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27482C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610148120.1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04 , C01B25/45 , C01B31/02 , C04B35/622 , C04B35/624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e3+化合物为原料,基于醚类有机溶剂体系,通过溶胶-凝胶方法,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磷酸亚铁锂为橄榄石型,粒径为400-800nm,且正极复合材料具有平稳的3.4V充放电电压平台,2C电流下可逆的充放电比容量达到134.5mAh/g。复合材料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良,且为环境友好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405638C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510110085.X
申请日:2005-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型矿灯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制备的LiFePO4是一种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电池活性材料,将其用作矿灯锂离子电池正极,能充分发挥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能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以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采用铝塑包装制作的矿灯锂离子电池(如附图5)能通过各种安全性测试。LiFePO4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矿灯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6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02111059.X
申请日:2002-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球磨法制备锂金属氮化物,它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气体下将氮化锂粉末和金属粉末按Li3-XMXN通式配比混合均匀,置于高能球磨机容器中,容器内充有保护气体,O型圈密封,控制高能球磨机转速400-600转/分,时间5-20小时而制备的,Li3-XMXN中M是元素周期表中IIIA、IVA和VA族、过渡金属元素中一种或多种,至少含有Co、Cu、Ni中的一种,按本发明提供的球磨法制备的锂金属氮化物材料比容量明显高于通常值,可达720m·Ah/g以上,而且循环性能优良,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替代的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558464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16199.3
申请日:2004-0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机磷化合物的锂离子电解液及所组成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解液是由所示的有机磷化合物与锂盐及碳酸酯按任意比例混合组成。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式为见(Ⅰ),式中,R1、R2和R3可以为烷基CnH2n+1、含卤素(Cl、Br、I)的烃基,或者R中的碳原子连接有杂环类取代基。其中R中碳原子个数1≤n≤12。由所述电解液组成的电池采用过渡金属嵌锂化合物作正极,碳材料作负极,多孔聚烃化合物为隔膜。在2.5~4.3V范围内电化学稳定,又具有耐低温、阻燃、安全特性,且放电效率又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396202A
公开(公告)日:2003-02-12
申请号:CN02111403.X
申请日:2002-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电源正极用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其特征是制备了一种电化学活性的、具有高容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单质硫复合材料。该单质硫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子和/或离子导电性良好的导电聚合物;另一部分是电化学活性的单质硫。并提供了上述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即以单质硫作氧化剂使有机聚合物发生脱氢反应生成具有共轭电子的导电聚合物,同时单质硫与导电聚合物形成上述复合材料。该种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正极材料。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含硫量为15-90wt%,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电池可以在室温下可逆充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371139A
公开(公告)日:2002-09-25
申请号:CN02111059.X
申请日:2002-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球磨法制备锂金属氮化物,它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气体下将氮化锂粉末和金属粉末按Li3-XMXN通式配比混合均匀,置于高能球磨机容器中,容器内充有保护气体,O型圈密封,控制高能球磨机转速400-600转/分,时间5-20小时而制备的,Li3-XMXN中M是元素周期表中IIIA、IVA和VA族、过渡金属元素中一种或多种,至少含有Co、Cu、Ni中的一种,按本发明提供的球磨法制备的锂金属氮化物材料比容量明显高于通常值,可达720m·Ah/g以上,而且循环性能优良,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替代的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461507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610148121.6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醚类有机溶剂体系,通过前驱体原料的溶胶过程,实现Fe3+、Li+1和PO42-的分子级混合,然后通过低温烧结工艺制备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磷酸亚铁锂为橄榄石型,碳以无定形形式包覆在其外,平均粒径介于45-60nm之间,且具有平稳的3.4V充放电电压平台,2C电梳下可达的充放电容量达到133mAh/g。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6188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610148120.1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04 , C01B25/45 , C01B31/02 , C04B35/622 , C04B35/624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e3+化合物为原料,基于醚类有机溶剂体系,通过溶胶-凝胶方法,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磷酸亚铁锂为橄榄石型,粒径为400-800nm,且正极复合材料具有平稳的3.4V充放电电压平台,2C电流下可逆的充放电比容量达到134.5mAh/g。复合材料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良,且为环境友好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976111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19364.7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组成的锂离子电池,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及式(1)所示的乙酸丙酯化合物,式中,R1为CnH2n+1(0≤n≤5)、R2为CmH2m+1(3≤m≤5)。该类化合物在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内是电化学稳定的,同时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粘度,作为电解液共溶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提高了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拓宽了其液态范围;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在室温及-20℃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放电平均电压和放电容量均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750314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029986.6
申请日:2005-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右下图所示的化合物,式中,R1、R2和R3分别为氢原子、烷基CnH2n+1和含卤素(Cl、Br、I)的烷基,碳原子的个数1≤n≤5。其体积百分含量为1-0.0001%。本发明具有如下发明效果: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充放电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电池的阻抗有所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