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7278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28659.2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10 , G06Q50/26 , G06F16/2458 , G06F16/25 , G06F16/29 , G06F16/9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乡村生态景观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数字化乡村生态景观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操作模块、查询统计模块、专题应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数据库传输端、ArcMap传输端、ArcScene传输端、仿真体验传输端、公众反馈传输端、气象预警传输端和政府信息公开传输端,连接基础操作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和专题应用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包括数据查询单元、属性查询单元、量测统计单元;专题应用模块包括评价识别单元、环境管控单元和仿真体验单元。本发明能够满足乡村生态景观全流程数字化需求,针对性地实现了乡村生态景观数字化分析、展示、体验和管控功能,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外,该平台易用性强、普适性广,有益于推广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5610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49208.9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 , G06F16/245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区域进行等距网格划分,根据筛选标准选出若干单位面积蓄水量的典型取样点;建立承载驱动力因素的数据库,进行数据预处理;扫描湖泊流域特征趋势数据库,形成候选项集C1;对候选项集C1进行判断,生成频繁项集L1,并绘制L1各项柱状图;采用Apriori‑Gen算法,将频繁项集L1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候选项集C2;对候选项集C2进行判断,形成频繁项集L2;迭代生成最大频繁项集,确定几项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本发明利用关联算法对影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关联算法的迭代计算判断得出影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38166.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空间与环境效能关联测度方法,方法包括:创建空间环境样本库,确定各样本空间范围,获取样本的空间实体矢量数据,从空间实体矢量数据中提取空间相关数据;根据空间相关数据计算各环境效能参数的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正态分布检验;利用环境效能构成要素作为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确定变量间关系,将标准化处理后所得的各环境效能参数值输入模型中,进行模型拟合;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根据指定检验指标结果逐步修改变量间关系,直到所有检验满足要求,输出空间与环境效能的关联性测度结果。本发明能够客观、准确地量化测度建成环境的空间数据及其与环境效能的关联性,有助于对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与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036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70394.2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竖向调控的坡地绿化自灌溉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在绿地坡面不同高程位置的汇水点处设有的若干条截流沟以及在每条截流沟正下方的土壤内埋置的若干海绵体蓄水装置;所述施工方法首先确定绿化坡地的汇水点和积涝点,然后挖设截流沟,最后在截流沟下方土壤内内置海绵体蓄水装置。本发明将单向渗透膜与海绵系统集成,兼顾城市坡地不同雨水条件下的储水、用水需求,及时存蓄雨水、消减径流、均匀灌溉并适当排放,实现了降雨对绿地的均好性,同时不影响城市环境设施与景观效果,具有低成本、易维护、低能耗、易实施推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487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76508.2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1C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95 , E01C11/224 , E01C11/227 , E01C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人行道路面维持不变,保留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面层以下的原有结构,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刨除厚度20-40mm后重新摊铺透水面层,透水面层厚度为40-50mm,透水面层的外缘紧邻集水边沟盖板,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集水边沟与圆形渗蓄水罐、方形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集水边沟通过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本发明还公开该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完成了对城市旧有道路路面的维护和修整,不改变既有下水系统有效减轻下游排水负担,避免路面初期雨水污染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具备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06746.3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30/27 , G06F17/18 , G06F16/29 , G06F111/10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乡村生境质量评估及预测方法,属于城乡规划领域;该方法将FLUS、InVEST和MaxEnt模型耦合,利用RCPs情景下未来气候数据,驱动多种生态模型,分别从地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得到研究区生境质量现状的综合评估及未来预测结果;通过FLUS模型土地利用惯性、适宜性概率等算法,获得RCPs情景下的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通过InVEST模型自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块得出研究区的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评估,并给出研究区的未来生境质量预测,最后结合MaxEnt模型模块预测RCPs情景下研究区的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得到研究区域的生境质量综合评价及RCPs情景下的未来预测结果,进而提出研究区的生境优化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016349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70392.3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绿地系统格局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所评价区域内的内涝点进行定位;2.对绿地系统格局特征进行确定;3.对样本区域进行对比;4.结合所评价范围内城市内涝现状对研究范围内的绿地系统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与绿地系统格局相关的5个景观指数与城市雨洪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针对区域绿地实际情况的评价和改善方案。该方法能客观定量地从绿地系统格局的三个要素层面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评价区域的绿地系统格局,对城市中各类型、规模的绿地分布和雨洪管理之间的平衡有重要实用意义,能有效指导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7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70616.0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绿耦合的城市汇水区管控单元划分方法。首先,以城市街区为基础对城市汇水区进行二次细分;其次,对二次细分后的管控单元实施编码,概化各汇水区管控单元下垫面构成,统计各下垫面组成因子、计算各下垫面面积占比;最后,在下垫面统计计算基础上,结合当地降雨、径流公式等基础资料,分别计算出各汇水区管控单元面积、收水-用水水量、雨水总量、绿地面积、下垫面综合径流系数等基本指标参数,建立街区尺度汇水区管控单元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城市汇水区管控单元的划分。该方法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更加科学,为“水绿耦合”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实践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48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676508.2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1C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人行道路面维持不变,保留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面层以下的原有结构,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刨除厚度20‑40mm后重新摊铺透水面层,透水面层厚度为40‑50mm,透水面层的外缘紧邻集水边沟盖板,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集水边沟与圆形渗蓄水罐、方形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集水边沟通过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本发明还公开该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完成了对城市旧有道路路面的维护和修整,不改变既有下水系统有效减轻下游排水负担,避免路面初期雨水污染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具备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84587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676507.8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道路用渗蓄水罐,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渗蓄水罐,渗蓄水罐上端侧面与雨水收集管相连;渗蓄水罐的底部封闭,在渗蓄水罐顶部设有渗蓄水罐盖板;在渗蓄水罐周身均匀开有1‑5mm直径的圆形雨水渗透孔,渗蓄水罐盖板和渗蓄水罐均为混凝土材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既有城市道路路面完整且交通流量较大,不适宜进行路面改造的城市路段,使雨水通过收集管汇入装置内,直接渗透到侧分带土壤中及人行道行道树下土壤中,利用雨水缓释灌溉植物,此技术施工便捷,无需封闭道路;降低人工灌溉的成本,节约水资源,土壤灌溉更加彻底,全系统无需人工能源及动力输入,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