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藻甲素的用途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3210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510028287.X

    申请日:2005-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类从中国海洋红藻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 Harv.)中提取、分离获得的新型的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粗枝藻甲素(Crassicaulisine),结构如上。经多次体外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PTP1B抑制活性,可在制备糖尿病、肥胖症及并发症药物中应用。对开发利用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大环多聚二硫醚化合物木榄环六硫醇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010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48348.0

    申请日:2006-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II型糖尿病活性的结构式如下的新型大环多聚二硫醚化合物木榄环六硫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3,3′-二硫基二(2-羟基丙基-1-硫代硫酸盐)与2-羟基-1,3-丙二硫醇二盐反应制得木榄环六硫醇,或者3,3′-二硫基二(1-巯基-2-丙醇)二盐与2-羟基-1,3-丙二硫代硫酸盐反应制得木榄环六硫醇。本发明提供的木榄环六硫醇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新颖,操作简便,相对于现有技术收率高,重现性好。

    粗枝藻甲素的用途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3641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510028287.X

    申请日:2005-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类从中国海洋红藻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 Harv.)中提取、分离获得的新型的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粗枝藻甲素(Crassicaulisine),结构如下:经多次体外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PTP1B抑制活性,可在制备糖尿病、肥胖症及并发症药物中应用。对开发利用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制备21位羧酸酯甾体化合物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甾体化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1676296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810042971.7

    申请日:2008-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如式II表示的21位羧酸酯甾体化合物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甾体化合物。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式3化合物在敷酸剂作用下与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发生硅醚化反应得到式4化合物;b.式4化合物在正丁基锂、二异丙胺和六甲基磷酰三胺催化下与C1~C10卤代烷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式5化合物;c.式5化合物在酸或含氟试剂作用下脱保护生成式6化合物;d.式6化合物经氧化剂氧化后生成式7化合物;e.式7化合物与溴代试剂发生溴化反应生成式8化合物;f.在碳酸锂和溴化锂作用下式8化合物脱溴化氢后得到最终的式II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1为氢或1-10个碳烷基;R2为1-10个碳烷基;R5为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或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

    制备21位羧酸酯甾体化合物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甾体化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1676296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042971.7

    申请日:2008-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如式II表示的21位羧酸酯甾体化合物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甾体化合物。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式3化合物在敷酸剂作用下与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发生硅醚化反应得到式4化合物;b.式4化合物在正丁基锂、二异丙胺和六甲基磷酰三胺催化下与C 1 ~C 10 卤代烷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式5化合物;c.式5化合物在酸或含氟试剂作用下脱保护生成式6化合物;d.式6化合物经氧化剂氧化后生成式7化合物;e.式7化合物与溴代试剂发生溴化反应生成式8化合物;f.在碳酸锂和溴化锂作用下式8化合物脱溴化氢后得到最终的式II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 1 为氢或1-10个碳烷基;R 2 为1-10个碳烷基;R 5 为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或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