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轮驱动车用的分动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4882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180022025.6

    申请日:2011-06-14

    Inventor: 吉村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3/08 B60K17/348 B60K23/0808 B60K2023/0816

    Abstract: 在将被输入到输入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后轮输出轴(12)和前轮输出轴(13)的4轮驱动车用的分动器(3)中,谋求用于实现变速功能和中央差动功能的动力传递单元的结构简化。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包括1组行星齿轮机构(20),该行星齿轮机构(20)在轴向上具有1列的齿轮组(21~23),并且各齿轮(21~23)不能沿轴向移动。

    4轮驱动车用的分动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4882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180022025.6

    申请日:2011-06-14

    Inventor: 吉村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3/08 B60K17/348 B60K23/0808 B60K2023/0816

    Abstract: 在将被输入到输入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后轮输出轴(12)和前轮输出轴(13)的4轮驱动车用的分动器(3)中,谋求用于实现变速功能和中央差动功能的动力传递单元的结构简化。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包括1组行星齿轮机构(20),该行星齿轮机构(20)在轴向上具有1列的齿轮组(21~23),并且各齿轮(21~23)不能沿轴向移动。

    驱动轴的组装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71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980615.8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将联轴器单元小型化的驱动轴的组装方法。通过测定设置于后轮车轴(44)的测定用槽(44j)的侧面(44k)与设置于联轴器盖(66)的测定用板(84)的侧面(84a)之间的尺寸(M1),检测止动环(76)在环状切口部(56f)是否扩径。因此,由于尺寸(M1)的偏差与例如包含壳体(46)的尺寸偏差和左右一对控制联轴器(36)的尺寸偏差在内的左右一对后轮车轴(44)之间的尺寸(M2)的偏差相比,适宜地变小,因此,通过检测止动环(76)是否可靠地扩径,与如以往那样测定左右一对后轮车轴(44)之间的尺寸(M2)的方法相比,能够抑制形成于嵌合孔(56a)的内周面(56d)上的环状切口部(56f)的宽度尺寸(W2)的增大。

    动力传递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5977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280071192.4

    申请日:2012-03-07

    Inventor: 吉村孝广

    Abstract: 为了提供如下动力传递装置,其无需高精度的加工、能够减少拖曳转矩,并且具备具有高响应性和大接合力的离合器,本发明具备输入轴(21)、输出轴(22)、离合器(23)以及致动器(2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离合器(23)具备离合器盘毂(31)、离合器壳体(32)、由多个内离合器盘(61)及多个外离合器盘(62)构成的离合器组件(33)、将离合器组件(33)向输出轴(22)按压的输入侧凸轮机构(34)、将离合器组件(33)向输入轴(21)按压的输出侧凸轮机构(35)、在使离合器组件(33)分离的方向上施力的复位弹簧(36)以及驱动轴(37),该驱动轴(37)具有将致动器(24)的驱动力传递给输入侧凸轮机构(34)的输入侧齿轮(37n)和将驱动力传递给输出侧凸轮机构(35)的输出侧齿轮(37d)。

    车辆用四轮驱动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105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632888.5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四轮驱动装置,若驱动第一电磁螺线管(62)以及第二电磁螺线管(102)而第一推力放大机构(56)以及第二推力放大机构(96)的第一凸轮(74、96a)与非旋转部件连接,则由于第二凸轮(76、96b)以与车速V成比例的转速旋转,所以第一凸轮(74、96a)与第二凸轮(76、96b)的相对旋转提高。因此,能够使第一推力放大机构(56)以及第二推力放大机构(96)迅速地动作,从而迅速地切换第一断接机构(36)以及第二断接机构(54)的断接状态。

    车辆用差速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8861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80005209.1

    申请日:2011-11-04

    Inventor: 吉村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08 F16H2048/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差速装置,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碰撞时的驱动轴的惯性力的大小降低,从而防止该驱动轴从半轴齿轮上的脱出。在差速装置(30)的差动旋转时,通过使一对碟形弹簧(64、66)的弹性特性相互不同,从而防止了一对半轴齿轮(52、54)同时与差速器壳体(44)发生碰撞的情况。因此,半轴齿轮(52)与差速器壳体(44)进行碰撞的力作用于垫圈(68)、差速器壳体(44)、轴承(40)、填隙片(60)、外壳(38),并且使半轴齿轮(52)发生碰撞时的力缓和的被碰撞要素体B的弹簧常数k’变得小于现有技术的弹簧常数k”。因此,半轴齿轮(52)进行碰撞的冲击载荷的峰值Fmax1与现有技术相比而降低,且半轴齿轮(52)发生碰撞时的驱动轴(32l)的惯性力Fs1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而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