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288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354288.3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工务段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三维蜂窝基本单元、单层板和结构,其中,三维蜂窝基本单元包括单元框架、斜杆A和支承杆A,单元框架包括四个基本胞元,四个基本胞三维蜂窝元依次通过连接杆首尾连接形成基本单元的框架,由各个基本胞元的竖杆的端点伸出斜杆A汇聚到基本单元内部中轴线处的连接点,连接点处接有伸向基本单元外部的支承杆A,斜杆A将基本胞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基本单元的整体性,使基本单元各部分可协调变形均匀受力。由若干三维蜂窝单层板通过支承杆A和支承杆B连接组成,更适用于制造板式或块式的材料或器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三个方向上均具有负泊松比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3799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30193.0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裂隙网络岩体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岩体的多个平面的几何信息;获取每个平面与其他所有平面相交形成的交线段的交线信息;通过旋转和平移将每个平面和每条交线调整至新位置;基于分形理论生成第一网格面,并利用第一网格面对每个平面的多条交线段进行网格波动衰减处理到多个第二网格面;以轮廓交线为切割线对每个轮廓网格面进行切割得到多个轮廓分形面;通过旋转和平移将多个轮廓分形面和多个节理网格面调整回原位置,得到待切割的岩体模型;基于内部交线对待切割的岩体模型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块体模型。本发明利用分形理论原则动态调节相交区域的网格特性,解决了多个分形面网格划分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2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74776.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T17/05 , G06V10/26 , G06V10/762 , G06V2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危岩体自动化切割与精确模型构建方法,属于危岩体分割与三维模型构建领域。本发明通过结合无人机获取的点云数据以及节理面的倾向倾角信息,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危岩体节理面准确分割和生成精确模型的自动化方法,该危岩体精确模型中的真实节理面为曲面网格。本发明旨在提高对危岩体三维模型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手动分割带来的复杂性和误差;且本发明能克服传统的平面结构面切割导致危岩体模型不准确的问题,该精确模型能使对危岩体的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更为准确,从而为危岩体可能带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9600.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造高场坪的填土‑装配式仓筒支挡结构,包括设置在高场坪下侧的底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筒体单件;相邻的筒体单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用于形成支挡高场坪的支挡区,从而支撑上部填土传来的推力;每个所述筒体单件均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串联的筒体段。这种采用装配式筒体段、混凝土底板和连接板形成的支挡区整体性增强,相比于传统的填方式结构,有效减少了滑坡情况的出现,结构整体的基底沉降也更加均匀;同时筒体之间的作用力简单、相互连接紧密、减少了局部间失稳导致结构整体坍塌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8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54288.3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工务段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三维蜂窝基本单元、单层板和结构,其中,三维蜂窝基本单元包括单元框架、斜杆A和支承杆A,单元框架包括四个基本胞元,四个基本胞三维蜂窝元依次通过连接杆首尾连接形成基本单元的框架,由各个基本胞元的竖杆的端点伸出斜杆A汇聚到基本单元内部中轴线处的连接点,连接点处接有伸向基本单元外部的支承杆A,斜杆A将基本胞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基本单元的整体性,使基本单元各部分可协调变形均匀受力。由若干三维蜂窝单层板通过支承杆A和支承杆B连接组成,更适用于制造板式或块式的材料或器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三个方向上均具有负泊松比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74776.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T17/05 , G06V10/26 , G06V10/762 , G06V2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危岩体自动化切割与精确模型构建方法,属于危岩体分割与三维模型构建领域。本发明通过结合无人机获取的点云数据以及节理面的倾向倾角信息,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危岩体节理面准确分割和生成精确模型的自动化方法,该危岩体精确模型中的真实节理面为曲面网格。本发明旨在提高对危岩体三维模型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手动分割带来的复杂性和误差;且本发明能克服传统的平面结构面切割导致危岩体模型不准确的问题,该精确模型能使对危岩体的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更为准确,从而为危岩体可能带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3799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30193.0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裂隙网络岩体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岩体的多个平面的几何信息;获取每个平面与其他所有平面相交形成的交线段的交线信息;通过旋转和平移将每个平面和每条交线调整至新位置;基于分形理论生成第一网格面,并利用第一网格面对每个平面的多条交线段进行网格波动衰减处理到多个第二网格面;以轮廓交线为切割线对每个轮廓网格面进行切割得到多个轮廓分形面;通过旋转和平移将多个轮廓分形面和多个节理网格面调整回原位置,得到待切割的岩体模型;基于内部交线对待切割的岩体模型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块体模型。本发明利用分形理论原则动态调节相交区域的网格特性,解决了多个分形面网格划分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84152.5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同一装置模拟地震作用下崩塌落石全过程运动的试验方法,属于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试验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非规则岩体构造系统、模型箱、堆积体模型、崩塌落石投放系统、振动台以及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该试验方法用于上述的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同一装置模拟地震作用下崩塌落石全过程运动的试验方法,能够以多种工况条件进行地震作用下崩塌落石的全过程运动试验,该试验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试验结果可靠,能够较好地诠释地震动效应下崩塌落石的全过程运动特征以及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与变形特征,为地震高发区崩塌落石灾害评估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21925978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20369702.6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落石碰撞恢复系数测算装置,其包括安装座、调节基座、释放机构和摄像机构,调节基座包括基板和锁止件,基板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基板用于放置岩板,锁止件设置于安装座上,锁止件用于锁止基板;释放机构包括调节杆和抓手,调节杆设置于安装座上,抓手设置于调节杆上,抓手用于固定或释放物体,且抓手正对基板顶部设置;摄像机构与安装座对应设置,且摄像机构正对调节基座设置,摄像机构用于拍摄物体的动态图像。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基座、释放机构和摄像机构实现了复杂工程实际中不同入射速度及入射角度条件下的法向和切向碰撞恢复系数测算,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测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96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695746.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于季冻区非等压隧道的冻胀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季冻区隧道工况的参数数据;将所述参数数据输入至已构建的解析模型中,得到隧道冻胀力和应力分布特征;其中,所述解析模型,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通过复变函数,建立非等压应力作用下季冻区隧道的应力和位移方程;基于已计算的冻胀位移,求解所述隧道应力和位移方程中的常量,得到解析模型。以此方式,能够揭示围岩双重不均匀冻胀特性和冻融循环对季冻区非等压隧道应力分布的影响机制;可实现对隧道衬砌的适当简化,并为季冻区非等压隧道的抗冻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