,而且浇水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89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18863.2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确定方法、处理器及确定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采集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土壤内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检测器采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根据所述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及所述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可以定量植物达到最优水分利用效率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最优区间,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植物与大气间水、碳耦合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567800.6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具体为:(1)构建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得到若干个生态服务功能和每个生态服务功能中对应的评价指标;(2)对各评价指标赋值,得到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3)采用指数法得到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综合指数EI,根据计算得到的EI,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本发明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和计算,解决了景观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无法定量评价的问题,为景观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决策信息依据和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1161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98526.1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包括:隔离边墙、集水槽、挡墙及收集装置;所述隔离边墙设置于坡面的基岩面上,所述集水槽对应于所述隔离边墙设置,所述挡墙内分别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所述表层导流管对应于所述集水槽设置,所述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中挡墙内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能够对土壤壤中流分层观测,能够很好的验证水量平衡方程,实现对坡面水量过程全面的观测;具有结构简单、观测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821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7810.7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包括:隔离边墙、集水槽、挡墙及计量装置;所述隔离边墙设置于坡面的基岩面上,所述集水槽对应于所述隔离边墙设置,所述挡墙内分别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所述表层导流管对应于所述集水槽设置,所述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所述计量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中挡墙内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计量装置连通,能够实时监测壤中流流量的动态变化,实现壤中流流量信息的分层与采集;具有结构简单、观测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06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10543964.5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包括获取待调控油松林的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根据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通过预知模型计算与实际林分密度及可修改林分密度分别对应的森林截留能力;按照森林截留能力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密度调控。本发明根据森林截留能力获取最优的林分密度,并以该最优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实现调控后的油松林可以达到最佳水源涵养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89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518863.2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确定方法、处理器及确定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采集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土壤内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检测器采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根据所述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及所述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可以定量植物达到最优水分利用效率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最优区间,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植物与大气间水、碳耦合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262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67800.6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具体为:(1)构建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得到若干个生态服务功能和每个生态服务功能中对应的评价指标;(2)对各评价指标赋值,得到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3)采用指数法得到景观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综合指数EI,根据计算得到的EI,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本发明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和计算,解决了景观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无法定量评价的问题,为景观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决策信息依据和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59455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510591501.6
申请日:2015-09-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导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混交林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待改造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调查,计算该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价指数;(2)对于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数处于“差”的低产劣质林木进行择伐;(3)在砍伐后的空地块进行穴状整地;(4)选择合适的树种,在处理好的空地块上用植苗法进行补植;(5)对补植后的人工林进行围栏抚育管护。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林改造方法为现有人工林改造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生态的改造技术,加快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恢复,达到小投入、高成效的生态恢复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59455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591501.6
申请日:2015-09-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导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混交林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待改造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调查,计算该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价指数;(2)对于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数处于“差”的低产劣质林木进行择伐;(3)在砍伐后的空地块进行穴状整地;(4)选择合适的树种,在处理好的空地块上用植苗法进行补植;(5)对补植后的人工林进行围栏抚育管护。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林改造方法为现有人工林改造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生态的改造技术,加快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恢复,达到小投入、高成效的生态恢复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