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公开(公告)号:CN109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29551.0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地震灾区坡体土壤和植被的恢复方法,川西地震灾区坡体滑坡后土壤层按照堆积物划分结构类型分为:泥沙堆积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上部,与创面坡体下部相连,土壤以泥土、泥沙为主,含有一定石砾,石砾含量小于50%,土壤结构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砾石泥沙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中部或中上部,堆积物以石砾、岩石为主,有一定的泥沙、泥土,其含量低于50%,造林立地条件差;砾石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下部或中下部,堆积物全部为崩塌、坍塌的大岩石和石砾,无泥沙、泥土,无法栽植植物;按照区域分别处理,针对退化土壤养分贫瘠性、肥力低下,植物长势差的特点,在川西地震灾区通过坡体改造,减少水土流失,满足植被生长对水肥条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29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29540.2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方法,包括步骤一:立地类型划分;步骤二:种植苗木选择与处理;步骤三:植被的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以及过渡带植被状况进行划分,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按照造林立地划分原则进行植被恢复,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提高林地保水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8.4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乔木层优质母树的选择,2)乔木层抚育;3)下层清林;4)补播和补植。通过对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实现人工辅助的措施促进红桦-岷江冷杉林的天然更新,既保留了天然更新的苗木,缩短了培养周期,促进了林木生长,又改变了林地土壤环境和林分结构,克服了天然更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新效果差的缺点,加速了现有林分向高效暗针叶林的演化过程天然。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公开(公告)号:CN109874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11910.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涉及植物生态功能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云杉人工中龄林按类型划分、密度调控和林窗补植、补植诱导促进更新三个步骤,在改造3-4年后,原有林分的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都显著提高。本发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应用效果佳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以往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云杉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