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3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65026.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株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无毒稻瘟菌株及其应用,该稻瘟菌命名为水稻稻瘟菌M16‑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677。另外,稻瘟菌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稻瘟菌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后,再接种至PDB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得到所述发酵液。本发明利用M16‑1菌株发酵液激发水稻植株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抵抗致病病原菌的侵染,应实现对稻瘟病的生物控制。该M16‑1菌株发酵液能激发水稻的广谱抗病性,且与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控制稻瘟病不同,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20139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43051.X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丽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 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赖氨酸的小麦粉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准备高甜玉米粒并进行预处理。S2.将高甜玉米粒粉碎至100-120目,干燥后得到高甜玉米粉。S3.按质量份数计,将高甜玉米粉10-20份、小麦粉50-70份、糯小麦粉15-20份混分混合后,得到所述富含赖氨酸的小麦粉。本发明将经过特殊处理的高甜玉米粉与小麦粉、糯小麦粉混合后得到了一种富含赖氨酸的小麦粉。本发明所得小麦粉口感适宜,且小麦粉中的赖氨酸在制成食品时损失较少,可以起到应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04381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710250402.0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psbA‑trnH序列分析结合重要表型形状选择的高效率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育种领域,该方法在地缘来源和重要表型性状划分亲本群体的基础上,利用psbA‑trnH序列分析双亲的遗传距离,结合重要表型性状组配,经人工去雄授粉产生杂种F1代蒴果,再经组培快繁或种子直播育苗,快速产生大量杂种F1代种苗应用于生产。本发明的方法利用psbA‑trnH序列分析技术为白及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并利用组培快繁技术或种子直播育苗固定杂种优势,迅速获得数量巨大的F1代杂种株系。
-
公开(公告)号:CN1098201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42696.1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丽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 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23L7/10 , A23L33/105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天然花青素的小麦粉的制备方法,包括:S1.选择富含天然花青素的米的油糠,并制备膨化油糠。S2.将步骤S1所得膨化油糠破碎至100-120目,得到油糠粉。S3.将步骤S2所得油糠粉与小麦粉按预设比例混合,得到所述富含天然花青素的小麦粉。步骤S1所述富含天然花青素的米的油糠为紫米油糠或黑米油糠或两者的混合物。本发明将富含天然花青素的米的油糠进行了深加工处理,提高了紫米油糠、黑米油糠的经济价值。同时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油糠膨化处理技术,膨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天然花青素的有效成分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5308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1365026.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株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无毒稻瘟菌株及其应用,该稻瘟菌命名为水稻稻瘟菌M16‑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677。另外,稻瘟菌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稻瘟菌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后,再接种至PDB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得到所述发酵液。本发明利用M16‑1菌株发酵液激发水稻植株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抵抗致病病原菌的侵染,应实现对稻瘟病的生物控制。该M16‑1菌株发酵液能激发水稻的广谱抗病性,且与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控制稻瘟病不同,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7504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69414.7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丽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 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23L33/10 , A23L33/105 , A23L7/109 , A21D13/06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肛肠疾病的面食辅助添加剂,包括添加剂部分和配方量的糯小麦粉。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添加剂部分,包括:花椒叶1-3份、桑叶4-6份、辣木叶2-3份。所述添加剂部分的使用量为面食原料质量的3‰-3%,所述糯小麦粉为15-20%。所述添加剂部分的制备方法为:S1.准备新鲜的花椒叶、桑叶和辣木叶并分别进行预处理。S2.将预处理完毕的花椒叶、桑叶和辣木叶干燥后破碎至80-120目。S3.将破碎后的花椒叶、桑叶和辣木叶按照配方量混合后得到所述面食辅助添加剂。本发明提供的缓解肛肠疾病的面食辅助添加剂可以有效缓解肛肠疾病,尤其是痔疮,可明显的缓解其搔挠、疼痛等症状。
-
公开(公告)号:CN109820140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43053.9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丽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 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色小麦全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准备预处理完毕的红色小麦、白色小麦、黄色小麦、黑色小麦中的至少2种。S2.分别将步骤S1准备好的小麦进行酸水水洗或碱水水洗,水洗完毕后干燥待用。S3.分别将步骤S2所得干燥后的小麦破碎至100-120目,之后将破碎完毕的各色小麦粉按比例混合后得到彩色小麦全粉。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彩色小麦全粉色泽饱满,与原色小麦相差无几,且过程中不使用固色剂等试剂,所得小麦粉安全可靠。同时,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彩色小麦全粉可以有效保留各色小麦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损失率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29013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250116.6
申请日:2013-06-2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植物育种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WF1、WR1进行PCR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5μl的loading buffer,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40min;紫外透射仪上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野生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2928bp;突变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53bp,突变型为含有劣势基因Hwc3(t)的材料。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快速、高效地鉴别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
-
公开(公告)号:CN1032901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50116.6
申请日:2013-06-2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植物育种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WF1、WR1进行PCR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5μl的loading buffer,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40min;紫外透射仪上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野生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2928bp;突变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53bp,突变型为含有劣势基因Hwc3(t)的材料。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快速、高效地鉴别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0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48948.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Pi‑Pprs42基因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负调控水稻抗病性的miRNA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Pprs42,Pi‑Pprs42基因在水稻植株中受稻瘟病菌侵染诱导表达,过表达Pi‑Pprs42基因的水稻植株通过增强活性氧H2O2积累、防御相关基因PR1a和PBZ1,SA和JA途径关键基因OsNPR1和OsCOI1b的表达赋予水稻广谱稻瘟病抗性。本研究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水稻品种抗性改良和广谱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