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ALA6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3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1594070.6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赵雁 李宛宣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ALA6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胁迫高温(30℃、35℃、40℃)和胁迫时间(0d、2d、4d)对‘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eqin’)不同部位(根、茎、叶)中12个P4型ATP酶基因(Aminophospholipid ATPase,ALA1~ALA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下胁迫0~4d,紫花苜蓿P4型ATP酶基因大部分表现为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根和茎在35℃胁迫4d后、叶在30℃胁迫4d后,ALA6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408.50、51.50、17.66。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ALA6耐热相关性最高;ALA2耐热相关性较高;ALA1、ALA4和ALA5耐热相关性较低;ALA3和ALA7~ALA12耐热性相关性最低。综合试验结果推测ALA6基因与紫花苜蓿的耐热性有关。

    德钦野生紫花苜蓿组培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7326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440085.6

    申请日:2012-11-07

    Abstract: 德钦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ao sativa L.)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取野生紫花苜蓿的幼嫩叶片进行原球茎诱导、分化、壮苗、生根培养。通过本发明方法,繁育的野生紫花苜蓿在一月内可增殖系数为10,平均生根率为98%,平均移栽成活率为95%,极大地提高了野生紫花苜蓿的繁殖系数,阻止了由于野外植株少缺乏种子及种子成活率低,导致该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为该物种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繁殖方法。

    一种利用ALA6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3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94070.6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赵雁 李宛宣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ALA6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胁迫高温(30℃、35℃、40℃)和胁迫时间(0d、2d、4d)对‘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eqin’)不同部位(根、茎、叶)中12个P4型ATP酶基因(Aminophospholipid ATPase,ALA1~ALA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下胁迫0~4d,紫花苜蓿P4型ATP酶基因大部分表现为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根和茎在35℃胁迫4d后、叶在30℃胁迫4d后,ALA6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408.50、51.50、17.66。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ALA6耐热相关性最高;ALA2耐热相关性较高;ALA1、ALA4和ALA5耐热相关性较低;ALA3和ALA7~ALA12耐热性相关性最低。综合试验结果推测ALA6基因与紫花苜蓿的耐热性有关。

    白三叶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888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1076580.8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提供一种白三叶(Trifoliumrepens L.)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白三叶的种子进行消毒、诱导分化、壮苗、生根培养及移栽等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繁育的白三叶无菌苗在两月内可增殖系数为20,丛生芽诱导分化率为95%,平均生根率为99%,平均移栽成活率为97%,极大地提高了白三叶的繁殖系数,建立了高效稳定的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为白三叶种苗脱毒、进行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有效的繁殖方法。

    白三叶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88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6580.8

    申请日:2016-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1 A01H4/008

    Abstract: 提供一种白三叶(Trifoliumrepens L.)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白三叶的种子进行消毒、诱导分化、壮苗、生根培养及移栽等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繁育的白三叶无菌苗在两月内可增殖系数为20,丛生芽诱导分化率为95%,平均生根率为99%,平均移栽成活率为97%,极大地提高了白三叶的繁殖系数,建立了高效稳定的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为白三叶种苗脱毒、进行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有效的繁殖方法。

    利用SOD酶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451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70621.0

    申请日:2015-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SOD酶鉴定紫花苜蓿耐热性的方法,它涉及植物耐热性鉴定技术领域,它的鉴定步骤为:(1)、植物材料和高温胁迫处理;(2)、SOD活性测定和同工酶电泳及染色;(3)、RNA的提取与反转录;(4)、引物序列;(5)、数据统计分析。它于人工气候箱内,模拟自然生境,在35℃/30℃(昼温/夜温)条件下,对土培紫花苜蓿成苗进行长期高温胁迫。通过测定SOD酶活性、同工酶谱和SOD酶的mRNA转录水平来鉴定紫花苜蓿的耐热性,鉴定需要的时间短,结果可靠。

    一种基于体细胞胚途径获取黑籽南瓜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12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58085.9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细胞胚途径获取黑籽南瓜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涉及胚性愈伤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步骤包括:S1、获取外植体;S2、初级愈伤组织培养基进行诱导和培养;S3、初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S4、胚性愈伤组织的和培养。本发明通过步骤S1获取合适的外植体,并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放入初级愈伤组织培养基上进行初级愈伤组织的培养,获得初级愈伤组织后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最后将经过多次继代培养的继代愈伤组织转入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获得大量的胚性愈伤组织,便于后期的转基因实验。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7025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42613.X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由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硫酸小檗碱1‑10%、增溶剂1‑10%、农药助剂5‑15%、防腐剂0.1‑1%;其中,硫酸小檗碱为化学合成或中药中提取纯化,分子式为C20H18NO8S;增溶剂与硫酸小檗碱的摩尔比为1:1‑2;本发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主要含有硫酸小檗碱0.5%~1%,加上增溶剂、农药助剂与水补足到100%;该新农药的剂型为微乳剂、水剂或水乳剂;使用方法为:稀释500~1000倍液,于烟苗移栽后7‑10天左右进行灌根或喷淋烟株根茎基部,每间隔7‑10d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本发明抗菌谱广,对烟草青枯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农用链霉素,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低毒,没有残留,环境污染小。

    迪庆野生型百脉根快速繁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0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17185.2

    申请日:2015-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迪庆野生型百脉根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MS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每升培养基中包括:大量元素50ml,微量元素5ml,有机元素5ml,铁盐5ml,蔗糖30g,肌醇0.lg,琼脂粉8g,pH为5.8,使用高压灭菌锅,保压灭菌30min;消毒百脉根种子、无菌接种,当14d时种子萌发后两片子叶展开,取其下胚轴,切段,接种于含2,4-D、KT,pH=5.8的MS培养基上,继代2~4次的愈伤组织接入含NAA、6-BA的MS培养基;当诱导出的芽长至5-8cm时,将不定芽切为1.0cm小茎段,每个小茎段上至少有一个节间,把小茎段下端插入含有NAA和碳粉的1/2MS培养基中生根。本发明的迪庆野生型百脉根繁殖方法,扩繁时间短、繁殖系数大,提高了迪庆野生型百脉根的繁殖系数、缩短繁殖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