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4442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59133.0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2600/13 , C12Q2600/156 , C12Q2565/125
Abstract: 一种准确鉴定滇一型三系杂交粳稻恢复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取待鉴别的水稻总DNA;步骤二,根据滇一型粳稻不育系恢复基因RF1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对RFSPF1和RFSPR21步骤三,利用步骤二引物对,以步骤一获得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步骤四、根据扩增结果,判定具有纯合恢复基因型RF1/RF1的恢复系,并将之与保持系、不育系和杂交种区分开。
-
公开(公告)号:CN101407845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33631.2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鉴定分子技术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取待鉴定材料种子5粒于20-35℃发芽,发芽5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用依照水稻第10染色体特定长臂区段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JI,进行PCR反应;2%的琼脂糖(含EtBr0.1ug/ml)凝胶电泳;在紫外透射仪上检测PCR产物,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籼粳特性。籼稻有两个分子量分别是280bp、380bp的PCR产物;粳稻的有一个分子量为280bp的PCR产物,由此鉴定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特性。本发明的效果用途能快速、有效鉴别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0403880C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510010632.7
申请日:2005-01-3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属于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粳稻不育系的繁殖方法、繁殖地域、父母本的开墒方式、父本株行距、赶粉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采用两期父本进行繁殖;父母本栽插行比为2∶14~22;母本株行距10~15cm×10~15cm;1~2粒谷苗栽插;繁殖田培肥父本;在母本抽穗5%和40%时,各喷1次“花期花时调节剂”,并且在母本抽穗5%和10%时,各喷1次“75%赤霉素结晶粉”。本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加繁殖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84530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86444.4
申请日:2012-10-1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一)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时动态记录和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的选育,(二)对选育的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进行繁殖和制种的异交结实调查及产量检验,确定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本发明方法把通常采用花时早、开花相遇、开花集中作为衡量不育系优良花时性状的指标,量化为易掌握的不育系优良花时性状选育指标。这一选育方法能快速有效选育高异交结实率的粳稻三系不育系,所选育的不育系用于杂交粳稻的繁殖和制种,其异交结实率达30%以上,平均产量达200公斤/亩以上。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成本低,选育用时短。
-
公开(公告)号:CN101455177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810233630.8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不同生态条件育性稳定的滇I型粳稻不育系的方法,属于农业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保持现有不育系选育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不同生态条件异地同季播种栽插不育系材料,采用温凉地区海拔1800~1900米和温热地区海拔1200~1300米的地域异地同季播种栽插;不育系开花前,每份材料各套6袋考察自交结实;不育系开花期间,对每份不育系材料进行花粉镜检,分析染败花粉变化情况;根据自交结实的有无和染败花粉的变化进行选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保证了不育系材料的特征特性,利用云南的立体气候条件,选育出育性稳定、生态适应性强的滇I型粳稻不育系,提高了滇I型粳稻不育系的选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55177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810233630.8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不同生态条件育性稳定的滇I型粳稻不育系的方法,属于农业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保持现有不育系选育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不同生态条件异地同季播种栽插不育系材料,采用温凉地区海拔1800~1900米和温热地区海拔1200~1300米的地域异地同季播种栽插;不育系开花前,每份材料各套6袋考察自交结实;不育系开花期间,对每份不育系材料进行花粉镜检,分析染败花粉变化情况;根据自交结实的有无和染败花粉的变化进行选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保证了不育系材料的特征特性,利用云南的立体气候条件,选育出育性稳定、生态适应性强的滇I型粳稻不育系,提高了滇I型粳稻不育系的选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09330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218250.1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分子鉴别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或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水稻Rf-1基因引物M49609BstUI进行PCR反应;反应产物加入BstUI酶在4℃酶切48h,加入3μl loading buffer,上样6μl,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50min;经UVP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可育株基因型为无育性恢复基因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611bp和199bp;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基因型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810bp、611bp及199bp。本发明的用途能快速、经济、准确鉴别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
-
公开(公告)号:CN181352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010632.7
申请日:2005-01-3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属于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粳稻不育系的繁殖方法、繁殖地域、父母本的开墒方式、父本株行距、赶粉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采用两期父本进行繁殖;父母本栽插行比为2∶14~22;母本株行距10~15cm×10~15cm;1~2粒谷苗栽插;繁殖田培肥父本;在母本抽穗5%和40%时,各喷1次“花期花时调节剂”,并且在母本抽穗5%和10%时,各喷1次“75%赤霉素结晶粉”。本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加繁殖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813517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010631.2
申请日:2005-01-3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属于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材料种植与常规方法相同,将待鉴定材料播种及移栽种植;移栽15-40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然后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且与滇型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进行PCR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PCR产物及电泳结果;再鉴定待测材料有无恢复基因,能否作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本发明可快速、有效筛选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709330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18250.1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分子鉴别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或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水稻Rf-1基因引物M49609BstUI进行PCR反应;反应产物加入BstUI酶在4℃酶切48h,加入3μl loading buffer,上样6μl,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50min;经UVP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可育株基因型为无育性恢复基因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611bp和199bp;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基因型的PCR产物酶切分子量为810bp、611bp及199bp。本发明的用途能快速、经济、准确鉴别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